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鎮:聚焦群眾關切,踐行為民宗旨,紮實推進主題教育

2019-10-23     靈武市廣播電視台

全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臨河鎮通過開展集中學習,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踐行黨的根本宗旨,把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中,立足自身實際,呼應群眾所盼,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難題,不斷增強全鎮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張家窯是臨河鎮上橋村的一個自然村,也是臨河鎮最遠的一個村,儘管離鎮政府有40公里的路程,但服務群眾卻從來沒延誤過。在主題教育開展中,了解到張家窯村民普遍反映該村道路難走的問題,鎮黨委、政府根據群眾的實際需求,廣泛徵求意見後,決定利用「一事一議」項目,對全村5.3公里村道進行砂礫路改造,解決全村近90多戶群眾出行問題。如今,道路路基已整平,近期將鋪設砂礫,這一項目得到了群眾的好評。

上橋村第十村民小組組長張志明說:「張家窯村的道路過去坑坑窪窪不平,經過鎮、村領導和老百姓討論後,決定把這條路重新進行修整。再有七、八天這條路就修好了,老百姓出行就更方便了。」

張家窯村村民楊豹說:「過去這條路坑坑窪窪的,一下雨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全是泥坑。現在對這條路進行修整,路也寬了、也平了,老百姓出行方便多了。」

利用「一事一議」項目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還有該鎮二道溝村。在主題教育開展中,二道溝村黨支部根據群眾的反映和實際需求,規劃實施了村部門前花園改造項目,通過新建廊道、健身步道,增加綠化效果等,著力建設滿足群眾休閒和娛樂需求的基礎設施。該項目於10月5日開工,計劃工期1個月,11月5日前後將建成並投入使用。

如果說實施「一事一議」、美麗小城鎮項目真正解決了群眾的所需,那麼為農村老黨員送去「紅色移動課堂」手持移動數字設備,則解決了老黨員的學習難題。

在上橋村老黨員杭山的家中,老人正在收聽「紅色移動課堂」小喇叭播放的靈武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知識。老人告訴記者,平時想通過報紙電視和手機了解國家政策,但因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使,看起來困難,而且自己也參加不了村上組織的黨員學習活動。現在村上給老黨員送來了這個特殊的小禮物,過一段時間,村幹部還會對存儲卡上的內容進行更新,大家都非常開心。

和上橋村一樣,下橋、紅柳灣等村黨支部按照鎮黨委的統一安排部署,針對部分農村黨員閱讀能力不強、視力不好、文化程度有限等實際問題,組織村幹部和村裡的年輕黨員,採取送學上門、送「移動課堂」等方式,幫助老黨員學習黨的政策,不僅得到了老黨員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寬了全鎮黨員學習的覆蓋面。老黨員楊禮說:「早晨起來打開『移動課堂』聽聽習主席的講話,學習發布的材料。現在政府對我們農民各方面都很關心,月月都能領到養老金。」

長棗產業是上橋村的支柱產業,眼下長棗的採摘銷售已全部結束,但在上橋村,記者看到每家門口、棗樹地邊都堆放著大量的農家肥,村民們正忙著將農家肥倒在之前挖好的棗樹田裡。據上橋村黨支部書記徐韶源介紹,為進一步提高上橋村靈武長棗的品質,結合主題教育的開展,村支部積極協調廣大黨員將學習教育轉化為具體行動,幫助村民解決在為棗樹施農家肥、長棗銷售、種植技術等過程中的難題,進一步帶動了群眾增收。

上橋村黨支部書記徐韶源說:「今年我們上橋村共銷售長紅棗350萬斤。現在到了秋施肥的時候,我們上橋村老百姓全部用的是農家肥,通過我們黨支部的引領和指導,為上橋村80%的農戶施了農家肥,從源頭上抓好長棗的品質。」

在開展主題教育中,臨河鎮通過舉辦主題教育讀書班的形式,針對專題調研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帶著問題學,不折不扣落實學習教育的各項要求。召開專題教育學習會,做到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力求通過學習,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增強執政本領、破解工作難題的「金鑰匙」,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成效為衡量標準,通過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推動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截至目前,臨河鎮共完成全鎮美麗小城鎮、上橋長棗市場臨河村環境整治等8個項目,實「一事一議」項目4個,同時結合全鎮實際,謀劃2020年重點項目8個。

臨河鎮黨委副書記李偉東說:「自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以來,臨河鎮堅持學做結合,將整改落到實處。通過走訪群眾開展調研,將群眾反映的問題和意見收集起來,實施美麗小城鎮建設和『一事一議』項目,花小錢辦大事,把群眾反映的問題辦好辦實。另一方面,為增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覆蓋面,通過『移動課堂』和『大喇叭』的方式,為老黨員送學上門,增強主題教育的學習覆蓋面。」

記者:陳玉華

本期編輯:彭雅茹

責任編輯:韓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eLh-W0BMH2_cNUgW8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