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概括地說就是,唯心的事,要用唯心主義的方式去思考和實踐;唯物的事,則要用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和實踐,間或少量相互參考借鑑。如果認識不到這點,一味用唯心或者唯物的方式,或者使用錯位,就會大錯特錯,唯心會成為唯心者的陷阱,唯物會成為唯物者的牢籠。也就是說,唯心和唯物各有用處,但要學會分別應用。
一,分別應用有前提
其實,從更高層面看,唯心和唯物都有局限性,在本質上都是錯誤的。比如,在超驗的事情上,唯心和唯物都不靈,舉個具體的小例子,有的夢就非常準,你不能用唯心的方式看,因為做夢人從未曾思想過;更不能用唯物的方式看,因為它驗證了過去或者驗證了未來,非要套用唯心或唯物,或者所謂科學方式進行解釋,則是愚蠢的。
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現實中人們的思維基本上跨不出唯物或唯心的兩種模式,為照顧人們思想認識的局限性和有限性,暫且在他們的思維層面上,來談一談唯心和唯物的分別應用。分別應用的前提就是排除超驗領域,是在針對我們的現實世界和世俗生活而採用的一種思考和應用方式。
也就是說,首先要明白兩點,一是「兩種應用說」不是絕對真理,因為還有更高的真理,二就是兩者應用的領域是相對的,主要針對客觀世界和現實生活。多說一句,雖然應用領域不夠絕對,但也足夠寬廣;雖然只是相對真理,但也足夠人們受益終生。
二、分別應用的領域劃分
唯心主義思維,主要適用領域是,文學、詩歌、藝術、哲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領域,當然,它也適於用、也就是其次適應領域是: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倫理學等社會學科領域。
唯物主義思維,主要適用領域,首先是客觀世界和自然科學,其次是個人主觀願望和個人理想主義方面,尤其要注意唯物的思考方式,三是它也同樣適用於經濟學、政治學等社會學科領域。
提醒注意兩點
一是,以上領域的劃分很多情況並不嚴格,比如在社會學科領域,唯物和唯心各有價值,只不過在某些事、某些點上,應用的側重應有所不同。
二是,唯心的領域,以唯心的思考為主,但並不完全排斥唯物思維,同理在唯物的領域也是如此。
雖然兩點注意,但兩種領域的劃分卻更為重要,是大的方向和原則,不能忘記或丟掉,否則無論在研究創作領域還是在實踐領域,都難有大的成就。
三、以文學、哲學、科學和生活四大領域為例,看唯心和唯物的不同應用
1、文學方面
在文學和詩歌方面,就不必多說了,因為結果非常非常地明顯,這裡只說結論,兩個凡是:凡是偉大的文學家,必然是唯心主義文學家;凡是偉大的文學作品,必然是唯心主義作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為何?因為文學藝術領域,是最典型的唯心領域、精神領域,好的作品必然出自唯心主義,堅持唯物主義,那就成了說明書和應用文。
2、哲學領域
凡明白一點哲學,或者讀過一點哲學史的人,不論在理性還是在感性上,都會有這麼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自古以來的哲學家當中,唯心主義哲學家總要比唯物主義哲學家深刻得多,所取得的成就也偉大得多,對這個世界所起的影響也大得多;而在唯物主義哲學家當中,幾乎沒有幾個拿得出手的(科學哲學家不算),即便說出一二個,要麼是二元論,要麼根子還是唯心的,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對主流世界的影響,就更小了。
為何?就是因為哲學本身它是一種思維活動,主要屬於精神領域範疇,所以這是唯心主義的思考領域,所以,唯心主義哲學家所取得的成就自然就大了。
3、科學領域
搞科學研究,則應該主要堅持唯物主義,注重實驗和實證,不能靠臆想,不能唯心,這個領域面對的、研究的主要是客觀世界(雖然客觀世界並不那麼「客觀」),所以應該堅持客觀精神和理性精神,成果屬於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在這裡沒有地位。這比較容易理解,此不多說。
4、生活領域
總得來說,要用唯物主義的思考方式。用理性的態度,面對生活和處理問題。
實際情況比較複雜,不便深說,國人可能不宜,勉強略述一二。對於無神論者來說,大概99%以上的現實問題,要用理性的、唯物的思考方式,盡人事,聽天命;對於有神論者來說,大概98%以上的生活問題,要用理性的、唯物的思考方式,盡人事、聽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