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無數,它是污名化伊朗的教科書

2023-12-01   抽屜電影

原標題:獲獎無數,它是污名化伊朗的教科書

法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法律是一種強制性的審判工具,這種審判工具存在的意義在於對於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進行公平的判罰或者是裁定,這是法律具有的最終效益。這也就決定了法律本身是不偏不倚的,如果法律預先占據了一個立場,然後通過這個立場的價值觀影響而去判罰另一個立場,那麼法律本身就失去了公正性,這個時候再來談論對錯好壞是不對的,因為標準已經不是普世的了,而變成了一方玩弄或者是凌駕於另一方的暴力工具。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講述的就是這種國際間的霸凌,而這個霸凌所造成的局面很遺憾,很多人都是認同且追捧的,然而他們並不顧及基本的公平。《聖蛛》講述的是一個西方女記者化裝成為妓女,然後潛入到伊朗的第二大城市開展調查的故事。調查什麼呢?調查一個專門攻擊且謀殺妓女的殺手,這個殺手一定程度上還在伊朗廣受追捧。

每每談論到宗教問題的時候,就會演化出來更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本源是什麼呢?毫無疑問,就是要全世界的人遵守同一個價值觀,然而這個同一個價值觀並不是普世的價值觀,而是建立在西方中心主義之上的價值觀。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說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而西方中心主義價值觀在當今世界占據了話語權,因此,基督教就成了一個標準,一個什麼標準呢?一個衡量文明與野蠻的標準,簡而言之,信仰基督教的人可以算作是文明人,即使不是文明人,也可以看作是朝著文明在邁進的人,反之就是落後,就是愚昧,就是野蠻暴力等等詞彙。然而宗教是唯一的嗎?

並不,非洲人有非洲人的宗教信仰,歐洲人有歐洲人的宗教信仰,美洲人有美洲人的宗教信仰,亞洲人有亞洲人的宗教信仰。這些信仰本身是多元化的,同時也是各有不同的,這些信仰都是宗教信仰,並不存在誰落後,誰先進之分,因為宗教的本質不過是人們寄託自己的情緒的工具,人為的將宗教信仰上升到一個高不可攀的高度,那屬於封建迷信。

然而在西方中心主義價值觀的引導之下,這個原本百花齊放的宗教信仰卻在冷戰之後出現了偏差,因為沒有了蘇聯作為約束,西方中心主義價值觀很快就霸占了全球輿論界,並成為了唯一政治正確的價值觀以及話語體系,任何有悖於這個價值觀或者是話語體系的人基本上被認為是落後且野蠻的,落後就意味著要向先進學習,野蠻則意味著文明的一方可以隨時隨地消滅你而不給你任何的辯駁的機會。因此,在冷戰過後,全球各地顏色革命愈演愈烈。

如果我們細分一下這些所謂的追求民主自由的話術的話,就不難發現他們追求的並不是民主自由,民主自由的本質是各種各樣的價值觀都擁有存在的機會,然而這些動輒策動暴亂的人們,他們需要這個結果嗎?顯然不是,他們需要的是一種價值觀凌駕於所有的價值觀之上,為什麼要這個結果,因為有了這個結果之後,這種霸凌式的價值觀才能舉起意識形態的大棒,隨時招呼任何一個敢於跟它不同的人。

因此,我們再來看看《聖蛛》這部影片的話,就不難理解本片所演繹的各種各樣的噁心的場景了,一個伊朗國內發生的刑事案件,一個西方的代表著民主自由的女記者。當女記者到來之前,並沒有伊朗警方對於這系列刑事案件有所重視,在女記者到來之後,在她的引導之下,伊朗警方才破獲了這起刑事案件。這裡突出的是來自西方的民主自由對於伊朗國內的愚昧極端的引導作用。

而犯罪者背後的支持者被認為是愚昧無知的,他們的家人中的男性被刻畫為深受自己的父親野蠻思想荼毒的重度患者,而女性則被刻畫為可以和受害者產生共情的覺醒者。犯罪者背後的一些支持受眾同樣被冠以犯罪者從行者的稱呼,這個稱呼之下,代表著野蠻,代表著集權,代表著殘暴不仁。因此,結合當今世界的一些地區性的衝突的發聲就有了基礎。因為這些地方的人都是愚昧無知的,都是野蠻的,所以他們需要一個民主自由的世界,所以,他們的國家的政權需要在西方民主鬥士的指引下被推翻,至於被推翻之後要怎麼重建,這些民主鬥士們三緘其口,為什麼?因為破壞即自由。

每當這些所謂的民主國家開始對於別國的輿論進行操控的時候,總是打著言論自由的幌子,然而真正的民主國家再出現社會輿論的時候,最終的結果就是按照民眾的訴求做改正,如果這些國家不民主,那麼煽動社會性輿論還有意義嗎?誰是民主,需要大家思考,總不至於身後中八槍卻被判定自殺的國家是民主吧?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