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刻還是慫了,韓國還是沒有頂住美國壓力,大批民眾走向街頭

2019-11-29     諸葛小徹


圖為美日韓三國首腦

近日,據媒體報道,此前面對日韓矛盾,韓國強硬的宣稱將停止簽署《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以此表達自己的憤怒,但是就在協定即將失效前的6個小時,韓國還是沒有頂住美國壓力,稱將有條件地續簽軍情協定,顯然是認輸了,安倍已大獲全勝,此舉引發大批民眾走向街頭,抗議韓國最後一刻沒頂住壓力,而對此有軍迷表示,看來文在寅還是慫了,這就是跟著美國的下場。

圖為韓國獨島軍演

日韓兩國素有積怨,近期因二戰勞工問題兩國甚至鬧的不可開交,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可謂異常複雜。從上個世紀初至二戰結束,諸如日本三菱等企業強征了東北亞大批勞工,致其命運悲慘,這是公認的事實。可日本方面則認為,根據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作為解決勞工賠償問題的方案,已經向韓國提供了5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因此對韓國如今仍在這一問題上的喋喋不休,日本顯得極為惱火。

7月初,日本便「蓄謀已久」的向韓國發起經濟攻擊,完全限制對韓國出口3種用於半導體製造的核心材料。此舉,令本來發達的韓國電子產業遭受了重創;同時,韓國國內的仇日情緒也驟然高漲,掀起了鋪天蓋地的抵制日貨的浪潮。隨著事態進一步升級,日韓兩國先後將對方移出了貿易「白名單」,接著,韓國憤然廢除與日本的情報互享協定,可以說,韓日已徹底撕破了臉皮。

圖為韓國民眾反日遊行

有專家指出,面對日本的重拳出擊,極度依賴日本核心原料的韓國確實有點吃不消了。韓國原本指望作為雙方盟友的美國,能夠出面調解韓日矛盾,儘快度過這一難關,結果美國只顧自己的「亞太小北約」戰略,並沒有對韓日矛盾作出實質性調解,此舉反而進一步刺激了韓國。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美國經濟面臨壓力的加大,美國將掠奪對象轉向了兩位盟友,包括讓日本承擔80億美元的天價「保護費」,韓國則需要分擔總額50億美元的駐軍費。有分析人士表示,在日韓糾紛未解之際,美國反而變相提高日韓的「保護費」,這無疑會加速美日韓三角同盟的「崩潰」。

圖為韓美聯合軍演

而對於此次韓國在終止《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路上緊急踩剎車,有分析稱,一方面肯定是美國施壓了一定的壓力,而韓國也不想徹底讓美日韓3國同盟走向瓦解,此外,韓國政府也希望把解決問題的「鑰匙」拋給日本,順便減輕一下自身的壓力,至於安倍是否誠心愿意與韓國和解,那就要看美國到底能施加多大的分量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RpptW4BMH2_cNUgSQ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