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名「老兵」的新營地 ——新時代軍民融合下的國企擔當

2020-08-14   無線臨沂

原標題:122名「老兵」的新營地 ——新時代軍民融合下的國企擔當

軍民一家親,水乳相交融。在臨沂,有這樣一家國有企業,他們以改革創新促軍民融合發展,以產業帶動推共建共享,走出一條新時代革命老區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新路子,這就是山東城開遠大裝配式建築有限公司。

122名「老兵」的新營地

——新時代軍民融合下的國企擔當

本報訊(臨報融媒記者 李萍 通訊員 張巍)42歲的退役「老兵」王祥富曾在部隊服役16個年頭,但今年的「八一」節對他卻顯得格外特殊、也分外難忘,用他的話說,這是脫下軍裝後過得最有意義的一個建軍節。是什麼讓王祥富覺得如此意義非同尋常,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隨其走進了一個「新營地」。

成立企業武裝部

打通阻礙軍民融合發展的「玻璃門」

「豆腐塊」被子、「豆腐塊」毛巾、整齊劃一的安全帽,走進臨沂城投集團權屬子公司山東城開遠大裝配式建築有限公司(簡稱「城開遠大」)的職工宿舍,第一感覺就像身在軍營,這裡就是王祥富口中「新營地」的一角。

近年來,臨沂城投集團高度重視退役、復轉軍人的接收和安置工作,在全市國有企業中率先成立了人民武裝部。122名像王祥富一樣的退役、復轉軍人在這裡加入了工作新戰場,極大的激發了企業活力、管理能力和戰鬥力。

「軍人的錚錚鐵骨、絕對服從等優良傳統,只有在主動投身到經濟社會發展中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臨沂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說。在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中,臨沂城投集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高標準建設「四室一庫」,積極開展民兵整組和訓練工作,彰顯國企擔當,努力建設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國防後備力量鐵軍。

開展實戰背景課目演練

踐行軍民融合發展的「平戰結合」

城開遠大是一家致力於綠色裝配式建築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施工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公司,這裡有退役軍人25名。作為臨沂城投集團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路徑探索的排頭兵,城開遠大先人一步,積極踐行融合發展的理念,結合自身行業優勢和裝配式道路產品特點,開展了「戰時背景條件下道路搶修課目演練」活動。

實彈射擊、實地偵查……這些課目演練,讓每一個退役老兵都重溫了「一日軍人,終生軍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實戰演練只是載體,我們最終目的是通過這種形式主動適應『平時戰時一體、應急應戰聯動、市場戰場雙贏』的國防武裝新格局,讓廣大退役軍人,在城投集團這個平台重溫軍旅生涯、重拾軍人榮耀,進而立足本職工作,實現人生價值。」臨沂城投集團副總經理、武裝部部長王新華說。

創新制度優勢

搭建軍民融合發展「新平台」

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退役軍人的安置工作,但也面臨著退役軍人專業與崗位匹配程度低、學歷低等壁壘,「雖然目前在徵兵入伍前對學歷的要求進行了提高,但多年軍旅生活難免造成與社會脫鉤現象。」臨沂軍分區工作人員說。

王祥富就是一個例子,剛到城開遠大時,他還不能完全搞懂圖紙上那些符號的意思,也經歷過回答不上來施工單位問題的尷尬。為了能儘快轉換角色承擔起責任,王祥富從進入項目第一天起,就堅持參加培訓學習,從熟記熟背施工現場各種材料、技術、規範及要求入手,再到學習圖紙、圖集及各種操作流程及工藝工法,如今的他已經做到了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順利融入新工作。

如何把脫鉤脫節變為快速進入狀態,不二法門就是學習再學習。臨沂城投集團緊密結合行業優勢,通過開設臨沂市委黨校城投分校學分制和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探索退役軍人定向培養和安置模式,創新三項制度改革,真正踐行新時代軍民融合下的國企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