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武漢的美食街,糧道街必須得有姓名。
糧道街被提起的次數越來越多,人們給了這條老街很多定義:新晉美食打卡聖地、 武漢抖音美食第一街等,糧道街成了人氣爆棚的美食一條街。
但若只用網紅來定義這條百年的老街,未免有些單一。歷經百年風霜,將情懷風骨與市井氣,百年名校與小巷小吃文化集於一身的糧道街,早已成為武漢發展歷程中一道不可磨滅的記憶。
糧道街這個名字,自帶食物的氣息,很容易讓人想到是有糧食的街道,不過事實也確實如此。
武漢九省通衢、水路便利,在明清兩代一直是南糧北運的中心,而那時候的糧食多是通過長江、運河進行運輸的。因此,清朝在湖北武昌設置了「督糧道」的官衙,稱為糧道署,也就有了後來的糧道街。
現在的糧道街早已沒有了「督糧道」的官衙,但是與「糧」仍割捨不開。一路走來,全是小吃店,煙火氣十足~一旦走近,美食的香氣瞬間充盈鼻尖,將人俘獲。
有人說,來糧道街走不過兩百米就飽了。
這話一點都不誇張,糧道街的美食確實很多,有傳統地道的油條包燒麥、鐵板魷魚,也有創新美味的吐司甜點、炸雞炸串,一天從早吃到晚都沒問題。
趙師傅紅油熱乾麵
來糧道街,一定要去點趙師傅熱乾麵的油餅包燒麥。
這家早餐店很有意思,右邊賣著紅油熱乾麵,左邊經營油餅包燒麥。但大部分的人都是衝著油餅包燒麥來的,所以他家有一個默認規則,先去買油餅包燒麥,再去買熱乾麵。
不過油餅包油條確實值得等待。炸至焦黃的油餅,一下子就被塞進去的四隻燒麥裝得滿滿當當。
一口咬下,香脆可口的油餅,裹在舌尖齒間爆汁的軟糯燒麥,酥脆與軟糯的絕佳搭配,產生豐富而鮮明的味覺層次,讓味蕾瞬間被喚醒。
紅油熱乾麵是雖不是主打,但口碑也是靠前的。他家的熱乾麵是比較正宗的做法,一勺厚重的芝麻醬,一勺秘制紅油,再拌上蘿蔔丁和酸豆角,爽辣十足。
大連鐵板鮮魷魚
上學的時候,最喜歡就是約著同學來小吃店吃幾串鐵板魷魚。
刷著濃郁醬汁的魷魚,香氣四溢,殺傷力指數滿星,輕易地將方圓十米的學生俘獲過來,無一倖免。
大連鐵板魷魚,重點是鮮。新鮮的魷魚,肉質飽滿紮實,口感很是彈爽。魷魚本身的腥味也被濃烈的醬汁包裹壓制,反而增添了幾分鮮香。
多少年過去,這家魷魚店還是記憶里的味道。
馬丁豆豆
馬丁豆豆跟糧道街的一些資深老店相比,簡直就是小萌新。但是一點都不妨礙大家對它的喜愛。
這家店以清新的檸檬黃為主色調,屋內還擺放著很多周邊產品,土豆造型的人物玩偶和抱枕,萌趣十足。
裹上雞蛋液、撒上麵包糠,兩面炸至金黃,隔壁學生都要饞哭了~對他家來說,萬物皆可炸,雞柳、大蝦和牛蛙,每一樣都很好吃。
他家招牌是爆料蛙蛙叫,每一口牛蛙肉都鮮嫩無比!入口可以輕鬆剔骨,外層的鴨蛋黃顆粒感十足,愛吃蛙和蛋黃的一定不能錯過。
洛蘭西點
洛蘭西點,一家如它名字般清新的甜品店,天空藍的店面,讓人遇見就再也不捨得忘記了。甜品也有著藍天白雲一樣的純粹清爽。
榴槤系列是blue家的招牌,但因為工序比較費時,所以一般中午12點以後才開售。奶油及芝士系列也很受歡迎,但要買還是要早點去,因為一不小心就賣完。
你的小學同學可能是你初中同學的高中同學,對於在糧道街上學的人來說,再正常不過來了~
糧道街共一千四百米,但卻擁有武昌文華中學、武漢中學、十四中、糧道街中學等好幾所學校。
而糧道街聲名之所以彰顯,也是緣於此處多書香。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明代的時候,這裡就有這裡有勺庭書院,清代,這裡有江漢書院,民國初,這裡有大學一所、中學兩所、專業學校三所……
這些學校有些已經搬走,有些已經改造,但是留下來的文人氣卻賦予了糧道街更深厚的底蘊和更獨特的韻味。
糧道街不會抗拒熱鬧,也不會年久失修頹唐。它是這座城市獨特的存在,它就像是寬厚的長輩,包容著出生在這裡的人,在這兒讀書的人,停留過的人。
//
在你心目中糧道街是怎樣的存在呢?
歡迎留言區討論~
·END·
掌上武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