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有4種表現,最好查一下肝功能,預防肝癌,少做3件事

2019-12-02     小復先生

肝臟就像人體內的"化工廠",承擔著新陳代謝、解毒排毒的重任,維持著生命的正常活動。

但肝臟的"壽命"也是有限的,一旦肝臟罷工,這些工作都會受到影響,人體健康也無法保證,由此可見肝臟的重要性。

"皮膚"有4種表現,最好查一下肝功能

表現1:皮膚發黃。肝臟負責膽汁的分泌與儲存,一旦肝臟受損,肝臟攝取、結合、分泌膽紅素的能力會降低,導致膽紅素無法及時排出,在血液中堆積。

當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達到一定的濃度時,會形成黃疸,表現為皮膚發黃、鞏膜發黃,或者尿液、粘膜、其他組織黃染的現象。

表現2:皮膚出現蜘蛛痣。蜘蛛痣是皮膚上出現的微微高於皮膚、從一痣體向周圍擴散的毛細血管,形似蜘蛛。

臨床上,多數急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身上都會有蜘蛛痣出現。

肝病發生後肝功能下降,導致肝臟對雌激素的滅火作用降低,使雌激素在體內堆積,刺激毛細血管擴張。

並非所有的蜘蛛痣都是肝病的信號,但一旦出現,最好去檢查一下。

表現3:喝酒後臉色發白。喝酒後,臉色蒼白,一定要注意是肝臟受損的表現。

這是因為酒精在進入肝臟分解代謝時,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不足,只好依靠P450酶來慢慢氧化,依靠體液稀釋酒精濃度的結果。

表現4:皮膚有出血傾向。肝臟負責多種凝血因子的合成。

一旦肝臟受損,肝功能下降,體內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等的合成也會受到影響,出現出血傾向。

常見的有鼻出血、牙齦出血、皮下有瘀斑等出血現象。

養好肝,預防肝癌,少做3件事

第1件:過於節省。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也不能過於節省。

家裡發霉的水果、農作物、案板筷子,變質的米麵油等,一定要及時扔掉,因為其中極易滋生黃麴黴毒素。

若一次性大量攝入,會誘發急性肝炎、肝脂肪浸潤等急性損傷;

若長期微量攝入,會引起慢性中毒,導致纖維組織增生,誘發肝硬化,甚至肝癌。

如何應對?

洗筷子前泡一泡,軟化食物殘渣;

家裡的食材存放在陰涼、乾燥的環境中;

購買的花生米、堅果、糧食儘量選擇小包裝;

任何事物,都不要儲存時間太長。

花生油等食用油倒入鍋里加熱後,放入少量的食鹽,攪拌10~20秒,食鹽對黃麴黴毒素有中和降解的作用。

第2件:不重視B肝。臨床上,有80%的肝癌患者都有B肝病史,肝炎—肝硬化—肝癌,是常見的肝病三部曲。

B肝病毒會侵犯肝細胞,一旦肝細胞受到感染,B肝病毒的核心基因進入肝細胞以後,病毒可以控制肝細胞的活動,"強制"肝細胞製造更多的病毒。

如此反覆多次以後,肝臟受損更加嚴重,原本正常的肝細胞會逐漸被纖維化的肝細胞代替,誘發肝硬化甚至肝癌。

如何應對?

每3~5年檢查一次B肝五項,若表面抗體呈陰性或弱陽性,可接種B肝疫苗。

B肝疫苗可刺激機體不斷產生抗體,達到預防B肝病毒感染的目的,從而降低肝癌的患有率。

肝炎患者,每3~5個月檢查一次,預防病情惡化。

第3件:酗酒。酒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醇。乙醇在肝臟內的代謝過程為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少量攝入酒精,肝臟還能頂住壓力;

但若是長期大量酗酒,肝臟就無法將代謝出的有毒物質及時排出,使其在肝臟內堆積,使肝細胞受損。

嚴重時,使肝臟組織纖維化,朝著肝硬化甚至肝癌發展。

如何應對?

以茶代酒,有助疏肝。喝水時,可加入一些有利於肝健康的茶,幫助養肝。

念露菊,富含對抗肝病的必須元素——硒。

研究顯示,常服可提高肝臟細胞再生功能,並降低轉氨酶活性,減少肝組織過氧化,以此來保護肝細胞膜的正常功能。肝不好的人可以每天喝一些,不僅利於減輕肝負擔,而且對降低B肝、肝硬化發病幾率也有作用。

最後——定期篩查

篩查項目:血清甲胎蛋白監測+肝臟B超

甲胎蛋白:若定量檢查結果為AFP>400納克/毫升並持續一月,或AFP>200納克/毫升並持續兩個月,在排除活動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懷孕等可能後,可考慮肝癌。

B超:可查看肝臟是否有腫塊、包塊等異常現象,若出現腫塊,需進行活體穿刺檢查,以辨腫瘤良惡。

普通人群:每1年做一次篩查;

肝癌高危人群:每半年做一次篩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Ti6yG4BMH2_cNUgieY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