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去哪了?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滅3萬人,卻只繳獲1萬支槍

2023-12-20   郝傑

原標題:槍去哪了?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滅3萬人,卻只繳獲1萬支槍

「虧本買賣」孟良崮戰役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這首國人都很熟悉的歌詞來源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在那個年代,我國生產能力極其匱乏,工業生產基本靠小作坊模式。所以繳獲敵人的槍械成為了我軍武器裝備的一項重要來源。

當然,我軍也並不是在所有戰役中都有的賺,在有些時候,我軍會在付出巨大傷亡後只繳獲很少一部分武器。最典型的例子是解放戰爭中的孟良崮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我軍消滅了國軍整編第74師3萬人,但最終繳獲到的槍械只有1萬支。

這不由的讓人好奇,這槍都到哪去了?畢竟按邏輯來講,消滅了三萬敵人就該繳獲敵人三萬支槍。更何況孟良崮戰役是我軍的一次大勝,我軍打得敵人丟盔棄甲。在我軍打掃戰場時肯定還有敵人的糧草輜重,所以我軍繳獲的武器數量應該遠遠超過敵人傷亡的數量,但為何最終我軍繳獲到的槍枝只有一萬支?

慘烈的孟良崮戰役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理解,首先孟良崮戰役是一場慘烈的大戰,這是一場我軍投入近30萬人,國軍投入45萬人的龐大戰役。在戰役後我軍雖然消滅了敵人三萬餘人,但是自身也有一萬多人的傷亡,可見這場戰役還是很慘烈的。

在這種慘烈的背景下,武器彈藥的消耗就相當大了。很多武器在大戰中就已經損壞,沒等到被我軍繳獲就成為了一堆廢鐵。所以去除掉孟良崮戰役在戰略層面上的積極作用以及雙方的戰績,單從消耗的武器和繳獲的武器來看,這場仗是一個「虧本買賣」。

山地地形對後勤的影響

除了武器彈藥消耗量巨大的問題,還有就是這場戰爭的環境因素。孟良崮,孟良崮,所謂「崮」指的就是那種很陡峭,但頂部又比較平的山。從孟良崮這個名字就能看出孟良崮的地形如何。所以孟良崮戰役是一場激烈的山地戰。

山地戰和平原戰爭最大的區別,就是武器物資很難運到前線。畢竟山地地形基本隔絕了海洋運輸,在陸地上,陡峭的山脈也會成為後勤運輸的一大阻礙。因此縱觀世界,任何國家的軍隊參與山地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後勤補給的問題。而孟良崮戰役就是這樣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根本沒有重武器,雙方的後勤補給都相當困難。

所以孟良崮戰役在本質上,是兩支後勤補給都相當困難的「窮軍隊」在打仗,敵人的武器也不富裕。因此在敵人本來就「窮」的情況下,再在這場激烈的戰爭中摧毀了敵人的部分武器,我軍消滅三萬人,但只繳獲一萬支槍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