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和安徽考察時,對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勉勵科研工作者「要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放開手腳創新創造,為建設科技強國奉獻才智、寫下精彩篇章。」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雖然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高新技術是討不來、要不來的,必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到2035年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戰略目標,事關我國發展大局,事關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實現黨中央確立的目標,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增強國家創新體系一體化能力,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在福建和安徽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和機制」,要求「營造更加完善的創新環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從金融支持科技創新來看,有必要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特別是要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發展耐心資本。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發揚「人生能有幾回搏」的拼搏精神。回顧過往,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中國天眼」到北斗導航,從「嫦娥」探月到「蛟龍」入海……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實現了由跟跑並跑向領跑轉變。於夾縫中突圍,在風急雨驟、驚濤駭浪中向新而生,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懷揣科學家精神,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為科學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改善、中華民族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科研工作者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骨幹,新征程上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定能推動科學技術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時不我待、責任重大。錨定奮鬥目標、勇擔歷史使命,以科技創新厚植髮展根基、贏得發展主動、塑造發展優勢,一個銳意進取的中國未來可期,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紀雲格)
來源:人民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c3868c1debde70008ebe684625268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