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最大的蛇有多大?

2022-09-21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秦嶺最大的蛇有多大?

秦嶺山脈自古就十分神秘,傳說人首蛇身的女娃與伏羲就生活在秦嶺一代,《山海經》中身長千里,體型巨大無比的燭九陰,也常出沒於秦嶺一帶。

當然,以上只不過是神話傳說,尚未有科學論證,但一點都不妨礙秦嶺在我國各大名山大川中的地位,如此神秘的秦嶺,是否孕育著體型碩大無比的蛇類呢?

秦嶺是如何形成的?

秦嶺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4億年前,在地球的加里東構造運動中,秦嶺逐步隆起,並且「衝出」海面上升為陸地,而秦嶺以南依舊是一片汪洋。

3.75億年前的海西運動,使得秦嶺南部的大巴山開始隆起,最後同樣上升為陸地,至此,大秦嶺基本全都浮出海面。

2.4億年前,印度板塊向北擠壓,崑崙山可可西里區域隆起為陸地,海水集中在西南一塊。

2.1億年前,地質構造再次進入活躍期,長江中下游、華南區域開始升為陸地,至此,中國全境絕大部分區域都處於陸地環境。

一系列的地質運動,使得大秦嶺山脈逐步形成了如今的局面,並且位於我國中心區域。

在古代,秦嶺其實也被稱為崑崙,之所以如今被稱為「秦嶺」,主要還得追溯到戰國時期的《禹貢》中,此書將中華山脈劃分為「三條四列」,其中秦嶺被列為「中條」,後來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秦嶺,天下之大阻」,這時秦嶺才真正被文字記為「秦嶺」。

秦嶺為什麼被稱為「華夏龍脈」?

秦嶺山脈可分為西段、中段、東段,其中西段有紫柏山等,中段有終南山、太白山等,東段有華山等。

終南山位於古城西南以南,是道教文化主要發源地之一;太白山為秦嶺最高峰,海拔約3771.2米,成功將北方寒流截停;東段華山更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

從地理位置角度來看,秦嶺橫亘我國中部,從神話、歷史角度來看,秦嶺也是我國主要起源地之一。

伏羲、女媧、炎帝、黃帝等神話人物想必大家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知道華胥氏。

華胥氏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傑出女首領,在秦嶺秦嶺的北麓,終南山之陰,驪山之陽,藍田縣域,灞河河畔,就有一條被稱為「華胥河」的河流,此地有一地,名為「華胥鎮」。

按照神話傳說來看,華胥氏除了是女媧伏羲的母親,還是炎黃二帝的遠祖,如果說炎黃二帝是華夏的人文始祖,那麼華胥氏被稱為「始祖母」一點都不為過。

拋開神話傳說,自周秦以來,大量封建王朝在秦嶺周邊立都建國,所以有「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長安洛陽占去一大半」的說法。

此外,根據現代考古研究發現,秦嶺地區發現了大量人類舊石器遺址,足以說明在那段少有文字記錄的蠻荒年代,遠古人類就已經背靠秦嶺而居。

再考慮到秦嶺山脈連綿不絕,符合我國龍圖騰的形態特徵,同時秦嶺對華夏民族意義非凡,所以秦嶺被尊稱為「華夏龍脈」,實至名歸。

秦嶺的自然環境

秦嶺呈東西走向,是我國南北區域的分界線,以秦嶺為界,南北氣候、植被、地形等自然環境差異較大,從而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這是因為秦嶺的海拔高度成功截斷了南方暖流、北方寒流。

當攜帶大量水汽的東南信風、西南信風一路北上時,會被秦嶺較高的山體給生生截斷,大量水汽無法運輸到內陸,內陸雨水量較少,而秦嶺南部的降水量卻十分充沛。

此外,太白山的高海拔,在冬季能順利幫南方阻擋來自北部寒流的侵襲,這就使得秦嶺以南即便在冬季,仍可以保持0℃以上的氣溫。

所以秦嶺以南的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而秦嶺以北則以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為主。

地球史上最大的蛇,到底有多大?

2009年《自然》期刊上的一篇論文,引起了科學界的軒然大波,文中說道一位名叫傑森·海德的古生物學家,在哥倫比亞塞雷洪的露天煤礦中發現了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大蛇化石。

通過現代科學數據建模,大蛇的體長超過12.8m,體重超過1135kg,科研團隊將其命名為「泰坦巨蟒」。並且在煤礦附近還發現了大量巨型鱷魚、巨型龜類的骨骼化石,很顯然,泰坦巨蟒以它們為食。

這條來自約5500萬年前的巨蟒,為什麼能長到這麼大?

這一切還得結合當時的地球環境來看,在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和北大西洋大型火成岩區域的火山作用下,地球內部約44萬億噸的二氧化碳不斷噴薄而出,導致地球溫度失控。

而蛇類作為變溫動物,自然可以避免因低溫,導致體內細胞沒有活力的缺點,這就讓蛇類有機會進行瘋狂繁衍進化,據科學家研究發現,當時南美赤道的平均溫度為91℉,比如今高了整整10℉左右。

秦嶺中的蛇到底有多大?

蛇類可以追溯到1.3億年前,我國境內約有241種,其中約85~100種都密集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省和雲南省境內,其次是廣東、四川、貴州等地。

雖然秦嶺物種豐富,但卻不是蛇類棲息的最佳場所,除了種類較少之外,族群數量也不多,主要是游蛇科和蝰蛇科。

經過科研人員多次的勘察,秦嶺最大的蛇應該是烏梢蛇,外觀似黑橄欖色,體長約2米左右。

秦嶺第二大的蛇,應該是赤鏈蛇,體長約1.5米左右,其餘的蛇類大多在1米以下。

是不是跟心中所想有很大差距?

這也很好理解,傳說畢竟是傳說,而蛇類屬於變溫動物,受氣溫影響較大,秦嶺以南為亞熱帶氣候,1月份平均氣溫在0℃以上,雖然看似環境不錯,但蛇類在氣溫低於10℃時,體內細胞就會進入低活躍期,它們需要找地方冬眠。

再來看5500萬年的泰坦巨蟒,人家能長這麼大,完全得益於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影響,當時的蛇類可以全年都處於活躍期,瘋狂進化,但就目前的地球環境、秦嶺維度來看,秦嶺尚不具備產生「大蛇」的自然條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cd9bcf50d046bdbc6f3ca9261e27e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