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雲南:索瑪小鎮再過火把節,這是牽掛的地方,有八個資助孩子

2019-08-04     書影

我是書影,自駕新疆、西藏後來到雲南劍川。

我這幾年多次來雲南劍川,除了喜歡這裡的文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這裡資助了八名彝族貧困孩子。

這八個孩子原來是居住在老君山深處的山坳里,只有簡易的道路冬季可以進入,而雨季經常路毀,車進不去,人也出不來,這些山里人經濟收入少,很貧困。資助的八個孩子是三戶人家,其中有兩戶人家是男主人因車禍逝去,另外一戶父親身體不好,孩子殘疾,加上各種的疾病造成貧困。這兩年來我召集了30名愛心人士對他們集中幫扶,而我也是多次來看望他們,了解情況。

劍川這幾年政府加大了扶貧的力度,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其中重要一項是異地搬遷,把他們從大山里搬遷出來,集中安排在交通便利,生態環境比較好的地方。建立一個彝族風情「索瑪小鎮」,要在此打造彝族文化的鄉村,拉動旅遊產業的發展,增加村民的收入和就業之路。

而今年是山里人異地搬遷的第一個「火把節」,政府舉辦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慶祝活動,來增加索瑪小鎮的知名度,把扶貧工作向深層次開展。我在西藏時就得到了邀請,要我一定來看看。

我同劍川縣委宣傳部蘇副部長及幾個自媒體朋友一大早就來到位於老君山鎮新和村的「索瑪小鎮」,其實這裡已經是我第三次到來,第一次是2018年1月同扶貧工作隊隊長唐曉明來調查,那時這裡才開始建設,唐對我說,將有86戶老君山深處的彝族村民搬到這裡,第二次是今年三月,我特意到這裡看望已經搬下來的八個資助貧困孩子。

這是第三次了,這裡的幫扶八個孩子是三個家庭,其中有兩個家庭沒有父親,另外沈家四個孩子,父親身體不好,孩子也經常生病。而這一次沈家的兩個女兒都在大理下關看病做手術,父母也陪同去了。我們在她們三叔家吃午飯,三叔同我非常熟悉,一直是我幫扶八個孩子的聯絡員,因為過節殺了羊,飯菜很豐盛,手把肉非常好吃。

飯後村委會主任帶我們參觀「索瑪小鎮」村史館,他講了這些彝族人搬遷前在山裡的生活狀態,還有搬入新村後的一些安置設想,搬下來還要讓他們有生存的必要條件,給他們尋找增加收入的辦法。

村史館裡還展示了這些生活在大山里彝族人的一些生活和生產工具和用品,其中有些東西還是少見和珍貴的,其中這個碗是牛皮做的,也不知道用了多久。

而這把小刀上面有彝族文字,是不是很少見?

我來到幫扶的沈家,這家的四個孩子學習都非常優秀,但這次只是看到最小的男孩和腿有殘疾的老三姑娘。大姑娘和二姑娘都讀高二了,但現在她們在下關看病,其中老大是腎炎(去年一直生病,並休學一年),二姑娘這次是膽管切除(不是簡單的微創)。沈學石這次有些消沉沮喪,他說自己的學習有點退步,不好意思面對我的詢問。

這座古橋有幾百年歷史了,這裡過去是鹽馬古道,沿著這條路走可以走到麗江,也可以到西藏,現在索瑪小鎮就建在它的旁邊。今天是政府組織的「2019年索瑪小鎮火把節」,周圍鄉鎮的群眾也都趕來了。

下午火把節活動開始,先是由鎮黨委書記講話,他回顧了彝族新村的建設過程,也講了對扶貧工作具體設施,特別是講了今後「索瑪小鎮」的設想,這裡要打造成旅遊目的地,作為老君山旅遊的接待地,而老君山有秀美的自然風光,有原始森林和奇異的自然植物,不遠處還有極具開發價值的優質溫泉。

其實這裡開發旅遊是可行的,特別是深度游和體驗活動,但具體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任重道遠,後來我同王書記聊了一下,他們有很多的想法,但也要做很多的工作,談到這次山里彝族村民的整體搬遷,王書記感慨萬千,說基層工作太難做了。這兩年他們從搬遷的的選址遇阻到動員搬遷,再到具體落實方案,最後還要給搬遷出來村民尋找增加收入的項目,耗費了大量的心血。但這個小鎮的建設得到了各方的好評,也很欣慰。

接下來是文藝表演,有縣裡的阿鵬藝術團,也有從四川大涼山請來的彝族名氣歌手。這些節目非常受歡迎,現場觀眾很踴躍,氣氛熱烈。

這是縣裡阿鵬藝術團的表演。

這是搬遷的彝族自己表演的節目,這裡看到了我資助年貴梅家孩子跳舞,我想起沈家生病的兩個女兒,她們活潑漂亮,都是能歌善舞的,而且落落大方,可惜現在躺在醫院裡。而她們的父母還在為醫藥費發愁,這一家子這幾年太坎坷了。

這是索瑪小鎮的全景圖,這裡的選擇非常好,村前有小河,有古橋,村後是一座山,風景也很美,小鎮環繞建設,各方都用心盡力了。

下午我同在家的六個孩子有一次座談,我詢問了他們的學習情況,還有生活中的困難,希望他們好好讀書,多做一些公益的事,特別是村裡的衛生環境與老人幫扶,多關心參與。其實他們已經做得很好,他們幾次把愛心人士郵寄來的衣物和物品分發給貧困老人,在當地也有一定的影響。

這八個孩子我現在召集了30位愛心人士直接幫扶(對口建群),負擔他們的學習和一些生活費用,還經常給他們學習和生活用品,孩子們很感恩,學習都很努力,也越來越懂事,越來越多的參與公益活動,也把愛心人士郵寄給他們多餘的書籍和文具再轉送給其他的貧困同學。像這樣的幫扶工作還有雲南小涼山、普者黑和青海祁連三個地方,我們一共直接幫扶35個孩子。

老君山鎮新和村我來過多次(因為幫扶的8個孩子就隸屬於這個村),同村委會主任也非常熟了,他說村裡新種植的紅心蘋果(也叫紅肉蘋果)已經掛果了,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優質蘋果,市場價值很高,但他們種植的還沒有長好,如果成功對村民是一大筆收入,也給農業種植提供探索途徑。

我查一下資料,這種蘋果市場上可以賣到40元一公斤,被譽為「紅色之愛」,要在9月才能成熟,這裡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日照強,應該有很好的結果。

傍晚,孩子們開始點燃火把,劍川彝族人過火把節是三天(相當於我們過春節),今天是最後一天。同前一天白族人過火把節樹火把、打火把習俗不同,彝族人點燃火把要繞自家房子和田地,驅鬼邪、求祝福。

先是在自家房子繞一周,邊走邊唱,這個傳統也是由來已久了。

他們又來到山上,做一些小的祭祀,在把手裡的火把燃盡,就回到院子裡唱歌跳舞了。

而此時索瑪小鎮中心也燃起大大的篝火,村民和遊客紛紛湧入,歡快的時刻開始了。

我是書影,於2019年7月20日起自駕雲南(已經走過新疆和新藏),請關注我,及時給您報道途中的所見所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Q9JYGwBUcHTFCnfhg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