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游隼號」登月失敗,從38萬公里外返回地球,將面臨三種可能

2024-01-14     科普大世界

原標題:美國「游隼號」登月失敗,從38萬公里外返回地球,將面臨三種可能

美國「游隼號」登月失敗,從38萬公里外返回地球,將面臨三種可能

美國「游隼號」月球探測器登月不成,正在返回地球的路上!

「游隼號」是美國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研製的月球探測器,它主要是一台著陸器,也是美國自1972年以來的52年來首次實施登月探測任務,實際上它還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商業運載服務計劃」(CLPS)和「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的一部分。主要目標是向月球運送28個有效載荷,其中包括來自NASA、其他國家航天機構,以及私營企業的多種科學儀器,其中有月球水資源探測器、月球表面環境和輻射儀、月球表面通信系統等。

這台探測器於今年1月8日15點18分搭乘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研發的「火神半人馬座」運載火箭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按計劃它將於15天後登陸到月球表面。

但是在發射後大約7小時,航天機器人公司對外宣稱由於推進器出現「異常」,「游隼號」對日定向姿態機動控制出現了問題,地面工程人員調校了著陸器傾斜方向,損失了一些推進劑。

解決了這個小問題之後,沒想到大問題又出現了。操作人員發現「游隼號」的推進系統出現重大泄漏,使得探測器偏離了原本航線,因此不得不啟動「游隼號」的姿控發動機持續運作糾正方向,這又增加了燃料消耗,並且推測當姿控發動機把燃料完全耗盡後,探測器的太陽能電池板將無法在受控狀態下收集陽光。

到了9日,更糟糕的問題又出現了,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宣布稱由於遭遇推進系統故障,「游隼號」月球著陸器已經無法完成月球軟著陸動作。不過操作人員仍然樂觀地認為「游隼號」有可能部分完成任務,而且它的最遠距離抵達了38萬公里之外,也就是地球到月亮的距離,只是月球並不在他到達的遠地點附近,所以無法被月球引力捕獲後圍繞月球運行。

1月13日,美國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在其官方網站宣布,由於推進劑泄漏,「游隼號」著陸器月球已經不可能在月球上軟著陸。它在太空中運行了5天8小時,最遠距離地球約389461公里,目前「游隼號」正在飛回地球,可能會在地球大氣層中燒毀。

這說明「游隼號」雖然一度抵達了「月距」,由於遠地點並不在月球附近,所以必須還得返回地球,而且由於它攜帶的燃料基本消耗完畢,那麼等待它的命運將有三種,一種是直接撞入地球大氣層銷毀,一種是不斷地圍繞地球運行,還有一種是繞過地球近地點後重返奔月軌道,在月球附近被月球引力捕獲,之後硬著陸月球表面,不過這需要其中還剩有部分燃料才能做到。

它未來的三種可能性要看它來到地球附近時的近地點有多高,如果低於100公里,基本就是直接轉入大氣層完全銷毀了,如果高於100公里但低於170公里,那麼它可能圍著地球運行多圈之後,在速度越來越慢的情況下最終進入大氣場內銷毀,如果高於170公里,那麼它很可能會長時間圍繞地球運行下去。

而如果它其中還剩有少量燃料,可以操控姿控發動機,則可以在通過地球近地點之後踏上奔月軌道,並硬著陸於月球表面,不過這種可能性目前看來非常小。

不管是哪種可能性,「游隼號」探月任務都可以說是失敗的,它的失敗也給了美國「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以打擊,1月9日美國航空航天局開會表示,將原定於2024年進行的「阿耳忒彌斯2號」載人繞月飛行任務推遲到2025年9月份,將原定於2025年進行的「阿耳忒彌斯3號」載人登月計劃則推遲到了2026年9月份,這意味著其載人登月計劃將不得不往後延遲大約一年的時間。

消息來源:《觀察者網》1月14日報道《美國「游隼號」著陸器正在飛回地球,可能再入大氣層燒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ce328795cd9d09796b6ad43d844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