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斗指戌;太陽黃經為210°;每年公曆10月23-24日交節。天氣漸寒始於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俗話有講「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氣漸冷;凍則有霜,大地因冷凍或將會產生初霜的現象。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越來越頻繁。
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
七絕·霜降
文:暗香如訫
新霜昨夜滿階庭,
亦笑人間發不青。
鴻雁歸時聲切切,
猶憐草木半凋零。
七絕·霜降
文:暗香如訫
坐看浮生月滿襟,
清霜不語冷弦琴。
吹來一片西風調,
誰解紅塵落葉心。
七絕·霜降
文:暗香如訫
黃葉飄零又一生,
聽風塞雁幾歸程。
可憐人在青山外,
隔著青山字里耕。
五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五律,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期,其雛型是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間兩聯須作對仗。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維的《山居秋暝》等。
五律·霜降
文:暗香如訫
不奈三秋短,
偏生客夢長。
燈花搖淡月,
梧葉下清霜。
憐我琴如怨,
問君句可涼。
西風吹一夜,
不肯過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