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藝術大考」到底有多難?

2022-06-24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宋徽宗的「藝術大考」到底有多難?

最近大火的古裝劇《夢華錄》看了沒?那個「負心漢」歐陽旭中了探花。這個探花在古代什麼水平?簡單來說,可以這樣理解:

古代「高考」分為三等:一二三甲。

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稱「三鼎甲」,都賜「進士及第」;

二甲取若干名(根據官場需要),都賜「進士出身」;

三甲取若干名,都賜「同進士出身」。

當然,古代的考試可不僅限於科舉。

宋朝徽宗年間,朝政理得不怎麼樣的趙佶,不僅是位才華橫溢的書畫家,創建並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國家級畫院——宣和畫院,同時,也是一位評判行家和命題高手。

為了把最優秀的人才吸收到畫院,徽宗建立考試製度。他將美術考試分成六科: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考試內容以文人詩句來命題,要求考生畫出詩句的意境,構思巧妙,不落俗套,做到筆意俱全。

宋徽宗

1104年,宋徽宗設立畫學,即現在的美術專業學校,正式將繪畫納入「高考」科目,以招攬天下畫家。

看看當時考題究竟怎麼出的?又出現過哪些高分答案?

命題一「踏花歸來馬蹄香」

畫家獨具匠心,他的畫面是:一個落日近黃昏的夏天,遊玩了一天的官人帶著女伴騎著馬回歸鄉里,馬兒疾馳,馬蹄高舉,幾隻蝴蝶追逐著馬蹄蹁躚飛舞。

蝴蝶追逐馬蹄,使人一下子就想到那是因為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的緣故,考題中的涵義非常巧妙的被帶了出來,含蓄又有意境。

命題二「嫩綠枝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

如何表現「嫩綠枝頭紅一點,惱人春色不須多」的境界?

中規中矩的答案就是這樣的

或是這樣的

反正是眾多綠葉配點紅花。但,詩意要求「春色不須多」,紅花綠葉這樣的表達春意太多太濫了。

來看看滿分答案:

綠樹叢中一亭閣,一仕女倚欄而立,櫻桃小紅唇在一片綠色中,顯得醒目,人物象形明艷照人。

宋徽宗在繪畫上,看重想像力,喜歡含蓄的意境,不落俗套,獨具匠心,真是一名有思想的畫家。

命題三「竹鎖橋邊賣酒家」

有一個應試者叫李唐(後來成為南宋大畫師),他只畫了一座小橋,橋邊畫了一大片竹林,林中挑出一個酒招子,上寫一個「酒」字。這個「鎖」字就是要畫家在「藏」的構思上下功夫,而李唐的畫恰恰表現了「藏」。將酒店「藏」於竹林之中,只露一招兒,其趣在半含半露之中。這種「露其要處而隱其全」的藝術手法使宋徽宗大為讚賞。

命題四「深山藏古寺」

這個題目好刁鑽!

畫中的古寺要「藏」起來,而且還要讓人覺得它是存在的。有的在山腰間畫座古廟,半遮半露,總算有「藏」的意思。

有些只能讓古寺露出小角,也算是「藏」了起來。

但滿分答案是,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個和尚在挑水。

有和尚挑水,就說明附近一定就有他住的寺廟。

高!

命題五「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這兩句詩出自寇準的《春日登樓懷歸》,很顯然,寇準的兩句詩是化用了韋應物「滁州西澗」中的「野渡無人舟自橫」。荒村野渡意象鮮明,以此為題試士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其中大部分考生都畫成孤舟系岸,幾隻白鷺停立在船舷之間或幾隻寒鴉棲息於篷背之上,唯有一人畫一船夫斜臥船尾閒吹竹笛,同樣是野渡孤舟,一蒼涼一閒適,高下立判。兩種構圖誰優誰劣暫且不說,但對當今的藝考卻不無啟發,意境是作品的靈魂,而畫工只是一種單純的技巧而已。

命題六「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這兩句出自詩人崔塗的《春夕旅懷》。

杜鵑是一種鳥,叫聲淒婉,聽起來好像是在叫「不如歸去」,浪跡天涯的遊子聽到它叫,可想而知內心會是何等的痛苦與哀傷。蝴蝶翩翩飛舞,這是何等的輕鬆美妙,但這終究只是在夢中夢境的美好更反襯出現實的淒涼,使思鄉的情感更能打動人心。

詩句中有很明確的實物:「蝴蝶」、「子規(杜鵑)」、「樹枝」、「明月」,如果你只以這些意象入畫,那妥妥得收拾畫具,明年再來。而當時的奪魁者王道亨究竟是怎麼畫的呢?我們來看看後人的一幅復原圖

他畫的是蘇武牧羊假寐,夢回故鄉的情景。

蘇武在異國的冰天雪地中,正在打瞌睡,睡夢中一定是千萬里遠的家鄉,一幅清冷、淒涼、愁慘的氣氛,令人觸目傷懷。

這幅畫好像也預言了徽宗本人的命運。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將徽、欽二帝押送北方,汴京被洗劫一空,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被囚禁期間,宋徽宗受盡精神折磨,寫下了許多晦恨、哀怨,淒涼的詩句,「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這一句算是真正體會這幅圖的真正境界了。

趙佶-紅蓼白鵝圖

以上六題,各位才子以為如何?

要想從這麼才子皇帝挑剔的眼光中殺出重圍,除了要有超高的繪畫功底,還需更為深厚的文學功底,特別是詩詞造詣。所以,在宋朝做個畫家,實在太難了!

但是,如此之高的門檻,卻引來社會各界趨之若鶩,是當時的文人才子都喜歡挑戰?還是說藝術生比純文科生更易跨過獨木橋入朝入仕,換得功名?都!不!是!

這事兒說起來可能有點俗,但卻是根本原因:在徽宗時代,畫家的地位待遇特別高!!

北宋沿襲五代舊制,建立了翰林圖畫院,官職配備也非常完善,並且提高其政治地位,改善其經濟待遇。當時文學藝術界官員能穿紅、紫色的高官服裝,但不能配魚袋(官員佩戴的證明身份之物),但是唯獨宋徽宗允許書畫院的官員配魚袋。

在官員上朝排列時,以畫院為首,書院次之,再往後才排到琴、棋、玉、百工等官員。宋徽宗還規定其他局的工匠所發的錢叫食錢,只有畫院、書院所發的錢為俸直。

如果你出生在徽宗年代,又恰好有藝術天分,你敢不敢挑戰一下徽宗的藝術大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