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周刊所載,玉耶石耶,評以試之,故名「每周試玉」。《詩經》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潤光華,申發將利於欣賞;玉瑕微疵,點到或益於成器。詩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廣益,是所望也。評者公心,詩家平心,讀者賞心,編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豈不快哉!
本期小樓《每周試玉》欄目,邀請嘉賓在【小樓周刊(362):2023年第40期】中,自選數首點評並刊出。(有自願參加小樓【每周試玉】欄目者,請先關注公眾號,由下期嘉賓從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後面留言,自選數首點評並在小樓所有平台刊出。小樓各類點評作品會選用在《中華詩教》紙刊上固定的【小樓薦詩】欄目組刊出。如有異議的詩友請留言跟小編聯繫。)
雨後菲林山尋蘑茹
何正彪(浙江)
雨後偏鑽出,還撐小傘來。
尋些山野味,翻遍白雲堆。
廖國華: 此小絕為賦體,白描賦事。前半寫物,後半寫已,自已在采蘑菇。兩個已,應該是兩個己。
蘇俊:前二句可愛,活寫蘑菇。轉結二句亦能於尋常情景中翻出韻味,清新自然。
夜 坐
宋善嶺(江蘇)
月光真浪漫,邀我坐陽台。
新竹滿庭秀,去年親手栽。
情知佳節至,自放好懷開。
丹桂也添趣,清香斷續來。
廖國華:時令之作,寫當下之情景。喜中兩聯流水對,讀之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全篇如行雲流水,一氣而注,情緒滿飽細膩,真切自然。
蘇俊:三四見跳脫,佳。五六流水行雲,自見閒適。
山鄉道中
孫臨清(遼寧)
吟鞭漫指路橫斜,樹掩伊誰瓦屋家。
不見空巢童與叟,南瓜藤亂半牆花。
廖國華:七絕記行,作者一路行來,把所見所感一一行諸於筆端,形成鮮明生動的畫面感,構成了對讀者視覺的衝激力。唯「空巢」一詞可酌,蓋南瓜是農家常見的蔬菜作物,有種菜人即非空巢。
段維:喜歡結句「南瓜藤亂半牆花」,有鄉土氣息撲面而來,同時它也是「空巢」的註腳,類似詞的提頓句——「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織成愁」之後的寶簾閒掛小銀鉤」。
蘇俊:敘述社會留守問題而能以景出之,故不覺其枯槁。此作安排亦見匠心,從遠到近,有條不紊。
詩經之城河間
周文彰(北京)
蒹葭瀛海倍多情,童子能吟大雅聲。
漫步河間花徑上,眸光到處見詩經。
段維:這首絕句最閃亮的句子是「眸光到處見詩經」,初看只是切題「詩經之城」,細嚼則妙在這裡的「詩經」一詞蘊含著三百篇中豐富而璀璨的意象。
蘇俊:眸光一語造境、造意均妙。蓋與花徑勾連,此眸光與花光殆不可分矣。復以詩經與花關合,可知國粹如花開之不敗也。
蜜蜂琥珀
史濟民(上海)
倏忽垂松淚,游蜂不再鳴。
無端遭大劫,有幸得長生。
廖國華:五絕詠物,前二句述題,寫此物之由來,十個字交待得清楚明白。後半寫神,用大劫和長生的強烈對比來升華主題,從而體現了本篇深層次思考而得出的哲理意蘊。
癸卯八月十六望月
江嵐(北京)
小門出去有天橋,橫跨長街百尺高。
對面月輪如可拭,桂枝搖處淡香飄。
廖國華:詠中秋月題材如汗牛充棟,不知凡幾,著手確為考驗作者筆力。此絕轉句用「月輪如可拭」構建出陌生感,造境見新,見新便超出俗流。結句「桂枝搖處」不過是「拭」的動象。
中秋寄意
王守仁(內蒙古)
家國情懷不可刪,洪災過後淚潸然。
一腔心事濃於酒,誰管月兒圓未圓。
廖國華:不一樣的中秋詩,不一樣的吟情。雖於醇雅有所不足,尾句甚而近油,但讀得痛快,讀得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桃花峪橋遠眺黃河中下游分界線
高昌(北京)
悠然平水起橫波,囊掛秋聲含笑過。
魂系古今連雪嶺,色憑深淺界黃河。
中原景象十分好,故國情懷一樣多。
天上來兮奔海角,世間風雨伴狅歌。
廖國華:讀此律,想就詩題說幾題外話。愚以為,詩題愈具象化,愈能寫出陌生感。因其在大題目之下的分目,能取象載情,亦能避免宏大敘事。如此題,寫黃河,更是寫黃河的中下游分界線,具象化了,詩就易成功。此律圍繞「分界線」著筆,虛實結合,動靜相兼,有聲有色,既寫出了「分界線」的這一個,也烘托出了黃河的宏偉壯觀。全篇在構思與創意上頗見功力。
中秋聞桂
楊逸明(上海)
月下香飄沁肺脾,蕊黃堆疊滿霜枝。
收來茶盞皆成夢,寫入雲箋即是詩。
每歲才聞數天桂,此生能展幾回眉。
金風蕭瑟吾珍惜,坐享秋光最美時。
廖國華:律題中秋,具象是聞桂,風格是一貫的自家面目,讀來又如老友對坐,桂花樹下,把茗娓娓而談,既明白曉暢,又憑心隨意。「坐享秋光最美時」,余亦固所願也,不敢辭也。
鷓鴣天·一件破舊牛仔馬甲
齊蕊霞(河北)
馬甲著身歲月遙,穿完一季便能拋。忽逢鄰舍頻夸酷,只差前襟沒起毛。
聽此話,入箱包,原來此物最時髦。到時穿起秀一秀,老嫗如今也弄潮。
廖國華:小詞表相是詠物,內容卻是借物寫生活中一段故事,一種情懷。構句大量取用時語俗語流行語,造境極接地氣。讀多各種不亞於古人集中的仿作,再讀此詞覺得精神一振,感到果然如此,就是如此。
夜 思
李樹喜(北京)
故鄉音訊渺,夜永憶高堂。
一輪不老月,照我鬢如霜。
陳廷佑:秋日賦詩,以夜思為題,由故鄉起手,引出高堂,再轉向不老月,最後結於霜鬢。字面平順,內涵奇崛。幾行蕭瑟,滿紙蒼涼。樹兄果然老辣。
游頭門港口新城
池健(浙江)
廈聳塗遷改,頭門誰主宰?
渾疑造化多,轉覺波瀾彩。
赤幟日生光,白沙時破蕾。
驊騮力奮蹄,夢逐新藍海。
陳廷佑:首句如謎,如鎖,猜中方得入門。愚鈍如我,以為是高樓上塗寫了「拆遷改建」的標識,如未中鵠,則以下皆為妄評。此律仄聲韻,讀來有覺不俗。借用蒙太奇,編織意識流,成就一幅混沌畫面。也算別有風趣。
中秋節前
布汝奎(山東)
中秋未到已詩吟,平韻年華仄日深。
非獨月圓情易感,彎弓一樣射人心。
陳廷佑:此絕立意頗佳,且結句尤為出彩。有幾處待酌:主要是承句問題較大。平仄二字互為反義,既然分別放在一、五位上,形成了很好的音樂感,但它們後面的「韻」與「日」,「年華」與「深」,都很疏離,感覺關聯度不高。特別以「深」字押韻,非常突兀,令人懷疑是湊的。若它可以出現在這裡,那「十二浸」里至少有十個字都可以往這兒放。所以此句架構很好,但用料不精。另外轉句「易感」,明顯不如「善感」或「百感」更雅更自然。最後是詩題「中秋」即可,何必「節前」,詩詞都崇尚極簡,況詩題乎!
見老家通高速公路
賈建明(四川)
一箭犁開鷹嘴坽,直弦百里向青冥。
車輪彈出鄉村曲,野渚荒山盡喚醒。
陳廷佑:詩貴形象思維,但一首詩的形象要統一,多則散而亂。此絕起句出現箭,很好。但「一箭」後面不要再用「犁」字了,「劃開」也很好吧?不要消解「箭」的力道啊!承句出現弦,與箭對應,又很好;但轉句蹦出了車輪,而且車輪還彈曲,而且讓這個曲子把「野渚荒山」都「喚醒」了。竊以為曲子好聽,就別讓它去干「喚醒」的事兒,馬戶和又鳥也能喚醒不是?怎麼辦?或者前面不要「曲」,弄點兒別的動靜,或者後面不要「喚醒」,改成聽。我倒是建議轉句以「長弓」開頭,讓它鬧動靜。儘量尊重原作,試調整為:一箭劃開鷹嘴坽,直弦百里向青冥。長弓撥得村村動,野渚荒山盡喚醒。形象集中了,統一了,效果咋樣?請天下詩者明鑑。
2023年洛河出租屋過中秋節
孫守華(山東)
兒孱女弱冷銀輝,對月捲菸人是誰。
一自賢妻車禍走,家門咫尺不能回。
陳廷佑:28個字,描繪出十分豐富的內容!可以講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也能拍一部電影,再抻一抻,弄20至30集電視劇,也未可知。這是杜工部的基因啊!我佩服!
國慶書懷
楊成東(廣東)
難忘城樓立偉人,人民萬歲憶猶親。
幾經薪膽終雄起,放眼江山萬里春。
陳廷佑:小製作,宏大敘事!既有畫面生動,又有歷史縱深;既有感情濃厚,又有理論思辨;既樸實無華,自然流暢,還用了一個典!真有意思!
癸卯中秋
沈華維(北京)
佳節良辰未出遊,景區擠破看人頭。
幸無塵事來相擾,饒有吟情老不休。
雨似抖音經耳過,風如快遞按單收。
分明一片中秋月,今古依然照五洲。
陳廷佑:此律巧用「抖音」「快遞」入詩,自然貼切,色鮮味鮮,爽口爽心!不由想起胡適那句「詩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驅馳。」
西江月·夢回故里
陳仁德(重慶)
猶是暮春嵐氣,依然當日煙蘿。夢中談笑上東坡。卻被鶯聲驚破。
故宅別來已久,老城望去無多。流金歲月半蹉跎。中夜燃燈獨坐。
陳廷佑:讀今人詞,往往感覺「拼填」的艱澀。或者布局失當,或者生氣失勢。此作上闋寫夢醒,下闕寫鄉愁,局面清晰而不失嚴整,語言通暢而不失清雅,真佳作也!
喜國慶期間高速路免費
范東學(湖南)
國慶中秋兩節連,暫拋俗務效遊仙。
開車只管行高速,好趁無需買路錢。
段維:法定假日裡高速路免費自然是大快人心之事,詩人順口揶揄一句「開車只管行高速,好趁無需買路錢」,令人莞爾又傷懷。
養蟈蟈
張明新(山東)
小精靈以玉籠裝,掛在月明清夢床。
回到童年田野里,聽它唱那舊時光。
段維:一二句起承如十字格,畫意清幽;三四句採用口語,符合童年憶舊情境。
西灘秋夜
程永正(福建)
荻影揺初雪,溪聲撥舊弦。
相思非獨我,明月也無眠。
蘇俊:初雪非雪,舊弦非弦。意妙。獨我,何如我獨。
經若爾蓋大草原
丁衛平(合肥)
斜陽湖水落,高下雁聲聞。
天接青青草,難分羊與雲。
蘇俊:畫境、詩境亦渾然一體,不可分矣。
山 居
胡秋征(南京)
閒花野鶴久為群,古木飛流駁錦紋。
才被晴陽開畫境,清風又補一溪雲。
蘇俊:結句有詩境。開畫境三字稍空泛。
本期嘉賓簡介
嘉賓排名以年長為先
廖國華 生於1945年,湖北荊州人,《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齋名無妄,號村野之人,龍洲道人。自幼習詩,無門無派,以手寫心,不拘成法,江湖上遂有「詩匪」之稱。
陳廷佑 1954年生,河北深州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原常務理事。長期供職於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曾任辦公室副主任兼機關服務中心主任,巡視員,中國國學中心籌建辦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刊《中華書畫家》雜誌第一副總編。出版詩文專著《西抹東塗集》《詩文駢翼》,長篇小說《龍脈》《桲欏山》。多次舉辦個人詩文書法展覽。應邀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四中、全軍書法骨幹詩詞培訓班等講授詩詞書法。
段 維 1964年生,湖北英山人,法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兼任中華詩詞學會鄉村詩詞工作委員會主任、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心潮詩詞》評論雙月刊主編。
蘇俊 號石頭齋,粵人。現任中國楹聯學會對聯文化研究院評論部主任、新社導師。詩詞聯賦獲全國性獎項一千餘次。多次擔任全國詩聯大賽終審評委。撰有《石頭齋步和龔定盫己亥雜詩》《石頭齋庚子詞》《宋十八家詞選評》等著述多種。
編輯/章雪芳 校對/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