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教養的人讓人如鯁在喉,有教養的孩子,不僅自己舒服,還能讓他人如沐春風,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是什麼樣,孩子也是什麼樣,俗話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者:胖六(爸媽精讀主筆)
父母的身教才是最好的育人方式
昨晚,一則「初三女生眼裡的愛情」熱搜爆了,仔細讀完13歲女孩的作文,30多歲的老阿姨都被感動了。
杭州某中學老師布置了一篇命題作文《原來我們不懂愛》,班上女生滕霏從自己爺爺奶奶爭吵一輩子入筆,緩緩道來爺爺奶奶爭吵的內容。
之後告訴我們,他們爭吵的原因都是太關心對方,最後點題:愛,是負責任,是長久,是忠誠。
不僅感嘆女孩的卷子乾淨整潔,字跡工整,更為這麼小的年齡里,竟能有如此正的三觀,看問題如此透徹而點贊。
不少網民評論說「初三的孩子能有這樣的感悟,很叫老師和家長放心啊,談了戀愛也不用過多擔心的好孩子。」「家庭是最早的最好的最重要的學校,父母長輩的身教勝過千言萬語」。
家人尤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人生中學會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的第一場所,父母的身教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
作家鄭淵潔在《鄭淵潔家庭教育課》一書中寫道:
「如果父母只說不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孩子也學會了指手畫腳,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孩子是有樣學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無一例外。」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是什麼樣,孩子也是什麼樣,俗話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不惜花重金買學區房,或者參加昂貴的補習班和夏令營,但是,父母自己卻愛打麻將不愛看書,孩子自然不愛看書。
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者表現不乖時,就怪孩子沒學好或學校沒教好,殊不知,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引路人,父母的身教才是最好的育人方式。
父母的教養,孩子悄悄模仿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教授曾講過幾個令他難忘的小事。
在他的印象中,父親雖然是個大科學家,母親也是個優異的音樂家,但父母很少給他講大道理。
他父母認為:「在家庭教育中 ,身教遠遠重於言傳,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講得多不如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小時候,父母回家還是會繼續認真工作,看到他們那麼認真,自己就自然而然地拿書學習,不用父母督促,父母也不會督促;父母非常愛讀書,自己也愛天天抱著書啃。
尤其是母親,遇到再大的事,都只是輕描淡寫,從不會嘮叨個不停。
讓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家裡廚師曾問過的一個問題:你父母每次來吃飯時,為何都要穿戴得整整齊齊?
錢永剛教授被問住了,父母確實從不穿背心和拖鞋出來吃飯。
廚師說,那是父母對所有人包括對服務人員的尊重。
錢學森夫婦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著自己的孩子,而錢永剛也通過默默地觀察父母的行為,學會了他們的勤奮學習和極高的教養,還有豁達的心胸。
身教是一種模仿,模仿父母是孩子天生就會的一種學習手段,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示範,在模仿學習中,孩子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正面管教講師盧丹丹在《家庭中的52個正面管教工具》中寫到: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是以自己的風度來影響孩子,當父母先豐富了自己,才能將自己身上的優秀品質、優雅氣質和正能量自然而然地傳遞到孩子身上。」
教育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對孩子說教一萬遍,比不上父母一個行動的影響。
父母的獨立品質,孩子耳濡目染
李娜是亞洲第一位大滿貫女子單打網球冠軍,是首個入選名人堂的亞洲球員,是中國人的驕傲,李娜曾說,「父親,影響了我一生。」
父親不僅將她引入網球的世界,更是將自己不怕吃苦、持之以恆的信念傳給她。
李娜4歲開始,父親就帶著她每天凌晨4點起床繞著公園跑步,一跑就是近兩年。
這種持之以恆的信念影響著李娜的一生,退役後的李娜每天仍然堅持晨跑,並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旦選擇了,就必須要堅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又矮又丑的劉玉玲是最出名的好萊塢華裔女星,獨立是她身上最突出的特點之一。
而這點也是她從父親的身上學來的,她曾說「我的父親給我的最好禮物,就是讓我獨立」。
父母在移民美國之前也是比較有錢的,移民後,父母都很難發揮自己的專長,被迫靠打工甚至撿垃圾養家。
但是,父母沒有就此渾渾噩噩度日,經過多年奮鬥,父母又有了自己的造紙廠,家庭條件也得到極大的改善。
劉玉玲也沒有躺在自己的舒適區里享受,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不斷刷新自己演藝事業的成績。
有的父母自己懶惰天天在家葛優躺,卻要求孩子勤勞多幹家務活;自己在安心啃老,卻擔心孩子成為巨嬰。
心理學有一個鏡像理論:嬰兒從出生就開始無意識地模仿父母,他們和父母之間,似乎存在一個鏡像。
想要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必須先要求自己是個獨立的人,所謂「嚴父」,不是嚴格要求孩子,而是嚴格要求自己,自己做得到,孩子才會做得到。
教育孩子,父母做好示範作用
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曾說,「教育孩子的實質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如何才能養出愛學習、有教養和獨立的孩子呢?父母做好示範作用就夠了。
1、父母在家多讀書,少玩手機。
錢鍾書和楊絳的女兒錢瑗從小愛看書,博學多才,因為她從小就生活在書香滿屋的家裡,父母嗜書如命。
楊絳在著作《我們仨》中透露,不論在多麼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就是讀書和工作,這讓他們感到快樂。
錢瑗從小看到的情景都是父母伏案讀書的樣子,所以她自然而然也只喜歡讀書。
所以才有「院子裡一群孩子都在吵吵鬧鬧地玩,這女孩子卻在靜靜地看書」的畫面。
鄭淵潔曾說,孩子是先學爸媽,再成為學霸的,所以,即使是做做樣子,父母都要拿起書本,在家做好演技派演員。
想讓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父母在家就要多看書少玩手機,給孩子創造耳濡目染的讀書環境。
2、父母要懂感恩,給孩子做好示範。
有人說,孩子懂感恩,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成就,也是一個家庭最高級的炫富。
深以為然!沒有哪對父母希望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是白眼狼。
想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就要先做到感恩,做孩子感恩的示範和榜樣。
有則公益廣告《給媽媽洗腳》里,媽媽給腿腳不便的老人打水泡腳,老人幸福地笑著,孩子看到了,馬上端一盆水給媽媽洗腳。
感恩,就是這樣代代相傳,不是言傳,而是身體力行地用行動相傳。
3、父母有教養,才能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教養是人的第二個太陽。」
沒教養的人讓人如鯁在喉,有教養的孩子,不僅自己舒服,還能讓他人如沐春風。。
小美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朋友,是個非常有教育的女孩,和她相處感覺很舒服。
有次,和她約帶娃耍,我和她的女兒花花一起去上廁所,廁所要收費一元,我自然拿出兩元錢給老闆。
結果,花花絕不答應,說自己的錢自己付,不能讓我平白無故地出錢,最後還和我說「謝謝」。
雖然只是一元錢,卻也看出花花是個不愛沾別人便宜的孩子,是個非常有教養的孩子。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你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愛學習、有教養和獨立的孩子,你就自己先成為愛學習、有教養和獨立的父母,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身教才是真正好的教育方式!
作者簡介:胖六,富書專欄作者,一個理性又隨性的兩寶媽;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