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許知遠與時代女性的私人對話

2019-11-01     禿頂少女裘千尺

​新一季《十三邀》開播了,許知遠又回來了。熟悉的人,熟悉的風格,但是最新一期來了一位特別的受訪者——陳沖。為什麼說陳沖特別,是因為許知遠這次真的遇到知音了。

而且這不是單箭頭的關係,昨天,陳沖在微博發了一篇長文,講述了她和許知遠的心心相惜。

文章中滿是陳沖對許知遠的欣賞,陳沖說,從第一次採訪到現在近兩年的時間裡,兩人也只見過兩回,但是許知遠似乎已經成了她的一位老朋友,這就是難得的志同道合。

觀眾看著可能其實有點難以置信,在當代社會,人人「討厭」的許知遠怎麼會受到了陳沖這樣的喜愛與褒獎。

許知遠,一個頑固的知識精英分子,一個渾身是刺的採訪者,這是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他不喜歡這個充斥過度娛樂信息的淺薄世界,總是毫不掩飾地帶著自己的疑問和偏見去審視,然後用近身肉搏般的姿態去碰撞。

他覺得對於女人來說,美貌可以是通向一切的捷徑。

他覺得女人一孤獨就會需要愛情的倚靠。

更是犀利地指出娛樂行業是淺薄的。

他在鏡頭前大膽承認對明星的偏見。

跟哪個嘉賓聊得不暢快也會直率吐露。

就這樣,許知遠在受訪者那裡收穫了呼之欲出的敵意,在網絡上則收穫了赤裸裸的嘲諷。他怎麼不會知道自己的處境,但他甘願當一個靶子。

問其原因,正如《十三邀》開場白所說:「唯有更開放的對話、更多元的思考,才能追尋一種兼容之道,以兼容之道編織意義之網。」

他是高冷自持,但他也固守本真;他是很執拗,但他卻真實。正是有這麼一個人帶著偏見出發,那些偏見才能要麼被打破,要麼被再次印證。

許知遠「冒犯」,女性「反攻」,正是有這些一來一回的衝撞,許知遠才真實地揭開了這些女性不為人知的內心。人設在他這裡不值一提,他要的是那些從未被發掘過的隱形人格,而這一部分或許是最新鮮最有魅力的。

許知遠覺得俞飛鴻是一個很有秩序感的中國傳統女性。

但經過一聊天,我們發現俞飛鴻原來也有兔子急了會咬人的時候。

許知遠無法理解俞飛鴻會演《小丈夫》這種俗劇,步步追問她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是俞飛鴻不慌不亂,她就覺得這種劇沒什麼不好的。

《十三邀》:許知遠與時代女性的私人對話

《十三邀》:許知遠與時代女性的私人對話

作為演員,她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多去嘗試,不站在一個高度來評價。

至於許知遠關心的情感生活,俞飛鴻表示她並不依賴愛情,不會依附任何一個人。在觀眾心中那個溫柔恬靜的俞飛鴻,在《十三邀》中搖身一變成為了獨立睿智的新時代女性。

林志玲,一個帶著娃娃音的優雅女神,她同樣在大眾心中是個很規範的人,幾乎沒有行差踏錯的時候,永遠小心翼翼。因為外表太過美貌,內涵被忽視,就是花瓶一樣的存在。

但是經過和許知遠的對話,我們知道林志玲原來嚮往著古希臘羅馬時期社會的自由度。

在有良好教養的外表下,她也有滾燙的慾望。

她最滿意的社會角色不是演員,不是模特,不是主持人,而是「志玲姐姐」,因為這個角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與正能量。

李宇春,一個超級偶像,一個時代符號,永遠那麼酷,那麼淡定的她竟然在鏡頭前是不適的。

她害怕人群,舞台上、創作上熱情似火,但她本身沒有那麼旺盛的生命力。

甚至是對於自己偶像這個身份,都產生了質疑。

甚至看起來憤世嫉俗的許知遠,和李宇春一相比,骨子裡其實是一個樂觀的篤信進步論的人。李宇春對於偶像的填詞都是貶義的,質疑、生意、忍辱負重,而許知遠全部是褒義,信念、價值、大放異彩。這樣的強烈對比難道不是更能展現受訪者的內心?

《十三邀》:許知遠與時代女性的私人對話

這些女性自帶充滿光環的「人設」,許知遠對此也很欣賞,明明欣賞但他卻要硬著頭皮想要「毀掉」她,去探究她更真實更複雜的內核,引導其展示給大家,從某種層面來說,他也是幫著女性撕掉社會賦予給她們的標籤。

說到底,我們從來不曾真正了解一個人,對別人的評價也只是自己感受或者是通過外界的影響形成的片面認知,這其實就是偏見,只是你未發覺而已。正如許知遠所說:「每個人都是帶著成見來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帶著成見,那你對世界根本就沒有看待方式。」

通過這些對話,我們能看出許知遠對於真實的追求和複雜性的喜好。

還有他欣賞對自己有清晰認知,並能與自己共處的人。

在這些受訪的女性中,我們能明顯感知到他對張艾嘉的偏愛。

首先,張艾嘉足夠複雜足夠神秘,她身份多重,在不同年代都有突出的符號——演員、歌手、導演、作家。頭銜眾多,她是怎樣做好每一項工作並從中尋找平衡的呢?

其次,她坦誠。愛情教給她的事,她不會否認,反而感激。

最後,她豁達。許知遠對她也有這樣很具有挑戰性的提問,但她哈哈一笑,對一切很坦然。

除了第二季的張艾嘉,還有這一季的陳沖,這樣有故事的女性都能夠和許知遠有更深入的碰撞。

陳沖和許知遠的對話很大膽,犀利程度和許知遠可以說是棋逢對手。

18歲的陳沖被封為百花獎最佳女演員,在事業巔峰的時候,卻選擇了遠赴美國留學並隻身一人勇闖好萊塢,在兼職中謀生計,在爛片中求生存。出國給她帶來了爭議,多部影片中都有裸露鏡頭,給她本人及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但更重要的是,出國也給她的三觀帶來了巨大衝擊。習慣了在國內套路式表達、受集體主義驅使下的她,來到美國後突然發現人應該有個人意志,自己來去評價對錯。

看了外國電影,她才醒悟原來英雄在死亡前也是會怕的,這樣的人性是不能抹殺的。

沒有自我意志,就沒有道德底線,就不懂得擔當,這種意識的覺醒在同時期的中國是不存在的。

所以,她不後悔出國受苦的選擇,因為掙扎拓寬了她的地平線。在和許知遠的對話中,我們會發現這兩個人自己的語言體系與觀點有著一致性,許知遠終於找到了共鳴之人。

她承認自己演過爛片,而且那些爛角色對她來說是最具挑戰性的。

許知遠說他的幸福感來源是一個人的時候,陳沖給予了肯定,「最好的事情就是一個人發生的」。

許知遠總有文人騷客對這個時代的焦慮,陳沖何嘗沒有。她認為當今社會有兩件事影響著年輕人的創造力,一個是年輕人明明追求真實感,但卻熱衷P圖,把真實的質感抹殺掉,這樣的矛盾令人費解。

另外一點是泛濫的娛樂化。創造力是需要在單調的環境下產生的,當你感覺悶的時候,想像力就來補充了,創造就產生了。但是現在的社會,我們每一秒都被各種信息刺激著,失去了獨自深思的機會。

50+的陳沖,60+的張艾嘉,許知遠偏愛這樣洒脫有厚度的女性。但其實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在他這裡都能看到閃光點,她們有著屬於她們這個年華的特點。

許知遠採訪了二次元的年輕人,他們有正常的生活,但同時也沉迷於二次元的世界裡,隔絕著外界的喧囂。這其實也代表著20+的孩子們都在學著適應這個社會的規則,他們被迫成為了大人,但心中也有自己的反叛,渴望守住心底的那份純真、自由。

許知遠採訪了35歲的李宇春,這樣一個成熟的時代偶像其實也有自己的恐慌、悲哀。30+的女人們啊,她們已經很好地融入進了社會,稜角慢慢開始被磨平,一切趨於穩定。但是她們也有自己的疑惑還未解答,焦慮伴隨著她們,隨時準備做出人生的大變革。

許知遠採訪了40+的姚晨、俞飛鴻、林志玲,她們被外界稱作「知性女神」,是因為歲月增加了她們人生的厚度。但是40歲的女人們真的就已經平和維穩了嗎?不,經歷過世間起起伏伏的她們,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可怕的了,活出真實的自己才是她們信奉的硬道理。

相比來講,50+、60+的黑木瞳、陳沖、張艾嘉好像和許知遠氣場更合得來。這個年齡段的女人們,真正學會了生活,真正理解了生命,真的有故事、有經驗可以同你訴說。可她們真的已經無欲無求了嗎?我想也不是,自律還是伴隨在她們一生的優良品質,奮鬥仍在繼續。

我們不可改變的是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不停的變老,青春一點點逝去,但是像陳沖這樣經歲月沉澱的女人,會更有故事,更有人格魅力。許知遠問陳沖歲月對她意味著什麼,陳沖的回答是歲月讓她可以炫耀。這是多麼獨到的觀點,多麼積極的影響。

有人說,姜文是國內最會拍女人的導演,就連風情萬種的許晴都說姜文讓她慚愧做女人。同樣,我也想說許知遠是最會聊出女人的,他摒棄了外界對她的一切認知,甩掉那些套路式的問答,用自成一派的風格,對對面的人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慾,打破砂鍋問到底般的去探索真實。

這種大膽不是每個人都有,可以說,在和許知遠的對話中,這些女性更加可愛、迷人又真實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DhuJ24BMH2_cNUgFh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