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4小時出結果!泉州市疾控中心,實地揭秘冠狀病毒檢測技術

2020-01-29   無線泉州

或許,大家會心存疑問:這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是如何檢測出來的?檢查準不準確?那麼今天,就和記者一起來聽聽泉州市疾控中心專家的專業解讀吧!

成功確認病毒「身份」

為準確檢測打下重要基礎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用專業術語來說它屬於套式病毒目、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是一類具有囊膜、基因組為線性單股正鏈的RNA病毒,可分為α、β、γ、δ四個屬。

引發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身份」已被確認:它的中文名稱是新型冠狀病毒武漢株01,分類學為2019-nCoV, 屬於冠狀病毒β屬。該病毒於2020年1月6日被分離出。之所以被稱為「新型」冠狀病毒,是因為此次武漢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一種以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屬於和SARS、MERS不一樣的新分支。

成功確認病毒「身份」,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礎。到2020年1月7日,經相關病毒分型監測,實驗室檢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獲得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

在揪出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的「元兇」後,國家相關科研機構迅速研發出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隨後進行了技術優化,以便更快速檢測出病毒。

爭分奪秒防控疫情。該檢測項目的開展,有效地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快捷靈敏的檢測,有效加快了疑似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進程。

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投入使用,極大提升了各地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能力。

24小時堅守崗位

最快4小時可以檢測結果

我市的醫療機構,在規範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工作的基礎上,採用優化後的檢測試劑盒,對全市發熱門診隔離治療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採樣監測。如有武漢旅行史,並有感冒、發燒等呼吸道症狀,可到定點醫院就診,由定點醫院組織專家進行會診,根據患者情況決定是否採集標本送檢,各疑似病例標本送至市疾控中心進行一步檢測確認或排除。

從1月21日晚上10點開始,泉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始對各縣(市、區)送檢的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測。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9個人迅速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這是某縣送來疑似病毒性肺炎患者標本

「科室每天都要與病毒、細菌和各種病原微生物打交道,所以我們自稱『毒王』。」在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科長鄭友限以「調侃」的口吻向記者介紹自己的工作內容。

樣本交接

據鄭友限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發生後,他們堅持24小時待命制,保證第一時間完成樣本檢測、第一時間出具檢測報告。為保證檢測過程的生物安全,科室所有檢驗人員在進入專門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負壓實驗室)(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防護水平,分為生物安全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實驗室,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適用於操作對人和環境有中等潛在危害的微生物以及病毒核酸檢測)前都要做好三級防護,一般完成一次標本的檢測至少需4小時左右。

消毒進入實驗室

「負壓實驗室裡面比較悶,噪聲較大,實驗時需要精力高度集中,一次檢測下來整個人都筋疲力盡。」鄭友限說,疫情就是戰場,春節期間全員在崗才能確保第一時間開展標本檢測,實時監控疫情,給患者一個很好的治療指導。「大家能過好年,我們就算是過好年了。」

微生物檢驗科成員黃曉偉26日凌晨4時才完成一組樣本檢測,27日白天又堅持來上班。他是外地人,本來計劃今年春節帶著妻子、孩子回老家過年,疫情發生後,黃曉偉第一時間返回崗位。面對採訪,黃曉偉說得最多的是「這是我們的工作」、「樣本檢測不能被耽誤」。樸實的話語,讓人肅然起敬。

全副武裝對樣本進行檢測

截止1月28日8時,省市專家組結合臨床表現、流行病學史和病原學檢測結果綜合判斷,確認了13例患者。


懷疑感染要不要檢測

請看這裡

泉州市疾控專家針對市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和記者一起來看!

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典型症狀是什麼?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通常患者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狀少見。大約半數患者會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少部分患者可快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

二、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該怎麼檢測?

患者就診後,經過臨床醫生評估,如懷疑感染將採集呼吸道標本送至市疾控中心進行檢測。

三、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泉州市衛健委溫馨提醒,防範新型冠狀病毒:少出門,少聚集;戴口罩,講衛生;勤洗手,勤通風;打噴嚏,捂口鼻;有症狀,早就醫。


(來源: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