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哭來威脅父母,這2位媽媽的做法,讓孩子走向不同的人生

2019-07-17     菁媽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孩子都非常的精明,特別會察言觀色,有些孩子發現自己哭了一次之後,父母就答應自己要求,之後總是喜歡用哭鬧來威脅父母,因為每一次哭後面都是父母讓步。久而久之,孩子就變成了讓父母頭疼的小孩。

小鵬從小就非常聰明,別人都和小鵬的媽媽說你的孩子真聰明,你太有福氣了。小鵬特別喜歡吃糖果,但是媽媽說糖果對牙齒不好,不能吃,每到這個時候小鵬就開始哭,媽媽只能無奈妥協。久而久之,小鵬就形成了只要碰到事情,就開始哭;只要父母不同意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開始哭。小鵬好像越長大越沒有小時候別人夸的那麼聰明了,遇到事情第一反應都不是自己解決而是哭了。

小敏是一個小女孩,爸爸媽媽都非常疼愛她。但是每次當小敏因為自己的無理要求父母沒有答應就開始哭的時候,媽媽就讓小敏去面壁冷靜,都會對小敏說:「沒關係,你哭就好了。」等到小敏哭不動了,情緒冷靜了之後,媽媽才會和小敏開始講道理。長大後的小敏,不單單是一個充滿溫暖和愛的女孩子,更是一個獨立正直的女孩。所以當孩子的哭鬧時,父母一味妥協對孩子來說並沒有任何的好處,父母一定要早知道早預防。

​孩子的哭鬧時,父母的不同應對方式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妥協的影響。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一味地妥協,最直觀的影響是,孩子知道自己哭,父母會妥協。於是碰到事情就開始哭,一直要求父母做自己想要父母做的事情。父母就處在一個非常被動的狀態,無法教育好孩子。

2、使用暴力的後果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哭,就很吵,於是就會罵孩子,甚至有些家長會使用暴力手段,想要壓制孩子,讓孩子不要再哭了。但是孩子的性格一般都是比較犟的,這樣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會進一步激化。

而相反有些孩子可能會在家長的暴力下會變得很膽小怕事,而這樣的性格對於孩子以後出到社會並沒有太大的好處。

​面對孩子的哭鬧,父母應該如何面對呢?

1、不要心軟妥協孩子

首先家長不要心軟妥協,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不要妥協說這次就順著他來,一次兩次之後孩子就會覺得哭就能解決事情。於是孩子就一直通過哭來「解決」事情,次數多了之後家長也會非常的心煩。

2、不要責罵孩子

孩子一直哭又不能妥協,尤其是在外面,也容易導致家長心煩。於是我們在街上就會看到家長罵孩子的情景,這種方式也是不對的。家長不要責罵孩子,因為罵孩子只會讓家長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遠。

3、讓孩子先冷靜情緒,再和他們講道理。

很多家長在孩子哭的時候會手足無措,不能打罵孩子,又不能和他們妥協。於是就想要和孩子講道理,但是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是聽不進去道理的。家長應該先讓孩子冷靜一下,情緒不那麼激動了,再去和孩子講道理。

​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並且艱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那個度。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SgQmwB8g2yegNDwh0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