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高中生的煩惱和釋惑!

2019-08-14     數理化歸納總結精析

研究與事實表明,困擾學生最多的是學習心理問題。影響學生學習的心理原因是多種多樣、錯綜複雜的,歸結起來,不外乎兩個方面,即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就我校學生的實際來講,大多數孩子的智力沒什麼問題,甚至在同齡人中是屬於中上水平的。學習困難、成績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非智力因素。

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非智力因素比較多,常見的因素有:

1.學習缺乏計劃性。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但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於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因此,看什麼、做什麼、學什麼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麼」,而不是「我要做什麼」。

2.不會科學利用時間。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有的學生不善於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餘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學生平時鬆鬆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這些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

3.不會聽課。這主要表現在:課前不預習,對上課內容完全陌生,無法帶著疑問去學,聽課時開小差、不記筆記,或充當錄音機的角色,把老師所講的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只讓自己的記憶與教師的講述保持同步,而不讓自己的思路與教師保持同步;課後不及時複習,聽完課就萬事大吉,等等。

4.不求甚解,死記硬背。死記硬背指不假思索地重複,多次重複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不願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乾二淨了。」

5.不會閱讀。這主要表現在:不善於選擇閱讀書目,完全憑著個人興趣或完全聽從老師父母的安排;沒有閱讀重點,處理不好「博」與「精」的關係,要麼「廣種薄收」,要麼精讀於一而疏漏於萬;閱讀速度慢,不會快速閱讀,也不會略讀,任何情況下都逐字逐句;不善於帶著問題去讀,閱讀之後沒有什麼收穫。

6.抓不住重點和難點。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在看書、聽課和思考問題時,不善於尋找重點和難點,找不到學習上的突破口,眉毛鬍子一把抓,全面出擊,結果分散和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7.不能形成知識結構。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中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於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繫,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於「游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8.理論與實際脫離。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法,即所謂「學而必習,習又必行」。而方法不當的學生往往只滿足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善於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應用,不能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具體表現為動手能力差,不喜歡上實驗課和操作課,不關心現實生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9.不善於科學用腦。這主要表現在:學習時不注意勞逸結合,不善於轉移大腦興奮中心,使大腦終日昏昏沉沉,影響學習效率。而上述這些因素的呈現形式越來越以心理因素的形式呈現出來。

還可以再細分一下你的煩惱:

實驗證明:人腦中約有80%的「處女地」有待開發。 

據聞,如愛因斯坦這樣跨越時空,彪炳千古的輝煌業績的科學巨星,也只動用了大腦潛能的30%。

可見,人腦承受力及其潛在能量對相對處於無限時空之中而其極短暫的每一個人的生命來說,堪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資源。

這種認識不正確,在高一不僅要把成績保持住,同時,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為,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停滯不前的想法不足取,更何況,第一也是相對而言的,山外有山,樓外有樓。

既使你已經爭得了班中第一,也沒有理由自我滿足,高一正是打基礎的好時機,一定不能放鬆自已,另外,還需要發展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學習僅僅是一個方面。

對症才好下藥,你已找到了自己的缺點,這也是進步的表現。

要改變「懶」和「愛說話」的習性,關鍵在於意志,你已明確它們的不利之處,這是改正的前提,以後,要時時提醒自己,如果不改正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同時,確立一個自己學習的榜樣,另外,需要把學習計劃安排的緊湊一點,讓自己時刻有正事可做,減少犯錯誤的機會,並且,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只要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必然會有較大的改觀。

培養對學科的興趣;

  • 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領會其實質;
  • 必要量的練習,練習不是目的,而是掌握定理、公式的手段;
  • 記住幾道典型的習題,舉一反三,關鍵是多思考。

這種說法正確嗎?

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科學研究表明,從總體上看男女在在智力水平上並沒有什麼差異,只是因男女性別的差異,會導致在智力上各有特點,各有優勢。

比如,在思維特點上,男生在抽象思維方面有一點優勢,而女生在形象思維方面又勝男生一籌。

但具體到某一個人智力水平還是有區別的,但不能因此得出女性不如男性的結論,生理上的不同並不能成為智力水平高低的理由,只它只是導致智力特點差異的生理基礎。

試想,居里夫人的成就,又令多少男性自嘆不如、羨慕不已。從現實狀況來看,確實,有一部分高中女生成績有下降,但這不是因智力因素引起的,而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更何況這也不是普遍現象。

實際上,女生在智力水平上超過男生的事例也舉不勝舉,另外,任何學生,隨著知識面的擴展,智力都是表現為發展的趨勢,到了高中女生就會變笨顯然沒有科學依據。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到了高中女生在生理上比男生的變化要大一些,會給學習帶來不利人影響,因此,女生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比初中時更多的自制力。

對於一個有較強求知慾的學生來說,會感到時間非常的緊張。

時間好比海綿上的水,只要會去擠總會有的。但擠時間也要講方法,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使自己做任何事心中有數,這是經濟地安排時間的首要條件。

同時,要明確計劃的實施過程就是艱苦奮鬥的過程,要時常反省自己,是否已按計劃行事,是否具有落實行劃的具體措施。

如果計劃未能按時完成,就得分析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如果是因主觀上沒有按計劃行事,或堅持了一段時間因缺乏堅強的意志而半途而廢,那就得努力加強意志力的培養。

如果以上原因都不是,那麼,就得對計劃進行必要的修改,因為計劃的可行性是保證計劃完成的前提,而自己的主觀努力是影響能否完成計劃的關鍵。

如果做到了以上兩點,又能採用一些有效的科學方法,在一天24小時中發揮出過去要用48小時的學習效果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一般情況下,安靜有序地晚自修是學校加強紀律性的內在要求,同時,也為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

因此,首先得維護學校的紀律。但是,學習要進步,好問是必要的,那麼,又如何達到此目的呢?我想應安排好問問題的時間,掌握好問問題的技巧,你可以在課外時間進行。

同時,問問題也不能每道題不懂就馬上詢問,這樣,也會失去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在晚自修時也不是說就完全不可以問,可以用筆頭提問法,這樣也可以讓被問的同學留有充分思考的時空。

另外,切記直截了當地問答案萬萬不可取,最好問一些解題思路、技巧效果會更佳。

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學生除了休息等日常生活時間的支配外,其他時間都可用於學習。

一般來說,可以保證10小時左右。但有效學習時間應是一個變量,以及效果的高低也會因人、因地、因時各有不同。

如今,學生之間存在的競爭,是效率的競爭,方法的競爭,一個人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情感、意志、性格、品行都會影響學習的有效性。

因此,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增加時間不是唯一的手段,最佳的方法是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特別是一個人的意志品質。

  • 認識到保證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意義:

注意力是人智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心理學研究表明,有意記憶的效果比無意記憶的效果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有效聽課、有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

  • 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的方法: 

培養對學科的興趣,因為,對越感興趣的東西,很自然會覺得有吸引力,就自然會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興趣產生於需要。

因此,要端正學習的態度,明確學習的目的,使自已保持有較旺盛的求知慾。

那麼,對不感興趣的東西,除了去培養興趣的努力外,關鍵是發揮意志力的作用。

另外,有一個良好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再次,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培養良好的情感,平時不要小看文體活動,儘量做到勞逸結合。

有錯必改才會進步,訂正錯題有時僅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學問學問,不懂就問,但不是問答案,而是去問解題的思路,問後再去總結自己錯的原因,查漏補缺,猶未為晚

學習計劃可分這長期、中期、短期,一天的學習計劃應屬短期計劃,它應該與長期、中期計劃相一致,如在某一時段學什麼應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因此,一天的計劃應是根據當天的實際情況,是對中期計劃的局部調整,是對具體學習內容在有限時空中的科學安排,針對此計劃內容少。

一般不必寫成書面形式,也不必留出整塊時間,可以在睡覺前想一下,或在當天早上考慮一下即可。

任何結果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那麼,你首先得去找一找原因。

找到其原因,不是以努力與否就可簡單下結論。我想你可以用發散思維,比如,你為什麼能把理化學好?為什麼別人能把英語學好?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許從中有所啟發。

另外,根據你多次失利的現實,首先要在心理上消滅害怕情緒,如中國男足要出線一樣,必須克服恐韓症。

另外,需要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努力,不要急於求成,堅持、堅持、再堅持,一定要相信只要有付出必會有收穫。

預習的直接目的是為了能在聽課中提高效果,因此,預習必須做到找出重點與難點。

為此,必須明確內容的思維過程,對其中內容進行理解。有的同學認為預習只是把內容看一遍即可,這是一種膚淺的認識,沒有思考的瀏覽是一種無效的勞動。

為了理解知識點,必須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展開豐富的聯想,回顧一下已學的知識,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同時,想一想新知識與現實內容的聯繫。

在預習過程中,必定會有較難理解或不懂的地方,這時,要動筆記上記號,以便聽課時,集中精力搞懂它。

複習是鞏固知識的過程,同時還要做到溫故知新,特別對以前做錯的地方進行再思考,總結出錯的原因,從而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整理,做到查漏補缺。

比較複習法是最常見的複習方法,把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進行歸類複習,也可把相對的知識點進行對比歸類學習。以上是預複習工作的基本的普遍使用的方法,當然也適合理化的學習,而在具體展開時結合具體內容靈活運用。

你很可能上課目的性不夠明確,有趣時能集中精力,無味時,就會走神。

因此,首先得做好預習工作,明確上課有許多該聽的東西,聽課時儘量做好筆記,緊跟老師的講課思維,甚至用批評的眼光去聽課,找出老師講課的優缺點,上課時有一點壓力未嘗不可,當然,也需要意志力的參與。

洞悉高中生的煩惱和釋惑!

你會花時間,會不斷地做習題,敢於吃苦,如果能吃苦加巧學必定會有較大的進步。

對你來說抓重點非常必要,計劃是必需的,但你原先的計劃需改進,時間可減少點,讓一點時間去活動一下。

題目也得有所選擇,要牢牢抓住典型題目,那怕一節課做一道題,只要去深深地去體味它,思考它,記住它,今後如能舉一反三,這比粗做十道題還強。請試試看。 

能看懂書中的內容,並不一定能深刻地理解它。初次看懂書中的內容,往往還只停留在表面,既使真正懂了,也不等於你已經記住了它。如果已記住了它,也不等於你會運用它。

因此,有些題目不會做是可以理解的。一般來說,學習可分為三個層次,即識記-理解-運用,理解是關鍵,只有理解才能很好地記住它。

只有理解才有可能靈活地運用它,而運用離不開記憶,更需要理解、訓練,做作業就是運用的過程。

如果連記憶關、理解關都未能攻破,自然過不了運用關,更何況運用是一般原理到具體實例的運用,其中也有一些技巧,只有在不斷訓練中提高的自己解題能力,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洞悉高中生的煩惱和釋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GgknmwBvvf6VcSZBf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