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故里 忻州木芝

2024-01-12     忻州網

原標題:貂蟬故里 忻州木芝

表里山河,源遠流長。

鸞翔鳳集,群星閃耀。

他們的出現,對中華文化的塑造、歷史進程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三晉大地上,他們的故事歷久彌新。走進山西名人故里,探尋歷史人文印記。今天為您講述的是——貂蟬故里。

貂蟬故里 忻州木芝

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於東漢末年,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15歲時被選入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冠(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從此更名為貂蟬。

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貂蟬為漢末三國紛爭中重要人物之一。《三國演義》中對貂蟬更是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畫,影響頗大,民間傳說尤為動人,已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中傑」「女中英」。

貂蟬故里在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於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後因村中槐樹下發現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村。村中傳聞,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裡的桃、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羞花之貌的緣故。

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後殿、王允街、貂蟬戲台和貂蟬墓,時過境遷漸成廢墟。遺址中常有古代磚、石構件、銅幣、陶瓷殘件出土。

現在的貂蟬陵園,是近年鄉民在墓地原址上復原築砌的。陵園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底黃瓦波浪式龍形圍牆,在麥海茫茫中,光艷奪目。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鬚眉仰止」的金文楹聯。園內用花牆分隔成南、北兩部分,北為陵區,南為展區。

南院建仿古建築20間,闢為「貂蟬彩塑館」,有「貂蟬迎賓」「羞花問世」「祭山驚艷」「落難認父」「拜月銘志」「憂國請纓」「施計除奸」「繡袍寄情」等聲光音色俱佳的彩塑場面,反映了貂蟬「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的一生。

鄉民傳說,桃園三兄弟得勢後,三人一起把貂蟬送回故里,老死後就埋在這裡。又說貂蟬撲劍自戕,關羽得知後將遺體護送回故鄉安葬。所以後殿有關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蟬演戲的戲台,都是報答關羽拒殺和護送之恩。

另在定襄縣東南的中霍村是呂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馬」「歪脖子樹」等民間傳說,都與呂布有關。所以民諺有「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是說因為有貂蟬和呂布之故,從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帥氣的男子了。當然,這樣的民諺寄託的是對英雄美人的追慕,千百年來忻定大地上的風流人物,終究一浪高過一浪。

來源:山西雲媒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abf109b66244719ba9352dd95ba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