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福州多地通知:進入需核酸陰性證明!
剛剛通報!廈門發現1例確診!軌跡公布!
緊急尋人!一確診病例在廈軌跡公布!新增1個中風險區!
重磅!
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
第三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
《福建省養老服務條例》
《條例》將於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預計至2025年,福建省老年人口占比將達20%,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而2050年左右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為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規範養老服務工作,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全省養老服務健康發展, 9月2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福建省養老服務條例》(下文簡稱《條例》),《條例》將於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條例》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立法調研中反映較為集中的老年生活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進行紓困解難,力爭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老有所養
加大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力度
民以食為天,
對於獨居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
吃飯問題是日常生活中的
急中之急、重中之重。
針對「用餐難」
《條例》明確,支持開設長者食堂、老年助餐點等,制定規劃布局和建設運營標準,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助餐配餐服務;對相關服務經營場所實行低租或者免租政策,其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按規定優先予以減免。
老人為長者食堂點贊 包華/攝
許多老舊小區樓房未配備電梯,
對老年人出行造成極大不便,
但住戶意見難以統一、
項目審批手續繁瑣等
諸多問題難以解決,
導致福建老舊小區電梯加裝率
在全國仍處較低水平。
交通出行不便利、
不會使用「兩碼」出入公共場所受阻等,
成為影響老年人出行的重要問題。
針對「出行難」
《條例》規定,加大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坡道、扶手、電梯等公共設施的適老化改造力度,為老年人交通出行等提供優先便利;六十五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城市公共運輸工具;發生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時,通過上門服務、開闢綠色通道等方式,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優先服務;公園、醫療機構等公共場所通過身份信息共享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條件。
福州一小區順利加裝電梯 馬俊傑/攝
老有所醫
支持建設老年醫院
針對「看病難」
《條例》規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為老年人設置綠色通道,全過程實施助老服務;支持建設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安寧療護機構等,鼓勵上門為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等服務;支持設立家庭病床,按規定逐步擴大醫保支付範圍;開展各類健康促進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為老年人免費接種流感、肺炎等疫苗。
接送行動不便的老人接種疫苗 馬俊傑/攝
此外,
從業人員缺乏身份認同、
福利待遇偏低、
專業技能水平不高,
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針對「用工難」
《條例》規定,加強養老服務相關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實現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全覆蓋;建立健全從業人員激勵機制,鼓勵實行入職補貼、工齡補貼等,促進勞動報酬合理增長;制定養老護理員、醫療護理員、家庭服務員的職業規範和服務標準,加強對相關派出機構的監督管理,提高對老年人的照護水平。
老有所學
將老年教育列入教育發展規劃
據悉,
福建省老年大學今年開放學位1.26萬個,
報名單日總瀏覽量達68萬餘人次,
實際報名成功人數比率不足2%,
可謂「一座難求」。
同時,
基層各類教育資源供給
與廣大老年人旺盛的學習需求相比,
存在嚴重不平衡的情況。
針對「上學難」
《條例》要求,將老年教育列入教育發展規劃,制訂相應的制度規範,構建終身學習教育體系;鼓勵社會力量開展老年教育,支持各類教育機構設立老年教育學習點;將老年教育資源向基層和社區延伸,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服務。
福州市老年大學課程豐富有趣 梁展豪/攝
針對「運用智能技術難」
《條例》規定,充分尊重老年人的能力和習慣,保留並完善現場服務、現金支付等傳統服務方式;鼓勵網站和移動應用等優化功能,推廣符合老年人閱讀習慣的出版物;積極培育銀髮經濟,支持企業研發適合老年人的智能化、輔助性產品;組織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教育培訓,幫助其跨越「數字鴻溝」。
社區志願者為老年人講解手機操作 毛朝青/攝
老有所為
建立老年人才信息服務平台
勞動者的勞動權
不應因退休而受限制或者被剝奪。
但不少人擔心老年人就業
會擠占年輕人的就業機會,
因此並不支持他們進入就業市場。
同時,
老年人獲取再就業信息的渠道不暢通,
人身意外傷害保障不足等問題也十分突出。
針對「就業難」
《條例》明確,鼓勵老年人發揮優勢和特長,自願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和公益事業;建立老年人才信息服務平台,為老年人創造從業條件;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由從業單位自願選擇為老年從業人員單獨辦理工傷保險,或者購買人身意外傷害等商業保險。
來源:海峽都市報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2022年9月)
點分享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