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還好嗎?這份報告快把美國人氣死了

2019-07-31     法治大別山

來源:觀察者網 guanchacn

作者:徐幹昂

檢驗華為應對「極限施壓」能力的時刻到了。

今天(7月30日)下午,華為在其深圳總部公布該公司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後的第一份業績。結果顯示,美國政府設置的政治屏障,未能阻礙華為跑出靚麗成績。

沒有一天停產

沒有一天中斷髮貨

財報顯示,華為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01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2%,營業利潤率8.7%,其中運營商業務實現營收1465億元,企業業務316億元,消費者業務2208億元。對比華為一季度財報,華為本季營收環比暴漲123.3%。

彼時華為創造了1796億元的營收額,同比上漲39%,這說明華為在度過一季度後的幾個月內營收增速看似有所放緩。但橫向對比多家同行業外企,可見華為是目前為數不多保持高速增長的企業——這在遭遇外部打壓的情況下難能可貴。

7月17日愛立信公布二季報,該公司上半年凈銷售額103.7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86億元),同比漲幅11.3%,凈利潤扭虧為盈錄得43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31.04億元)。

諾基亞7月25日公布財報,上半年凈銷售額107.2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22.92億元),同比上漲4.8%;凈虧損6.3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8.49億元),同比擴大1.0%。至此,諾基亞依舊沒有走出連年虧損的窘境。

在5G通訊設備角逐中,早前多家外媒認為上述兩家企業可趁華為遭打壓之際「撿漏」,諾基亞也曾在6月4日宣稱5G合同訂單數「反超華為」。而就這輪財報季結果來看,「撿漏」被證實僅是理論上的可能。華為在5月16日被列入「實體清單」後至今,簽訂了11份5G合同,目前總數為50份。而諾基亞和愛立信各自最新透露的數據分別為43份和23份。

終端領域,華為財報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平板電腦業務同比增長10%;PC增長3倍;可穿戴設備增長2倍;雲服務生態用戶超過5億;智慧型手機出貨(含榮耀)達到1.18億部,同比增漲24%。值得一提,就中國市場而言,今天諮詢公司Canalys數據顯示,華為手機出貨量在二季度猛增31%,以38%的市占率登頂中國市場。這在一眾友商市占率雙位數下滑的前提下,屬實罕見。

二季度手機廠商在華市占率對比 圖自Canalys

對此,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在今天的發布會上甚至問道,內地的手機市場在不斷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華為的良心會不會痛?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華為並沒有刻意追求市占率,「整個消費品在市場上面應該要讓消費者喜愛,沒有喜愛就不會有人買」。

梁華表示,在5月16日之前,華為的業務發展非常快。此後歸功於市場慣性,除智能計算、伺服器和海外消費者業務受了一些影響以外,美方打壓對華為的影響不大。迄今為止,華為沒有一天停產,沒有一天中斷對客戶發貨。」

「我們一定會活下來」

梁華口中的5月16日,就是美國政府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之日。隨後谷歌過度響應,計劃停止就安卓和谷歌服務為華為提供技術支持和協作。有外媒形容,上述兩個舉動旨在給華為「斷糧」,繼而讓其「神經麻痹」

如此情況下,近日美國國會又有一眾鷹牌議員試圖立法,取名《2019年華為禁止法案》危言聳聽,計劃進一步對華為施壓。

梁華今天也強調,美國在上半年給華為帶來「極大壓力」,過去的半年,從外部來看華為是「極不平靜的」。華為方面透露,該公司目前還有很多關鍵產品供應鏈仍被沒有(從禁令中)恢復。

發布會現場 華為供圖

但梁華指出,一個組織面臨壓力最大的時候,往往也是潛力最大的時候。「外部環境的困難,不會阻礙華為前進的方向,我們一定會活下來。」他宣布,計劃今年往研發領域投入1200億人民幣

觀察者網注意到,按年度計算,這也是華為迄今為止最大一筆研發投入。根據歐盟委員會統計,去年華為1050億人民幣的研發投入,已經超越了英特爾、蘋果、臉書、思科等美國企業。

華為歷年研發投入 圖自華為

就目前華為研發領域,最受關注可能是華為自助作業系統「鴻蒙」。有路透社記者今天提問,「鴻蒙」從最初「媲美安卓的手機作業系統」,到「IoT作業系統」,是不是華為想讓它成為什麼,它就是什麼。「鴻蒙」是不是華為應對美國禁令時一個話術籌碼?

對此,梁華明確指出,「鴻蒙」從一開始就是針對IoT物聯網制定的作業系統,包括將來的自動駕駛、遠程醫療、工業控制等等方面。至於未來手機的作業系統,華為表示,如果美國政府允許谷歌提供安卓合作,華為會使用安卓;如果不,華為也有能力構建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生態。

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曾在之前採訪中,將美國禁令下的華為,比喻成「彈痕累累」的飛機,大概有「4000多個洞」,預計年底「大概能補完93%」。

任正非5月23日在接受觀察者網總編輯採訪時,曾展示這架千瘡百孔的伊爾-2飛機圖片:他(特朗普)要把我們打成爛飛機

印有「破飛機」的華為文化衫,此圖多次出現在華為辦公地點內部 圖自觀察者網

就「補洞」細節,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梁華透露,華為在遭遇美國禁令後,逐一對核心產品進行梳理。有些不重要的產品可能就放棄了,但主力產品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還是會生產出來,並提供給客戶。譬如美國頒布「實體清單」後,華為手機海外銷量被曝銳減40%。目前華為海外手機市場已經恢復到禁令前80%的水平。

每個華為員工必去的地方

在發布會開始前,觀察者網參觀了華為位於東莞的硬裝實踐基地。這是此地首次向媒體對外開放。

華為硬裝實踐基地 圖自觀察者網

每個華為員工,不論崗位,在入職前都會到這裡學習,實地熟悉華為產品相關知識。

現場觀察者網注意到,就有在炎熱天氣下進行硬裝實踐作業的華為員工。華為介紹,會根據每個員工的作業情況進行考核。雖然培訓每個員工成本不菲,但這一步在華為眼裡非常重要。目的是讓剛入職的研發新員工在艱苦環境中參加硬裝實踐,去熟悉現實中的華為無線產品硬體,不做空想家、不閉門造車。

正在接受訓練的華為員工 圖自觀察者網

「在攀登信息通信技術的珠穆朗瑪峰時,華為選擇了最難走的一條路,但我們從未後悔。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因為我們肩負理想和使命。」梁華總結道,

華為沒有退路,唯有堅定向前,我們堅信會取得勝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e5VRmwB8g2yegNDNX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