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特邀作者:一粒粟
漢光武帝,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第三章 耕讀生活
劉欽去世後,作為家中的長子,劉演「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常常自比為劉邦;而對於愛種田的小兄弟劉秀,則有點「恨鐵不成鋼」,把他比作劉邦二哥劉仲,批評其胸無大志。
劉演自比為劉邦,我認為他小看了自己。劉邦不事田業,結交一些「狐朋狗友」,那更多的是性格使然;當他看到秦始皇車隊、說出「大丈夫當如是」那句話時,更多是一般男人的「羨慕嫉妒恨」罷了;他起兵反秦,也是因為對「役徒多逃亡」的恐懼和無奈!
劉邦當時並沒有起兵反秦、救百姓於水火的遠大志向,更沒有想到自己將來會當皇帝!劉演則不然,自小便胸懷大志:自王莽篡漢之後,「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要「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主動的行為,並且立即「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
從這方面來說,劉演的志向和能力,真不是一般開國帝王所能比的。
不過,劉演把劉秀比作愛種田的劉仲,他小看了劉秀。如果說劉演是「烈火」,那麼劉秀就是「弱水」,他能根據環境的不同而變換出不同的形狀,其適應環境的能力是「變態」級別的。在學校,他是彬彬有禮的書生;在戰場他是能征善戰的勇士和統帥;在鄉間,他立馬又變成了種田能手。
在劉秀的心裡,從來沒有懷才不遇的苦惱,從來沒有是先掃一屋還是先掃天下的困擾,干一行愛一行,隨遇而安,行行都能做成狀元!如果被他嗅到一絲的機會,便藉此一飛沖天!
這時的劉秀,應該還不允許自己考慮「復高祖之業」的遠大志向,他當下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生存:母親年邁,妹妹年幼,哥哥不靠譜,要填飽肚子,只能努力種田了!
劉演可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家長,「吃飯問題」從來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一個大男人怎能整天忙於柴米油鹽,他絕不允許自己的弟弟再這麼「墮落」下去!
在和母親及叔叔「商量」之後,決定讓劉秀去長安求學。
劉演就是這麼「豪橫」,在家裡從來都是說一不二,能在大哥的庇護下生活,對劉秀來說也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吧!
公元十四年,劉秀進入長安太學。太學設立於漢武帝時期,最初只有五十名學生,是全國最高學府。漢成帝時期,效仿孔子門徒三千,學員增加至三千人。
王莽掌權時期,為了籠絡天下士子之心,對太學進行大規模擴招,太學生猛增至一萬餘人。
劉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了太學的。
太學裡的教師都是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比如「校長」劉歆,就是經學家兼數學家,在對圓周率的研究方面,為當時世界第一人。
那裡的學生勤奮好學,德智體全面發展,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劉秀的大將有數人曾上過太學,比如鄧禹、朱祐、馮異、王霸、耿純等。
劉秀高才好學,興趣廣泛,博覽群書,在知識的海洋里恣意遨遊。有人說劉秀運氣特別好,哪有什麼好運,運氣從來不會垂青毫無準備之人,這一切都是他努力學習、厚積而薄發的結果!
他讀書時從不皓首窮經,尋章摘句,每篇文章只是略其大意,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像諸葛亮、陶淵明一樣,好像歷史上名人讀書都是這樣:不求甚解。
像現在很多大學一樣,學校附近往往有一些專門為學生服務的「超級市場」。學生放學後可以去那裡買賣一些書籍或生活用品,以滿足日常之需;當然對有些學生來說,可能買賣物品並不是主要目的,他們去那裡就是為了嘮嗑聊天、交流思想、看帥哥美女,藉此打發無聊的時光。
兩千年前也不例外,當時太學附近的槐樹林中就有一個這樣的超級市場,人們稱之為槐市。放學後,劉秀與一幫好友們悠閒地逛著槐市。他們一會挑選著各種喜歡的書籍或生活用品,一會兒又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灑著青春的激情。
作為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長安從來不缺娛樂的地方。鬥雞場與賽馬場就是長安人最主要的娛樂場所。自古以來,鬥雞和賽馬都深受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的喜愛。漢宣帝和李白就經常出入這些場所,甚至唐玄宗在封禪泰山的時候還帶著幾百隻「戰無不勝」的大公雞!
劉秀愛學習,但也經常出入於此類場所。
有些人就因為劉秀喜愛「鬥雞走馬」,說他是「學渣」、「小混混」,我認為這是不客觀的。真正優秀的學生都是多才多藝、興趣廣泛的。我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省重點高中,裡面的學生都是當地拔尖的,但並不妨礙很多學生唱歌、跳舞、武術樣樣精通,甚至很多還是電游高手!
「鬥雞走馬」這種場所人員非常複雜:達官貴人、平民百姓、士人遊俠、地痞無賴,甚至亡命之徒充斥其間。但它也是各種「消息」的集散地。
劉秀來這裡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賭,他喜歡與遊俠等「三教九流」們交往,並打探各種「閭里姦邪,吏治得失」的消息。
史書讀到這裡,我甚至不敢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竟有如此多重性格、角色轉換如此之快的人:
在家鄉,他是一個仁厚柔弱的莊稼漢,甚至稱帝之後,那些「叔叔阿姨們」還不拿他當回事;
在學校,他是一個彬彬有禮的書生,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而在這裡,他又成了與那些遊俠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社會人」!
不過這也正好能夠解釋劉秀創業團隊的特點:
第一,文人最多。劉秀的手下大將大部分是高級知識分子,這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而劉邦、朱元璋等團隊的將領大多出身草莽。
第二,狠人最多。如吳漢、來歙等。
第三,亦文亦狠的人最多。如賈復、李忠、耿純等。
這些人有的個性十足,有的好勇鬥狠,而且經常發生矛盾,而劉秀卻能夠從容駕馭,並讓他們都得到了善終,應該與劉秀這種多重且多變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可以說,劉秀在太學有很多朋友,如朱祐、鄧禹、嚴光、彊華、朱岑、韓子等。很多人喜歡與劉秀交往,這與劉秀的品德和性格有很大關係。
劉秀的這些朋友都是什麼樣的人?劉秀與他們關係如何?請看下一章:太學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