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被踩壞了,王楚欽該咋辦?

2024-07-31     果殼網

在孫穎莎和王楚欽奪得巴黎奧運會混雙金牌的瞬間,媒體們蜂擁而至,他們跑到了場邊的運動員休息區旁,只想立刻用鏡頭記錄下這一時刻,卻不料一腳踩壞了王楚欽的球拍。

而就在不到24小時之後,王楚欽就要踏上男單32強的賽場。在這塊球拍壞掉的情況下,他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運動員參加比賽都會帶多個球拍,也就是主板和副板,或者叫備用板。

運動員更換球拍,是需要和球拍進行磨合的,理論上來說是會存在影響,但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主板和備用板的底板、套膠都是同款的,但在使用時間、磨合程度上存在著的區別會對板子的性能產生一定的影響。

比如,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和時間的變化(自然老化),球拍的纖維材料的性質會發生變化,在越來越多次的撞擊、按壓等各種力的作用累積之下,纖維的結構和性能都會發生很大改變(就像木纖維可能會被打斷、打實,碳纖維會變得更硬、彈性不如之前)。同時,膠皮的老化和磨損、海綿的變硬,也會對球拍的性能造成影響。

職業選手,尤其是頂尖選手,會以毫克為單位對球拍進行重量調節。

所以,如果主板和備用板的使用程度、重量等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可能會造成回球時的路線和旋轉產生一定程度的差異。那麼在更換之後,就需要運動員重新適應備用板的性能,為此改變發力和動作幅度。但如果主板和備用板沒有什麼差距,運動員在平時也經常幾塊板子換著打的話,那基本就可以無縫銜接了。

在國乒的歷史上,球拍出現問題的情況其實也並不算罕見,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就發生過幾次。

一次是在中國男乒對韓國男乒的男團半決賽中,馬琳在和吳尚垠的第一局對決中反手拉球時球板磕在了球檯上,膠皮被磕出了口子。

當時的馬琳並不想換備用板,同時也害怕球拍的問題被對手發現後向裁判彙報。所以,機智的馬琳在打完第一局之後,把將磕出口子的一面(紅面)朝下放在了球檯上。沒有發現問題的吳尚垠,最終被馬琳擊敗。

幾天之後的男單半決賽,馬琳的對手王勵勤也在反手拉球時把板子磕在了球檯上。馬琳當時聽到了聲音,然後提醒裁判讓王勵勤更換球拍。換上備用板的王勵勤被馬琳連贏3局,總比分2-4不敵馬琳。

最著名的是女單1/4決賽的張怡寧,在賽前球拍檢查不合格且沒有備用板的情況下,臨時粘好一塊球拍,以13-11、12-14、14-12、12-10、13-11的比分艱難戰勝馮天薇,創造了「用鞋底子也能打贏新加坡一姐」的大魔王神話。

而因為球拍問題影響最大的、被坑最慘的,可能要數2011年鹿特丹世乒賽決賽的王皓。

決賽失利的王皓,在賽後透露自己的球拍膠皮在賽前被人撕開了。

「我真的不理解,因為明明已經通過檢測了。多虧教練帶著膠水,不然都沒法打了。我趕快把膠皮粘上,但是膠水干還需要一定時間。我就跑到廁所用烘乾機使勁吹,也就吹了一分鐘吧,然後就比賽了。」

「我不知道在檢測合格的情況下,他們為什麼要揭開我球拍的膠皮?」

顯然,這場意外,不僅造成了球拍的問題,對王皓的心態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有了歷史上的前車之鑑,如今的國乒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做了充足的準備。

據解說員方博在直播時透露,王楚欽至少帶了三四個球拍。王楚欽本人也說,自己拿著副板依舊可以好好地打比賽。

今年早些時候的新加坡大滿貫決賽或許可以印證這一點——當時王楚欽的球拍在出現狀況後,和裁判溝通臨時更換了拍子,但狀態水平並沒有因此被影響,贏下了比賽。

王楚欽被踩壞的這個球拍,是在今年7月4日封訓期間才剛剛修復過的,除了面板的修復之外,王楚欽還特意向維修師傅提出了修復尾標和手柄。

王楚欽提出的這兩處傷其實並不影響使用,但他希望能儘可能地修復完美,可見這個球拍在他心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可是如今,即使還能有維修師傅加班加點地把踩折的板子修復成原樣,但粘膠皮,塗無機膠水和膨脹劑的時間,起碼也要一兩天。這也就意味著,男單32強賽上,王楚欽必須得使用備用板了。

壞消息是,王楚欽的心態可能會受此影響。突發這樣的情況,無論換做是誰,都不可能內心毫無波瀾。而在之後的比賽中,越是到高端局,細節對於比賽的影響就越大。哪怕心理上的細微波動,也可能會成為扇動蝴蝶效應的小小翅膀。

好消息是,這場意外發生在奪金之後,發生在下一場比賽之前。王楚欽並不需要在換上備用板之後的下一秒立刻上場,所以能夠調整和準備的時間相對也要更多一些。

這個球拍的故事,以巴黎奧運會混雙金牌結束。接下來的故事,就用下一個球拍來開始吧。

就像王楚欽說的一樣,或許,這就是天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後廠村體工廠ID:sports_163),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c69de6a2f0f8246e3b85a6c7dad91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