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馬力汽輪機難產,俄航母又出大問題!普京下令,掀起反腐風暴
據觀察者網援引俄媒塔斯社消息6月9日報道稱,當地時間8日,俄國防工業綜合體匿名消息人士對外透露稱。5月下旬駛入位於北莫爾斯克第35海軍修船廠船塢,將進行維修及現代化改造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因在維修作業過程中暴露出的種種缺陷,尤其是動力系統缺陷,導致其維修期又得向後延長。
這意味著,按照現有工程進展來說(期間不能發生任何事故),「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最早將在2024年,才能重新進入俄海軍中服役。
俄羅斯唯一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自從加入俄海軍戰鬥序列以來,並未按照俄軍高層所設想的那般,即扛起復興紅海軍往昔榮光的重擔。反倒是因各種失誤及工程事故,頻頻登上各大外媒的頭條,從而招致多方的譏諷與嘲笑,令俄海軍顏面盡失。與此同時,放眼全球,也再難找到一艘與它命運如此多舛的航母。
在2016年10月15日,沉寂多年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戰鬥群,從摩爾曼斯克軍港啟程,遠赴地中海區域執行對敘打擊任務。在挪威海途徑英吉利海峽時,因其在航行過程中散發出的滾滾黑煙,讓其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
這其中,美媒的評價最為扎心,首先稱「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系一艘老舊的「燒煤船」,隨後又指出其航母戰鬥群「不用雷達就能被發現」等。總之,在外媒報道的字裡行間中可以看出,他們並未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此番出海遂行打擊任務,抱有任何期待。
果不其然,當「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抵達地中海相關作戰區域後,在短短三周時間內便發生兩起墜機事故,可謂是一語成讖。
第一起墜機事故發生在同年11月14日,事故型號系米格-29KUBR艦載機。據悉,當時同一出動批次第二架米格-29KUBR艦載機因在著艦時速度過大,導致阻攔索被拉斷。「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艦上航空指揮官做出更換阻攔索的決策,同時又讓準備著艦的第三架米格-29KUBR艦載機在相關區域進行空中盤旋。就在更換阻攔索之際,這架米格-29KUBR艦載機突然雙發停車,飛行員百般挽救也無任何效用,最終只能棄機彈射逃生。
第二起事故發生在12月3日,事故型號系蘇-33艦載機,相較於此前的米格-29KUBR墜機事故,俄方對外消息披露更是少得可憐。外界只知曉這架蘇-33艦載機在經歷第一次著艦失敗後,在第二次著艦時因拉斷阻攔索從而墜海,至於具體原因,外界在推測中指出,因是飛行員技術水平下降,導致其在著艦過程速度過大所致。
隨後,「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不得不啟程返航,在沉寂一年多後,再次出現在人們的眼帘中。2018年4月俄國防部與俄聯合造船集團簽署一份總額約600億盧布(約合人民幣65億元)的維修合同,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維修及現代化升級改造。
在俄軍高層及外界眼中,都在期許著「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的涅槃重生,但殊不知,這將是該航母頻遭劫難的開始。
2018年10月29日,正在薩福諾沃第82船舶修理廠接受水線以下維修作業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被突然沉沒的PD-50浮船塢起重機砸到船體與甲板,且造成一名工人死亡。按照俄方事後發布的消息來看,稱此次事故對該航母的維修及後續升級並未造成較大影響,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浮動船塢之一,即能夠維修8萬噸級艦船的PD-50浮船塢沉沒所造成的巨大損失,俄羅斯在短期內難以消受。
正所謂禍不單行,2019年12月13日凌晨時分,拖轉至北莫爾斯克第35海軍修船廠繼續進行後續作業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又遭遇突發火災,過火面積超過500平方米,此次事故共造成2名工人死亡。後經初步查明得知,該起事故是工人在航母第一動力艙內進行焊接作業時,因不慎掉落的火花所引發。
拋開這次火災事故造成的種種影響,單就第35海軍修船廠而言,也是問題頻繁。該修船廠所擁有的兩座相對的干船塢,只能對柴電、核動力潛艇及驅護艦在內的水面艦艇進行維修作業,至於航母便是愛莫能助了。為此在2019年,俄聯合造船集團下屬的「小星星」船舶維修中心又與俄國內某銀行簽署金融協議,由該銀行向第35海軍修船廠的干船塢擴建工程提供資金。
但當資金全部到位後,干船塢擴建工程進展卻異常遲緩,這就引起俄軍政高層的強烈不滿。如在2021年4月,俄防長紹伊古視察完第35海軍修船廠的具體工程進展後,直接點名批評工程主要負責人,此外還懷疑稱,用於該擴建工程的資金或被挪用。
這事引發了普京的震怒,下令查抄摩爾曼斯克造船廠分部,也就是正在維修「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的第35廠。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出動特工人員突襲了該廠辦公室、沒收了硬碟、帳目等資料,還對該廠高管及多名高官的住處進行突擊搜查,一場「反腐風暴」席捲造船廠。
關於此事的後續結果,俄方至今都語焉不詳。不過,搜查行動過後,該廠的擴建工程進展明顯加快。
今年5月下旬,「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駛入並停靠在該廠船塢內,但擴建工程尚未結束,或許在此時,俄聯邦安全局應該還得再來一次突擊搜查行動。
有分析認為,庫艦再次拖延的問題之一還是推進系統的毛病。「庫茲涅佐夫」號已經更換了全新的增壓鍋爐,但在檢修時發現,該艦原計劃無需更換的蒸汽輪機主渦輪機組也存在巨大問題,需要徹底更換。
「庫茲涅佐夫」號的動力系統採用常規蒸汽動力裝置,配備有8台KVG-4增壓鍋爐和4台GTZA TV-12-4蒸汽輪機,能為「庫茲涅佐夫」提供20萬匹馬力,使得其擁有32節的最大航速。這套動力系統從服役那天起就存在嚴重隱患,以1995年~2009年這14年為例,不是蒸汽罐水管破裂、鍋爐漏水,就是渦輪發電機與柴油發動機工作不協調。
整個更換動力系統的改裝工作量非常大,由俄羅斯老牌艦用動力系統企業基洛夫動力機械廠(KEM) 承擔,包括更換鍋爐,修復主齒輪-渦輪組件、動力裝置艙,以及柴油發電機設備、製冷裝置。
一邊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正在問題不斷,狀況百出的漫漫維修路上艱難前行,與此同時則是近年來,俄羅斯就建造新一代航母頻繁對外發布有關信息。僅以停留在「畫圖板」上的航母設計方案,及亮相於多場防務展上的航母模型,就足以令人眼花繚亂。如2007年涅瓦設計局方案、2013年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方案(舊方案)、2018年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方案(新方案)等,便是最好的例證。
這其中,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的新舊方案頗具看點,如2013年版設計方案中的「風暴」級核動力航母。該型航母設計有雙艦島、採用滑躍+彈射的組合式艦載機起飛方式、又通過優化甲板布局,使得該航母艦載機搭載量可達80~90架至多、至於滿載排水量則達到10萬噸級。
正所謂理想遠大,但總架不住骨感的現實,認識到俄羅斯當前沒有能力建造「風暴」級核動力航母后,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又推出輕型航母方案,即2018年版。該方案繼續沿用單艦島+常規動力+滑躍起飛的原有路子,至於艦載機搭載數量也銳減至46架左右,滿載排水量不過4.4萬噸而已。
如今,「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的重新服役期限又向後延宕,這對於俄海軍來說,無疑又是一次重挫。不過,俄海軍若能將目光投向東方,肯舍下顏面(當然,顏面已經所剩無多)向中國尋求相關幫助。那麼不論是「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的再次重生,還是新一代航母的落地下水,都將會踏上快車道。
看目前「庫茲涅佐夫」號這個進度狀態,估計到2024年也未必能結束改裝。甚至俄海軍內部要求廢棄航母、節省預算髮展「空潛快」的呼聲很高。俄羅斯內部關於是否需要新型航母的爭議極尖銳,許多俄羅斯專家認為航母沒啥用。在實力和能力相當的對手在海上的武裝對抗中,航母將成為高超音速制導武器的第一個受害者,由於「鋯石」等超級反艦飛彈的存在,很難想像敵人的航母可以安全地接近俄羅斯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