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工作·洞見】疫情影響下,城壕村集體經濟何去何從——關於大路鎮城壕村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2020-03-24     准格爾旗發布

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農業現代化, 建設新農村,關鍵就是要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做好城壕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我先後利用一個月時間,對城壕村全體村民進行了入戶走訪,徵求村民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結合城壕村實際,就如何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做好城壕村產業和村集體經濟工作,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一、城壕村基本情況

城壕村位於准格爾旗大路鎮東北部,緊臨母親河,屬沙丘和半沙丘地帶。全村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下轄6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戶籍人口959人,常住人口248戶,635人。

自2005年以來,隨著大路煤化工基地開發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民的大部分土地已經被徵用。依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多數村民在失地後根據自身條件以發展運輸業,餐飲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作為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二、當前城壕村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

一是基礎條件薄弱,可開發利用的資源有限。城壕村為傳統農業村,一無礦業,二無三產,僅有一些河頭地 ,再加上村一級在土地開發、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等軟硬環境上較差,引進投資比較困難。

二是村集體經濟底子薄, 難以產生經濟效益。城壕村集體經濟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存在運轉資金不足、管理人員缺失、產品銷路不暢等問題,雖然村委班子也多方爭取資金,積極拓展銷路,但效果還不明顯,集體經濟盈利較為困難,難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三是村委班子創新發展能力還不夠強。村兩委班子在如何利用現有條件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學習不夠全面系統,導致辦法思路還不夠多。

三、發展集體經濟的三點建議

一是盤活集體資產,實現合理利用。對村集體擁有的閒置房屋,可通過出租的方式招商引資,增加我村集體積累,盤活集體資產,可以解決村級組織資金短缺、經濟困難的問題,風險小,還可以實現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

二是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招商引資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引導和組織農民種植高產、 優質、安全的綠色農產品,開拓農產品深加工和銷售市場, 逐步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降低農民獨立生產經營的風險,大幅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在這個產業鏈中,村集體承擔經紀人的角色,靠社會化服務增加村集體收人,真正做到把集體、企業、農民的利益拴在一起經營發展, 最大限度的提升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注重品牌效應,著力打造一個「產品好、口碑好、市場好」的特色品牌,形成「以產品塑造品牌,以品牌推廣產品」的良性循環。

三是不斷提升班子能力建設。「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村委班子的工作能力與集體經濟的發展直接相關。班子成員要做好黨員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儲備,要「多學習、勤實踐、善總結」,力求做到在掌握政策上要「准」,在研究規划上要「活」,在貫徹落實上要「實」,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保障。

城壕村第一書記 陳巴圖

來源:准格爾旗大路鎮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kCBDnEBnkjnB-0zRg1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