作者 | 顧天嬌
閱讀所需約6分鐘
越來越多的公司被納入大基金的投資版圖裡。
2021年12月15日,興發集團旗下正籌劃分拆上市的子公司興福電子,成功引入15名戰略投資者,大基金二期作為領投方參與其中。興福電子的電子級磷酸、電子級硫酸、蝕刻液等濕電子化學品產品是半導體領域的重要材料,這也是它吸引大基金二期關注的籌碼。在此之前,已有思特威、智芯微、至微半導體等十餘家公司獲大基金二期投資。
據統計,大基金一期累計有效決策超過62個項目,涉及23家上市公司,持股浮盈超40%,「陪跑」期間諸多公司比如兆易創新、萬業企業、雅克科技等股價均創下歷史新高。
隨著大基金一期逐漸退出、大基金二期進入活躍投資階段,接下來勢必還有更多半導體公司獲得資本助力,細分領域龍頭也大機率會從中崛起,那麼哪些公司值得關注?
可否「抄作業」
部分公司估值高企,需謹慎投資
對於投資者來說,跟蹤大基金的投資版圖可以算是一條「捷徑」了。因為經過專業機構篩選後,首先就過濾了一些技術、研發、管理層實力偏弱的企業,此後再加上諸多機構資本加持,被投企業的產能、客戶就能做起來,小龍頭就有機會成長為大龍頭。
目前來看,大基金二期的投資公司分布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二級市場中包括中芯國際、燦勤科技、格科微、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華天科技,其中前三家是通過IPO時的戰略配售入股,後三家則是通過定增入股。按照各家股份發行價格來看,大基金二期分別浮盈為92%、145%、117%、12%、26%、16%,戰略配售獲得股權增值率最高。
其中,中芯國際在2021年年內沒有大幅漲跌,在加碼成熟製程戰略、成長性變得更可見的情況下,投資者對中芯國際的想像空間其實是有限的,後續中芯國際在A股市場可能將會繼續按照2021年的模式演繹,通過資本支出的增加不斷消化估值,直到PB降到3倍左右的行業平均水平。
北方華創、中微公司均是國內半導體設備領域龍頭。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各大晶圓代工廠、IDM廠增加資本投入帶來設備需求增長,由此帶來的訂單預期是這輪股價飛漲的催化劑。當下北方華創的市銷率為21倍高於過去5年里80%的時間;中微公司市銷率為27倍低於過去5年90%的時間,兩者過去估值差異巨大,現如今在趨向一致。這一估值水平是國際龍頭應用材料(AMAT)的4倍多,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一直以來都是空間大、但速度不快,兩者的業績增速預計難以匹配如此高的估值,目前投資者入場博弈風險較大。
值得關注的是燦勤科技,目前市值100億,是這幾家上市公司中市值規模、營收凈利規模最小的。作為5G通信產業鏈上游重要的射頻器件供應商,華為在5G陶瓷介質波導濾波器上首個供應商,它是否具備成倍增長的潛力?
2018-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燦勤科技實現營收2.71億元、14.08億元、10.42億元、2.49億元;實現凈利潤0.78億元、7.45億元、2.66億元、0.7億元,業績波動非常大。它的業績與我國5G建設進度以及手機行業銷售呈現正相關,按照工信部《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徵求意見稿,全國5G基站個數在2021-202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1%,這是比較明確的增長空間;不過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容樂觀,可能會拖累業績增長。
另一方面,雖然燦勤科技相比同行業公司如東山精密、大富科技等20%左右的毛利率要高出一大截,但公司毛利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從18年的60%以上降至如今的45%,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議價能力並不強,未來是否會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還有待繼續跟蹤。
總的來看,大基金二期已入股的幾家上市公司成長空間廣闊,但是估值較高,需要時間去兌現業績,投資者跟風追漲時需要衡量性價比。
投資擇時
收購預案公告後的一段時間將是投資者介入的一個合適的窗口期
大基金二級還有很大部分投資在一級市場,這是普通投資者難以介入的領域,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沒有值得關注的機會。
從目前大基金二期投資的方式來看,一級市場的投資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直接投資未上市公司,二是和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
前種方式下,大基金二期投資了派瑞特種氣體、佰維存儲、智芯微、思特威、紫光展銳、上揚軟體等,涵蓋氣體、存儲器、傳感器甚至軟體等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的多個領域。部分融資進度快的如佰維存儲已經走到Pre-IPO的階段。
比較值得關注的是第二種方式,復盤大基金一期的投資過程,可以看到如果與上市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大基金退出的方式有可能會選擇由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前者持有的合資公司股權。大基金由持有非上市公司股權變為持有上市公司股權,進而在二級市場減持退出。
以士蘭微為例。大基金在2020年7月籌備將持有的士蘭微子公司的股權置換成士蘭微的股權,定價基準日為2020年7月25日,定價基準日前60個交易日交易均價為15.14元/股。除了士蘭微管理層,對公司發展理解最深刻的可能就是一起投資建廠的大基金了,此舉也意味著當時士蘭微的股價正處於置換成本相對較低的區間裡,後續將可能出現較大的漲幅。截至2021年12月23日,士蘭微股價53元/股,比當時的價格高出253%。大基金的擇時能力可見一斑。
目前,大基金二期已經和做清洗設備的至純科技、做光刻膠的南大光電、做功率半導體的華潤微、做測試設備的長川智能、做存儲器的兆易創新、做工業級MCU和SoC的納思達、做代工的中芯國際等成立了合資公司。
雖然在短期內肯定還不到大基金二期的退出時間,但可以持續關注這些公司是否有向大基金髮行股份的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收購預案公告後的一段時間將是投資者介入的一個合適的窗口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29595fa1ed2b56505b9422f9b2bdb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