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沒有偷東西,為什麼要把我的手腳綁起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作為養老院「名片」的102歲老人高仔,直到去世之前,仍然沒有掙脫綁在右腋下用被單撕成的約束帶,她死在了養老院的床上。
一、102歲老人被「困死」在養老院
01、102歲健康老人在養老院離奇去世
高仔是江西人,雖然已100歲高齡,但身體無病,神志清醒,也能自己行走。一家人為了讓高仔安享晚年,便將她送往養老院。
2年後,高仔小女兒突然接到養老院電話,被告知高仔已去世。養老院工作人員安慰家屬,稱老人走得安詳。
可小女兒卻表示自己在老人離世當天,曾一同進餐,當時老人無恙,可夜間22時老人卻去世了,屬實離奇。
02、查看監控發現老人死前被綁了7天
家屬收拾了老人遺物的同時,也調來了老人去世當天17:30至23:30時段房間內的監控錄像。
監控顯示,從傍晚17:52分開始,老人第一次被護工用束帶綁著,老人用一邊手解了半小時才解開,並將束帶藏在被子下。
19:08,護工發現老人掙脫束縛,於是在老人再次撕扯中,不顧老人抗議第二次綁上束帶,這次綁得更緊。
老人掙扎許久,解不開便嘗試鑽出約束帶,卻被男護工發現,第三次被束帶約束,這次老人再也無法掙脫。
20:47起,老人不再動彈。直至22:00時左右,才被護工發現死亡。
家屬當即報警,警察也調取了老人死亡前七日的監控,發現她連續七日都被護工用束帶捆綁約束。
甚至直至去世前,老人都還在不斷掙扎,甚至苦苦哀求護工解開束帶。
03、老人曾是養老院「名片」,事件引熱議
這位百歲高齡老人一直是養老院的「名片」,在世時,各界領導來院參觀都會一併參觀她房間。
而如今老人去世,養老院不僅「名片」沒了,事件還引發熱議。
有網友直指養老院並不能讓人放心,也不會再將家中老人送往養老院。
二、越來越多老人不願意去養老院?
雖然養老院產業在不斷蓬勃發展,但不論是中國還是國外,很多老人仍不願意被送到養老院。
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總人口比超75%的美國100個大城市裡,養老社區內床位總數達到209萬個。但同期美國老人有3900萬,估算住在養老院的老人不超8%。
同時,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0年來,與親屬生活的老人數量增長42%。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數據也指出,65歲以上老人中,有21%已購買接近家人親友的住房。
還有英國和其他國家,老人也不去專門的養老院。再如日本,收費養老機構如今供大於求,截止2010年入住僅有16.2萬人,遠遠不及2880萬日本老人的1%。
而養老院的花費也一直是大眾關注的重點。
1.低端民營的養老院價格低廉,生活條件差,護理水平低,缺乏醫療條件,一旦有意外也難以處理,難成老人優先選項。
2.中高端民營的養老院價格不低,雖然環境佳且護理水平好,醫療有條件,但可能花掉工薪階層一個人的月收入。而且近年來的負面消息傳聞也不少,除非子女經常探望,老人的處境也頗令人擔憂。
3.公立養老機構,收費低廉,但並非想入住就能入住。比如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作為全國標杆公立養老院,陽面單間1800/月,共520張床位,可排隊登記的老人卻超過萬人。
4.國內現試點引進了社區養老服務,但這也不意味著養老機構的躍進。
老人住進養老院,看似萬事有人照顧,但他們自身也仍要面臨困境,畢竟一旦住進養老院,意味著他們脫離了正常家庭生活。
有資料顯示,在家養老老人中有87.29%無明顯抑鬱症狀,而養老院中的老人,中度以上抑鬱人數比達到75%。
難以割捨的親情,身邊逐漸凋零的老友,還有豐富多彩的生活,都會讓老人眷戀。
三、「新型養老」火了,你會選擇嗎?
年老父母和子女共住久了難免會有摩擦,但去養老院又怕孤獨和冷漠。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這種情況下便衍生出了新型養老方式。
1、抱團養老
老人可以和志趣相投的老友,一同開啟抱團同居的生活。白天可以一起吃飯鍛鍊,一起喝茶閒聊,晚上再各回各家睡覺。
上了年紀後,能和老友一起抱團消磨時間,本身就很快樂很有意義。
2、互助養老
是一種社區養老的補充形式,強調的是人與人間相互幫扶與慰藉。這裡可以是青年人對老年人,也可以是老年人之間,特別是低齡老人對高齡高人以及健康老人對失能老人的幫助。
3、酒店養老
即順應社會養老需求而興起的新型酒店業態。養老型酒店不僅兼顧居家和養老家庭環境,同時又突出機構養老配套設施。可以說,酒店養老能滿足老人對居住環境、服務質量以及保健醫療多方面的需求。
4、旅居養老
老人和老伴或老友一同選擇一座心儀城市停留,看風景嘗美食,時間隨意,待覺得待夠了再去往下一座城市停留。
5、家床養老
依託一些有資質的養老服務機構,讓專業的護理服務直接延伸到老人的家中,讓老人能夠居家享受到養老院般的照護。
目前全國各地也逐步開展了家床養老模式。
比如江蘇南京自2016年起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現已建成5701張『家庭養老床位』;又比如山東青島家庭養老床位推廣不到一年,就有14000位老人簽約。
還有北京就起草了《關於加強新時代首都老齡工作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同時還擬在居家照護需求相對集中的一些城市社區,建設不少於一萬張養老家庭照護床位,並建立適合北京市實際的一種新型「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發展模式。
尊老愛幼被譽為中華傳統美德,我們更應該敬孝和關心老人,不單關注老人的身體,更應該關注老人的心理。
送老人去養老院並非是上上策,如果作為子女真的無法贍養,那麼也許可以諮詢老人的意見,可能新型的養老方式也是不錯的選擇。
參考資料:
[1]《養老新方式,不用去養老院,每月只需500,你願意嗎?》.中老年時報.2022-03-12
[2]《只有中國老人不願去養老院?真相竟然是......》.新華養老周刊.2020-02-04
[3]《「2021新型養老」火了,既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太治癒!》.財聞要鑒.2021-10-1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