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以制度型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2023-05-24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賈康:以制度型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是推進貿易強國的重要任務。

賈康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23年3月29日,全國內外貿一體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據商務部網站消息,本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落實全國商務工作會議要求,交流地方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經驗做法,部署全國內外貿一體化工作。

會議指出,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是推進貿易強國的重要任務。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紮實推進內外貿一體化重點任務,著力完善內外貿制度體系,推進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實施內外貿一體化領跑行動,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01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之間的關係

關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直觀地看,近些年全球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逆流,對全球化的主潮流形成了明顯干擾與悖反。此外還有一種視角,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存在著「東升西降」的大趨勢,雖然面臨種種困難和挑戰,但依託客觀成長性和正確路線的貫徹,中國未來的長期發展趨勢仍將是向好。美國仍將是世界頭號強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沒有其他經濟體能挑戰美國的這一地位,但它的影響力和迴旋餘地卻正在收緊,從中長期看,已開始走「下坡路」。

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綜合國力已大大提升,為了在不確定性中把握確定性,中國要充分利用好自身14億人口規模和發展中業已形成的雄厚本土市場,使供需內循環成為支撐中國進一步推進現代化的主體依靠。與此同時,堅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以積極發展多邊關係來制約中美兩國這一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使自身在全球化的互動博弈中儘可能掌握可掌握的確定性與主動權,以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方式,力求實現中國的和平發展、和平崛起。

新發展格局下的工作推進,也必然反映在國家提出的各項舉措之中。2023年2月,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2023年「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怎麼干」等商務運行熱點話題。

在促消費方面,主要從三方面發力,一是繼續強化政策引領,對已出台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保證政策落實落地落到位;二是謀劃重點活動,以「2023消費提振年」為主線,統籌開展全國性消費促進活動;三是繼續優化平台載體,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擴大智慧商店、智慧商圈保障作用,多渠道增加優質供給。

在穩外貿方面,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干介紹,進入2023年,全球經貿形勢極其嚴峻,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中國外貿領域主要矛盾從2022年的供應鏈受阻、履約能力不足轉變為當前外需走弱、訂單下降。為此,商務部明確,全力支持外貿企業抓訂單、拓市場,措施包括恢復實體展,推動國內貿易展會全面恢複線下展,辦好進博會、廣交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等一系列重點展會;用好新業態,促進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進一步發展,帶動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發掘新需求,發揮駐外使領館經商機構的作用,協助各地方組織企業到境外開展貿易合作;支持企業「走出去」,為外貿企業跨境商務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在穩外資方面,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負責人孟華婷介紹,今年將繼續加強與外資企業及外商協會常態化交流,幫助解決企業困難問題,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推動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推動更多外資標誌性項目落地建設;積極引導外資投向先進位造、現代服務、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等領域以及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持續加大高技術產業引資力度。

02

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

從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上看,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學術界就提出了內外貿一體化,彼時主要是針對普遍存在的外貿企業沒有內貿經營權和內貿企業不能經營外貿的現象而提出,隨著改革的深入,相關機制性問題已得到解決。之後,國家陸續發布文件推進和完善內外貿一體化。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其中提出按照市場經濟和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提出「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202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到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有利於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有利於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近年來,我國內外貿一體化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也存在調控體系不夠完善,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內外貿融合發展不夠順暢等問題,還不能充分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意見》提出了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即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銜接更加有效,市場主體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內外聯通網絡更加完善,政府管理服務持續優化,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更加健全,實現內外貿高效運行、融合發展。

《意見》中還提出,在部分地區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2022年12月8日,商務部等14部門公布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名單,試點地區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含寧波市)、福建省(含廈門市)、湖南省、廣東省(含深圳市)、重慶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023年3月27日,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原則同意《上海市推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實施方案》,並指出要切實推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方案落實落地,抓好標準一體化,發揮重點地區制度創新優勢,實現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

可以看到,各區域層面已經在做出積極努力。上海是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增長極區域的「領頭羊」,如今在黨中央指導精神下,給出具體的設計和指導,有著非常鮮明的現實意義,這意味著在中國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上海要繼續發揮它的示範引領作用。

在國家層面,要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協調,積極化解一些摩擦因素和堵點,堅持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原則而高舉全球化旗幟,以制度型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必將形成中國對接世界商業文明體系和使「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輔相成的動態發展過程。

(本刊記者趙建琳採訪整理)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3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