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梅花鹿生物學基礎知識,如何正確飼養,以及繁殖方式

2023-12-26     靜若如初

原標題:簡單介紹梅花鹿生物學基礎知識,如何正確飼養,以及繁殖方式

梅花鹿又名花鹿,屬偶蹄目鹿科。體型中等大小,較勻稱,體重接近100千克,雌性略小;一般體長為1.41.5米,肩高為1。0米。尾則很短小,耳大直立,頸較細長,鼻端裸露,軀體並不粗大,四肢細且長,後肢尤其細長,蹄狹小。背中線自耳基到尾端有一條明顯的黑線,從背脊兩旁到體側有明顯的白色斑點排列成縱行,其餘斑點自然散布。雄鹿有角,雌鹿無角,角生長完全時有4叉,第一分叉斜伸向前,第二分叉與第一分叉有較大距離,最後在主幹末端再分成兩小枚。梅花鹿的鹿茸很有名,是名貴的中藥材,每年春季,大約在四月中旬舊角脫落,長出新角,一隻健壯的成年雄鹿一年可以鋸收兩次鹿茸。梅花鹿夏毛薄,無絨毛,全身栗棕色,體色較鮮艷,黑色背中線兩側有排列成縱行的白斑;鼻端裸露部分深棕色,頭頂和頸部色較深,呈棕灰色;而上唇邊緣、頦和喉部色較淺。耳背灰棕色,耳內白色,耳邊緣有白色長毛。

臂斑白色,尾背黑褐而腹面白,體腹部淡黃色,冬毛稠密,有絨毛,體側一般沒有白色斑點。雄性一般在9月下旬換毛,頸部毛髮先換,色變深,然後沿體兩邊由前而後地進行換毛,斑點逐漸消失,10月份基本上全部換成冬毛。雌性略晚,約於10月換成,換毛順序同雄性一樣。冬毛換成夏毛開始於4月,雄性於5月中旬基本完成換毛,而雌性要到5月底才能完成。當然,換毛的時間隨地理位置有較大的差別,在華東地區基本是如上所描述的一樣。梅花鹿一般棲息在大約8001500米的山地闊葉林、混交林、灌木叢、高山平原、草地等處,尤喜林緣、草甸、山崖和溪流的生態環境。夏季多在陰坡較開闊、透風的地方或到水源方便,較高的山坡上避暑和避蚊蠅的侵擾。春季活動範圍較廣,常隨食物狀況而變化。活動範圍與地形、山的大小、植被狀況有關。一般活動範圍直徑為515公里。

冬季到低山陽坡背面處覓食,有時也到山區農田取食作物嫩葉。一般都在黃昏活動,生性比較機瞥,很隱蔽。呈集群居住,平時雌性與幼鹿集群;雄鹿獨居,繁殖季節與雌鹿含群。梅花鹿的棲息地較固定,在沒有受到特大幹擾情況下,一般不輕易離開,獵人常利用其這一習性,把它從棲息地趕走,部分獵人尾隨追趕,而留下少數人在附近等著。鹿被趕出一段距離後,又逃回棲息地。這時,留下的獵人很容易就能將它擊斃。梅花鹿主要以樹葉、新枝、嫩芽、樹皮、青草等為食。春夏季常到鹽鹼地舐鹽。其食性也隨植物生長的季節性變化而變化;春天以嫩草嫩芽為主,夏天則以青草、嫩樹葉等為食,秋、天以樹葉和果實為主,冬季以常綠葉,如冬青、竹葉為食,有時也吃一些祜乾的葉。國內野外分布於東北、華北、華南和華東各地區;在日本、西伯利亞東南部有分布。梅花鹿膽小,性怯,是神經質動物。

因此,在人工飼養條件下,要求有比較寬敞的圈舍,避免在受到干擾時狂奔亂跑而發生傷亡。一般要求有較大的運動場,平均每頭不少於20平方米街養地內地勢應稍有傾斜,以利於排水,免得圈內泥濘骯髒,地面要堅實或在圍欄內鹿經常活動的地方鋪設磚石,以供其磨蹄用;在圈舍內要設置食槽、水槽。圈內最好有樹蔭,否則,夏天就應搭棚,以供避陽,冬季在房舍內要多放些乾草,以供其睡覺和休息。梅花鹿是比較能夠耐寒的動物,冬天一般不需要什麼特別的防寒保暖措施。每日清晨要徹底清掃一次房舍以及運動場,清除糞便和吃剩的草料。另外,每次在接近動物時如喂食或其他情況下,要給鹿提前發出信號。使其有所準備,否則突然闖入或做些莽撞的動作,會引起鹿的驚恐。鹿在驚恐時表現淚窩睜大,前肢踏步,臀毛逆立和亂跑亂撞,從而容易發生撞傷或撞死事件。

在人工飼養時,可以喂給一些樹葉、青草,如冬青樹葉、白楊葉、板栗葉、毛栗葉、9薯藤葉、苜蓿草等;精料可用麩皮、玉米粉、豆餅、大麥渣等,並伴以骨粉、食鹽。一隻成年鹿每飼料量達3.05.0千克,分上、下午兩次投喂,青飼料要供給足量,使鹿有飽的感覺。精飼料組成為:麩皮50%、玉米粉25%、豆餅5%、小麥或大麥粉10%、高粱或其他雜麵7%、鹽2%、骨粉1%。這樣的精料,鹿每天需求量為0。81千克。多汁料每天需求為0。81。0千克,主要為:山芋、捲心菜、南瓜、胡蘿蔔和黃瓜等。粗料每天需求為1。62.0千克,主要是青草、山芋瞎、冬青樹葉和苜蓿蓽等。給予多汁飼料的目的,主要是加強營養的補充和飼料的調劑。冬季應該多給一些胡蘿蔔或大頭菜等;夏季要使鹿儘量多吃些青草或樹的嫩枝葉,這時可相應地減少精料。在不同時期和特殊體質的情況下,鹿對營養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

對處於換毛期的鹿,應多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質成分;而且對正在長鹿茸的雄性個體,也應增加蛋白質的含而在越冬前期,則要相應地增加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以保證在冬季動物體內有較多的脂肪貯存。雌、雄個體在非發情期分開飼養,對鹿群有較大的好處,可以增強它們的體質,也容易進行飼養上的管理和對食物營養上的管理。對懷孕的雌鹿要加強飼養上的管理,這對雌鹿健康、胎兒正常發育及產後乳汁的分泌有很大關係。妊娠初期、雌鹿的日糧應以較多的粗料和多汁料為主,妊娠中期以後,特別是妊娠後期,應選擇體積小、質量好、營養豐富和適口性強的飼料,忌喂酸畋腐爛變質飼料,以免影響胎兒發育和引起流產。對妊娠雌鹿,應減少驚擾,不應強行驅趕或拖拉,以防止損傷胎兒或引起流產。雌性梅花鹿性成熟的年齡是1.5歲,而雄性一般為2.5歲。雌鹿是季節性多次發情動物。

發情季節一般在912月,其中以1011月是發情高峰期;發情周期為12天左右,每次發情時間約12天。雌鹿發情時,表現煩躁不安,食慾減退,有的還有同性互相爬跨和陰門腫脹等現象。雄鹿發情一般表現為精神興奮,好鬥,性情暴躁,經常磨角,食慾明顯地減退。當雄鹿同雌鹿在一起時,常用鼻嗅聞雌性的陰部,發現發情的雌鹿,則緊跟其後追趕,有時嗅聞後,雄鹿抬起頭且卷其上唇;當雌鹿一停下,立即爬跨背部交配。如果在發情期,雄鹿相遇則會發生毆鬥,以角相互攻擊,直到趕走失敗者、選種時,一定要選擇那些發育良好,平常食慾旺盛的個體。對雄性,要求個體被毛好力大強悍配種能力強:時對雌性,則要求母性強,泌乳能力人帶仔率高。配種時。長按雌雄5:1的比例,採用雌雄同居交配法進行。也可以用其他維性進行試情,即在母鹿群中先放進K他雄性個體進行試情,如發現雌鹿發情後再放入壯年維鹿交配。

懷孕期一般約為7.58個,仔鹿一般於46月出生,主要集中在5月份。維性幼出生時體重一般為.20千克左右,而雌性幼仔稍輕,一般為6.0千克左右,仔鹿在出生後半小時即可站立,尋找母體乳頭和吃乳,20天後開始採食一點青料和精料,同時出現反芻現象。哺乳期一般為3個月左右。但是,其間取食青料和精料是逐步地增多的。自占以來,梅花鹿被認為楚一種吉祥如意的動物,這固然是同它的鹿茸的鋝養價值分不開的。長期的實踐證明,鹿茸IV有增強人體各種機能、心臟活動、消除心肌疲勞和衰弱、加強傷愈等作用。近年來,外已有將梅花鹿作為一種觀賞動物和寵愛之物飼養,這同它的優美體型有關,特別是它身上的斑點更增添了它的美觀。梅花鹿是比較神經質的動物。因此,在飼養過程中,要保持經常同它接觸的習慣,使之熟悉人的出現,這是馴化的第一步。對幼年梅花鹿就要培養這神習慣,以增加動物同人之間的感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dda0e0de09c46014d3720d88b1ee4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