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這九件戰國秦漢文物,帶給我們一個與《史記》不同的秦始皇

2023-06-18   史密記

原標題:出土的這九件戰國秦漢文物,帶給我們一個與《史記》不同的秦始皇

今年下半年秦始皇突然走火,辛德勇老師的《生死秦始皇》、中信大方主編的《邂逅秦始皇》與日本學者鶴間和幸的《始皇帝》等著作幾乎同時出版。筆者也有幸應中信大方邀請,為《邂逅秦始皇》一書撰寫三篇文章,其中包括秦始皇與後宮、與子女、與趙高的故事。今特推出一篇文物里的秦始皇,以九件文物簡要串講秦始皇一生的故事。這九件文物,有的與史書記載一致,有的則有重大矛盾;但整體來說,作為新材料都能深化我們對這段的歷史認識。

1九年相邦呂不韋戟/戈

秦始皇的出生,與呂不韋關係密切。呂不韋本是商人,因看中在趙國的秦質子異人,於是遊說秦太子妃收養異人為嫡子;並將姬妾趙姬嫁給異人,生下未來的秦始皇。之後異人即位為秦莊襄王,以呂不韋為相國。秦莊襄王去世後,秦王政即位,繼續仰仗呂不韋,並稱其為「仲父」。出土文物有大量「相邦呂不韋」的矛、戈、戟等兵器,可見呂不韋重要。其中最晚的一件是四川博物館藏的「九年相邦呂不韋戟(戈)」,鑄造於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

2十二年丞相啟顛戈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爆發嫪毐之亂。嫪毐本是呂不韋舍人,被作為宦官推薦給太后做情人,之後嫪毐平步青雲,被封長信侯,終於發動叛亂。但被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等撲滅,秦王政也藉機罷黜呂不韋,呂不韋自殺而死。太后趙姬也被廢,從此太后一系勢力被剷除。這件「十二年丞相啟顛戈」刊登於《文物》2008年第5期,實物所在地不詳。丞相啟、顛不見於史書記載,可能就是文獻的昌平君和昌文君,他們是楚公子出身,分別擔任秦國的右、左丞相。秦國的相邦與丞相是兩職,呂不韋死後不再設相邦。

3荊軻刺秦王漢畫像石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滅韓,開啟統一六國的戰爭。十九年,滅趙,將要進攻燕國。於是燕太子丹派遣刺客荊軻與秦舞陽至秦,獻上秦逃將樊於期和燕國督亢的地圖。荊軻遂以藏在地圖裡的匕首刺殺秦王。然而卻沒有刺中,秦王繞柱而走,拔劍斬斷荊軻左腿,荊軻被處死。國內發現了「荊軻刺秦王」為主體的十餘塊漢畫像石,其中有些反映的內容與文獻記載不同。如山東嘉祥武氏祠博物館的一塊,上面的秦王沒有劍擊荊軻,而是取下身上玉環投擲;左右士兵也都有武器,並非禁止攜帶。這種記載說明當時流傳不同的傳說。

4雲夢睡虎地秦簡·編年紀

被激怒的秦王政發兵攻燕,於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攻下燕都,燕王喜逃奔遼東郡,殺死太子丹求和。同年,故韓都新鄭反叛,秦王政將昌平君遷到陳郢。二十二年,滅魏。二十三年,攻入楚都壽郢,俘虜楚王負芻。楚將項燕立昌平君為楚王。二十四年,滅楚。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雲夢睡虎地秦簡有一本《編年紀》,記錄了秦昭王元年到秦始皇三十年間的歷史,其中提到韓王安於二十一年死於昌平君所在地,而秦二十三年攻楚時昌文君也死。李開元先生推測,韓王安因新鄭叛亂被處死,昌平君、昌文君被貶安撫陳郢,卻終反秦而死。

5里耶秦簡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反對王綰等人在東方分封的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遂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郡下有縣,縣下有鄉,鄉下有里。但這三十六郡究竟包括哪些,《秦始皇列傳》沒有具體說明,後世對於具體郡名和設立時間存在爭議。藏於里耶秦簡博物館的一批里耶秦簡,向人們昭示著秦朝還存在史書未提到的洞庭郡和蒼梧郡。更令人驚嘆的是,里耶位於湖南武陵山區,直到今天交通仍然不便,而兩千年前的秦法居然能夠無差別推行。

6秦始皇秦二世兩詔銅版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至此東方六國都被秦國所滅,秦國內部也沒有與秦王抗衡的勢力,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達到空前統一。於是秦王政宣布改稱皇帝,並宣布統一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的「秦始皇秦二世兩詔銅版」系秦二世時將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詔書刻在銅版,並表示要繼續推行此法令。相關度量衡的文物也出土了非常多,有始皇詔銅方升、銅橢量、銅權、鐵石權等。而且這些文物還提到秦朝第一位右丞相名叫「狀」,可以糾正《秦始皇本紀》「隗林」的錯誤,當是「隗狀」。

7琅琊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東巡,至山東嶧山,刻石昭示自己的功績。之後又先後在泰山、琅琊台、芝罘、芝罘東觀、碣石門、會稽山六地刻石。除了第一次嶧山石刻內容無載,其餘六處都記載於《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這些碑文對秦朝政治思想史研究極具價值。唐宋以後,包括嶧山石刻在內的七處碑文摹刻本都有流傳,但真正有實物保存至今的,只有琅琊刻石的斷壁殘垣,上世紀經過修復復原,今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8北大漢簡·趙正書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東巡,返還至平原津時病倒,詔書在上郡監軍的長子扶蘇回都城辦理喪事,意即傳位於扶蘇。但中車府令趙高與左丞相李斯篡改詔書,立幼子胡亥為太子即位,賜扶蘇自盡。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的一批西漢竹簡,有一篇《趙正書》則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說秦始皇詔書本身就是讓秦二世胡亥即位。而益陽兔子山出土的一批漢簡也有秦二世號稱合法登基的文告,使得此事更加撲朔迷離。目前不宜輕率用出土文獻否認傳世文獻,但也應該重視出土文獻傳遞的信息。

9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三十七年九月,秦始皇被安葬於驪山。《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陵里仿建了宮觀,安置了百官俑,並放置了各種奇器珍怪,用水銀來象徵江河大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擁有一、二、三號兵馬俑坑,共有陶俑、陶馬約八千件,與真人、真馬體型相似,形象逼真,容貌不同。古人所謂「事生如事死」,兵馬俑實際上就是秦始皇的地下軍團,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與秦始皇陵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百家講壇》、《北京晚報》、網易歷史頻道等紙刊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