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最奇怪的姓氏是什麼?「屍」姓你可見過?

2020-07-28     煮酒君

原標題:你聽過最奇怪的姓氏是什麼?「屍」姓你可見過?

不同的姓氏寓意著不同的血緣關係和社會地位,在中國僅憑姓氏就能判斷個人出身,不論是家族遷徙足跡還是第一代祖宗的起源,都可以通過姓氏研究出來的。中華古姓的最初來源,是基於"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每個姓都有自己獨特的內涵。

"姓"和"氏"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古語云:"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姓是一種族號,氏則是後來出現的分支,直到秦漢之際,姓氏才合為一體。其文化歷史悠久,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讓現在人難以理解的姓氏,比如竟然有人用屍體的"屍"來作為自己的姓。

姓氏是很有講究的,現在我們看到的所有姓氏基本都屬於以下這些情況:以姓為氏、以國名為氏、以邑名為氏、以鄉亭之名為氏、以居住地為姓...以諡號為氏、賜姓改姓等。屍姓主要的起源分三支,其中兩支是周王室的後裔,一支則出現在戰國時期。

第一支就是以祖先姓氏來作為自己的姓氏。西漢時期出土的大型青銅器尸臣鼎,記載了西周時期有個名叫尸臣的王室大夫,他姬姓,屍氏,名臣,具體資料不詳,有不少屍姓後代。

第二支則是以居住地為姓氏。據《左傳》記載,東周時期,召公的一部分後代在屍鄉也就是如今河南省偃師市的西部居住下來,之後這部分人就以屍為姓。

第三支和第一支情況相同,都是以祖先姓氏來命名。這一支的祖先是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屍佼,因其名望,他的很多直系或旁系子孫都以他的屍姓為自己的姓。

這麼一看屍姓人很有可能是王室後裔,身份尊貴,可古人不是最講究避諱了嗎?"屍"這樣一個讓人一聽就能聯想"死亡"和"屍體"的字眼,怎麼就能堂而皇之的為王室所用呢?其實幾千年來漢字的發展演化所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尤其是簡體字的出現,將許多本來不同的字合併成了一個,字義也變得天差地別,"屍"就是其中一個。

《說文解字》中寫"屍"是"陳也。象臥之形。"

《故訓彙纂》中寫:"失氣亡神,形體獨存是屍之範式。"屍的本義其實是祭祀時,死者身體或代表死者受祭被陳列出來的人的身體,是在祭祀禮儀中必不可少具有特殊代表意義的身份。

立"屍"是中國上古時期祭祀典禮中的一項重要儀式,作為"屍"的那個人其實是代表神祇或者其他被祭祀對象來接受眾人的讚頌、朝拜。立"屍"儀式在《尚書》、《周禮》、《儀禮》、《禮記》、《詩經》、《春秋公羊傳》、《左傳》等文獻中有大量且翔實記載。

而我們現在普遍認為屍體的"屍"其實最早是"屍"這個字。"屍"就不具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了,指的就是一切沒有了生命跡象的人或動物身體。

漢代張衡的《西京賦》有"睚眥蠆芥,屍僵路偶。"這樣的語句。類似的還有"後"和"後",這本來是兩個含義不同的字,經過簡化後變成了一個"後",兩種含義疊加,使得這個字也變得不能很好表達其原意。

所以"屍"是帶有神聖色彩的,用來做姓也切合了古人對自然和神靈的崇拜。只不過是後來隨著漢字的演化,兩種截然不同的含義都加在了一個字上,而且立"屍"這樣的祭祀在現代社會銷聲匿跡,導致大家對其本意不甚了解,對出現頻率高的意思更熟悉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不但是外人會對屍姓有過多聯想,就連本身姓屍的人也會在大環境影響下覺得自己的姓很彆扭。

其實大可不必,姓氏並不能決定什麼。那位明於刑名之術的屍子在今天仍然被人們稱頌。他的著作《屍子》,雖然名字也聽起來很奇怪,但其中的許多刑、法內容都值得人們考究,尤其是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這樣的語句,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典籍中找到的與現代"時空"概念最相符的語句,這讓他名留青史,後人滿懷敬仰之心。

所以不論是古代帶有神聖意味的"屍"姓,還是現代總被人誤解的"屍"姓,都不能真正決定一個人未來的道路。況且屍是古老的有深厚底蘊的姓氏,完全沒必要為此而苦惱。

因別人的眼光而對自己的姓氏感到自卑其實只會傷害到自己,嘲笑別人的姓名是只有無知或者幼稚的人才會做出的舉動,真正成熟、淵博的人則會讚嘆這個姓的稀少與珍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ZmLlnMBSTrcFlvZ00_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