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回醫簡:專家確認了,扁鵲醫書重見天日

2023-07-18   墨渲旅行

原標題:天回醫簡:專家確認了,扁鵲醫書重見天日

2012年。四川成都。

成都地鐵3號線建設中搶救性發掘了4座西漢墓葬,考古人員在位於金牛區天回鎮的3號墓中發現了近1000支醫學簡牘。

部分出土竹簡

這些書簡上書寫了25000多漢字,被專家命名為天回醫簡。

整理後的醫簡

專家說,《天回醫簡》源出扁鵲醫學

七年後的2019年,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成立。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原所長柳長華出任院長。

柳長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承擔和完成大量的國家級項目,其中包括《黃帝內經》解讀研究,成都老官山漢墓醫簡研究等。

柳長華以辨彰學術、考鏡源流的敏銳眼光,證明天回醫簡學出扁倉醫學。

然而,扁鵲倉公一派醫學醫術已失傳近兩千年,只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得窺其中神奇。

從2012年到2019年,天回醫簡的出土,無異於石破天驚,毫無疑問是繼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後四川又一重要考古發現。

2023年4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天回醫簡》整理出版新聞發布會。左起第四人為柳長華

經過十年的整理,天回醫簡中包含的《脈書·上經》《脈書·下經》《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犮理》《刺數》《治六十病和齊湯法》《療馬書》《經脈》等8種醫書整理出版了。這將極大地推動中醫中藥的跨越式發展。

歷史記載里的扁鵲倉公醫學傳承

扁鵲被秦國太醫令李醯所指使的刺客所殺。但扁鵲的診脈醫術流傳到後世。

到了西漢初年,齊太倉長、20多歲的臨淄人淳于意,公元前180年拜元里公乘陽慶為師,學習其黃帝、扁鵲《脈書·上經》《脈書·下經》等醫法,三年後醫術高超。治病時得罪了諸侯,被文帝逮捕下獄,幸得他最小的女兒緹縈以身救父,得以繼續行醫,並傳醫術於後世。淳于意,被後世稱為倉公。

公元前26年,侍醫李柱國領銜校醫書,他在序中說他整理的書就是倉公所傳下來的。

王莽之亂後,李柱國的上司劉歆蒙難,李柱國也因避禍而消失。不久以後,在蜀中綿陽一帶,有了一位醫術高明的涪翁,著有《針經》和《診脈法》。

《綿州志》中記載道:涪翁避王莽亂,隱居於涪,以漁釣老,工醫,亡姓氏。

《華陽國志》記載:李助多方,以茲立稱。助,字翁君,涪人也,通名方,校醫書。

柳長華認為,西漢校醫書的只有李柱國。涪人,即今綿陽一帶人。按李柱國的輩份,與天回墓主人的學生相當。

而且《後漢書·郭玉傳》記載:涪翁教了一個學生叫程高,程高又教了一個學生叫郭玉,郭玉則官至太醫丞。郭玉是廣漢人,就是現在的綿陽鹽亭縣人。

那些失傳的神奇醫術和失傳的扁鵲醫書,很可能就是這本《天回醫簡》。

《天回醫簡》和《黃帝內經》關係

天回醫簡是國內迄今為止發現的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整、最具理論和臨床價值的古代醫學文獻。

值得一提的是,《漢書·藝文志》中提到了《黃帝內經》一十八卷。

《黃帝內經》包括《靈樞》和《素問》。古人是先有《靈樞》後有《素問》。

但學習時,得先讀《素問》,次讀《靈樞》,方為得門而入。

《靈樞》又名《針經》。《靈樞》是唐代王冰的叫法,到北宋初年就已經殘缺不全。

專家們猜測,《黃帝內經》或為《天回醫簡》解經之書。在與傳世文獻《黃帝內經》的比較研究中看出,《黃帝內經》不是「經」,而是解經之書,相當於老師教學生的講稿,而這個「經」就是《天回醫簡》。

《天回醫簡》將讓當代中醫續寫辯證施治的傳奇。(完)

大家好!我是荷歌觀書,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或轉發分享給他人,我會努力為大家奉獻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