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不約而同,都做到了這幾點

2020-10-25     媛創課堂劉媛媛

原標題:好的父母,不約而同,都做到了這幾點

最近看到兩個內容,挺有感觸的。

一個是:

下雨天,用雨衣和帽子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的父親,騎電動車起步。

后座的小孩不慎跌落。

那個孩子從地上爬起來,淋著雨追著父親跑,後車司機按喇叭一路護送。

父親停下車以後,孩子跑的速度一下子就慢下來了

下了車的男的上前一腳,把孩子踹倒在地。

另一個是:

知乎有個女孩提問:父母對你傷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麼。

女孩說到了父母對自己的傷害,不是一件事,是很多事堆積

提到了母親的情緒化和不尊重隱私。

提到了父親出軌,並且不止一次地猥褻自己的姐姐。

她說自己和姐姐,成長在一個不健康的家庭。表面是個獨立健康的人,其實不是。

很羨慕那些出生在擁有良好家風、健康健全關係的家庭中的小孩。

這個話題,6萬人關注,1.9萬個回答,3800萬人默默瀏覽。

不合格的父母,各有各的不合格。

但合格的、好的父母,都有共同點。

第一,在家給空間。

小孩子分兩類,或者說,分兩種狀態:跟父母分享隱私的,不跟父母分享隱私的。

不分享的時候,要尊重。

分享了以後,要保密。

開頭的知乎提問者,就提到說,總是被父母背叛。

「小時候她總說是我的好朋友,什麼都可以和她講,也的確有幾年我非常非常信任她。

但是她會轉身就把我的事,我的秘密告訴親戚,很快七大姑八大姨都知道,然後取笑我。

我真的羞憤難當。

比如收到一封情書,她會轉身告訴別人,包括內容。

比如我尿床的事跡,連帶對我的不滿辱罵,繪聲繪色地講給鄰居小哥哥。」

逐漸的,信任額度就沒有了。

父母喜歡說:

「我把你帶大,你什麼樣子我沒見過。」

「跟誰聊天呢,我看都不能看。」

「我翻你日記本,都是為你好。」

「我怕你被人騙。」

想方設法拉近距離,反倒讓人窒息,把人推得更遠了。

聰明的家長,會在給孩子空間的同時,積攢信任。

懂得傾聽,也懂得拉勾保密。

第二,在外給面子。

還記得我們之前寫過的一個新聞嗎?

一個媽媽在學校掌摑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冷靜了兩三分鐘後,轉身頭也不回地跳樓了。

對孩子來說,最難堪的不是挨打,而是在人前挨打。

我小時候去姥姥家做客,發現有一些家長,喜歡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孩子的不好。

會說我家孩子在家一點活都不幹,會說他成績爛得一塌糊塗,會說他這人不行啊,很笨呀。

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謙虛,仿佛這種奚落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但我媽從來不這樣。我們家三個孩子,其實都不太優秀,都有各自的缺點。我大哥小時候不愛學習,我二哥特別犟,跟我媽吵架,特別牛,而我,小時候就喜歡跑著玩兒,我們都不是父母眼中那種,完美的孩子。

但是我媽從來都不會在人前說我們的不好。

每次跟別人提到我,她都會說,劉媛媛愛讀書,是個看到書店就走不動的人。

對,這是我的優點之一。

我媽會說,我的學習她從來都不用管。

其實那個時候,我學習也不好,只是不用管而已。

所以你看,父母在外面說孩子是什麼人,孩子很有可能,就成長為什麼人。如果你總是奚落自己的孩子,他慢慢地,在人前就喪失了尊嚴和體面

漸漸地,可能也就會自我放棄了。

在外,記得給孩子面子。

第三,遇事給信任。

我從來沒有因為考不好,被批評過。

每次考不好了,我媽首先給我找理由,沒事下次一努力就行了,這次肯定是考前沒吃飽。

甚至她會往自己身上攬責任,是不是因為她這次燒香拜佛不誠心。

這一點被我閨蜜知道的時候,她羨慕壞了。

那時候我們剛認識,她每次考不好回家,都要被懷疑:最近不努力,又欠收拾了。

她在學校和朋友吵架,她父母先訓她。

說她情商低,肯定是她的問題。

長大之後,她去外企工作,老闆卡她項目的預算,導致項目無法推行。

和媽媽通電話的時候,不小心說漏嘴了這個事情。

她爸自然也知道了,和她打電話說,肯定是因為她情商低,不懂得維護領導,不講規矩。

可就是遇到了一個不靠譜的上司啊。

我們甚至都懷疑,如果她是新聞中那種被男友殺了的人,她爸媽肯定要先懷疑她不檢點。

每次遇到事,其實真的蠻自我懷疑的。

這個時候最親近的人再插上一刀,整個人就坍塌了。

如果一個孩子不被自己的父母信任,到底是父母的失敗,還是孩子的失敗。

大多數情況下是父母的。

自己教出來的孩子,卻不信任她。

第四,成長給時間。

每一朵花,都有他開的時間。

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語言。

我們家三個孩子,開竅的時間都很晚。

我大哥,初三才知道好好學習。

直到高一,我的成績才逆襲。

我二哥更晚,大學畢業到了工作單位才雄起。

父母最容易著急:

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做到了,我的孩子還沒有。

從小時候說話走路,到大了以後考試就業。

為什麼孩子沒有按照我的期待,去成長?

最近做了很多青春期的諮詢。

父母問我,媛媛老師,孩子不跟我交流怎麼辦。

我說,你能不能接受,往後的幾年,他會離你越來越遠,不再是那個信任和依賴你的乖寶寶了。

然後到了真正成熟,他們又會感悟,原來最愛自己的人是父母。

很多父母表示接受,但其實並不能。

他們學不會等待。

等待孩子成熟,等待自己去領悟。

所以他們去教,他們去要求,他們甚至想要代替孩子去做。

最後,偷走了孩子的成長。

給孩子一點時間,所有的孩子,都會找到路。

開車的時候,在副駕駛上指揮的人,最討厭不是麼?

以上。

希望我們都能擁有健康關係。

都能記住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並非因你而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_WEYHUBURTf-Dn5do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