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龍新片《河邊的錯誤》中,導演魏書鈞放棄了對「真相」的追求

2023-10-15     Mtime時光網

原標題:朱一龍新片《河邊的錯誤》中,導演魏書鈞放棄了對「真相」的追求

朱一龍新片《河邊的錯誤》中,導演魏書鈞放棄了對「真相」的追求

時光網特稿魏書鈞帶著他的新片《河邊的錯誤》,再一次來到了平遙國際影展。

這位憑藉《野馬分鬃》《延邊少年》在坎城開始小有名氣的青年導演,上一次來平遙是2021年,當年獻出的作品是由他執導、他與康春雷共同編劇的《永安鎮故事集》——這部影片上個月在國內公映,還因製片人與影評人之間的矛盾,引發了不少關注。

來參加本次正在舉辦的第七屆平遙國際影展的魏書鈞新片《河邊的錯誤》,與前作《永安鎮故事集》擁有著同樣的創作陣容——依然是魏書鈞執導、他與康春雷共同編劇,這一次主演換成了大名鼎鼎的朱一龍。

河邊的錯誤

暫無評分

102分鐘 - 劇情 / 犯罪 2023年10月21日中國上映

本片改編自作家余華1988年的中篇小說《河邊的錯誤》,早年間,他的《活著》曾被張藝謀導演改編成1994年的同名電影,由鞏俐和葛優主演。大名鼎鼎的《活著》,在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曾獲得「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獎項。

其實《河邊的錯誤》要比《活著》更早進入張藝謀的視野,1992年,張藝謀就想要買下《河邊的錯誤》版權,改編成電影。而彼時的余華做出了大膽的決定——把《河邊的錯誤》免費送給張藝謀,著重推自己新寫的小說《活著》。看完這兩部作品的張藝謀,當即把兩部小說的版權都買了下來。余華曾回憶說,他與張藝謀討論《河邊的錯誤》討論了四五天,討論不出一點頭緒來,張藝謀就直接去拍《活著》了。

兜兜轉轉幾十年過去,《河邊的錯誤》的版權又經過了兩次轉手,最終塵埃落定,被魏書鈞導演改編成了電影。

《河邊的錯誤》幾乎完全是用16mm膠片拍攝而成,故事發生在細雨綿綿的江南小鎮,朱一龍飾演的是警察馬哲。寡居多年的養鵝老太太么四婆婆,屍體出現在河邊;警察們搬進了廢棄的電影院中進行破案工作,領導對打桌球的熱情超過了工作本身;馬哲的妻子(曾美慧孜飾)懷孕了,腹中的胎兒似乎有先天性缺陷……

隨著探案過程的推進,一樁看似簡單的殺人案,慢慢變成了連環殺人案。破案過程中,有婚外戀情的激情現身,有女裝大佬的真情吐露,有關鍵人物的突然死亡(且不止一次),有隱約暗示的性虐場景……線索慢慢匯聚到一個人身上——第一位死者么四婆婆近年來領養的「瘋子」(編劇康春雷本人出演!)。馬哲距離「瘋子」越來越近,無論是精神狀態還是物理距離,卻似乎和真相越走越遠。

主創們在今年坎城電影節上

《河邊的錯誤》今年5月在坎城「一種關注」單元首先亮相時,有很多外媒曾指出本片與奉俊昊20年前《殺人回憶》的相似之處。但與傳統意義中「犯罪/刑偵」電影不同的是,《河邊的錯誤》對於「破案」的追求,並不執著。

與其說這是一部解決「誰是兇手「的影片,不如說,魏書鈞套用了余華小說中核心案件的外殼,採用了超現實主義、抽象又緩慢的」文藝片「風格,對書中所有角色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每一位人物身上都背負了更多故事,角色間關係一下豐滿起來。讓案件更加撲朔迷離,也許並不是編劇最原始的目的,但卻是將角色影視化的過程中,最直觀的結果。

影片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它的攝影(而非劇情),破舊、泥濘、幾乎全片灰濛濛的色調,構成了《河邊的錯誤》的獨特風格,展現了故事與美學之間的巧妙共鳴。最引人注目的是影片對於「水「的呈現,殺人時節雨紛紛,大珠小珠落玉盤,關於河流與雨水的各種鏡頭,為影片增色不少,與其所散發的憂鬱氣質更是相得益彰。

全片幾乎都是這種灰濛濛的色調

片中有個從「兇手「視角出發的主觀鏡頭,串起了不同謀殺案的不同角度。(其中有個隱晦鏡頭,看上去驚世駭俗,實際上就是你想的那個意思,且余華的原著小說對於這一情節的處理更加狂野,影片的呈現已經很溫和了……)而這些」噩夢「視角的鏡頭,又偏偏都是用數碼攝像機拍攝而成,與片中」真實「場景的90年代膠片復古感,形成了有意思的對比。

朱一龍近年來有3部作品值得稱道,一部《人生大事》讓他獲得金雞影帝,一部《消失的她》商業上成功到爆炸,然後就是《河邊的錯誤》衝進坎城(雖然只是「一種關注」單元)。在看到本片中的「馬哲」時,你會忘掉朱一龍作為「流量明星」的那一面,把他當成一位會演戲、在演戲的正常演員,而這已經很難得了。

除了大男主朱一龍,女主角曾美慧孜在片中的表現依然一如既往地穩。魏書鈞過往影片中的不少熟面孔都出現在了《河邊的錯誤中》:《永安鎮》《河邊》的聯合編劇康春雷親自飾演「瘋子」,《野馬分鬃》中的佟林楷和周遊在本片中也有或大或小的角色。

自《永安鎮故事集》以來,魏書鈞又一次在本片中放入了大量對於「電影「本身的解構——除了上文提到的,警察同志們突發奇想要搬到行將倒閉的電影院中去辦公(這一趴是改編自什麼真實生活中的有趣案例,還是導演本人過於浪漫主義幻想的投射?),」電影「兩個大字招牌的墜落,燃燒的攝影機……換句話說,如果把」電影「當成一個角色,導演算是在《河邊的錯誤》中,為這個角色加了不少戲。

而至於案件本身,魏書鈞這一次似乎放棄了對「真相」的追求,觀眾們看著看著會發現,與「追兇」相比,更重要的是男主角馬哲警官的心理狀態與精神變化。謎底從未真正揭曉,和其它擁有開放式結局影片不同的是,《河邊的錯誤》與其說是擁有一個可供觀眾們給出不同解讀方案的結局,不如說,導演根本不太在意在意結局。

誰是兇手」並不重要,大家一起在昏暗的電影夢境中發瘋吧。

作者/編輯:甄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0a99c968eb6e8ff30e994848a0f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