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羅斯福同學,他最後一分鐘爭持,把美國拖入太平洋戰爭!

2023-05-04     雲夕客

原標題:他是羅斯福同學,他最後一分鐘爭持,把美國拖入太平洋戰爭!

他是上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和學者之一,他是中國文藝復興之父,他一生獲得過36個博士學位,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他是國際影響力第一人,他最後一分鐘的爭持把美國拖入了太平洋戰爭,挽救了中華民族!他是誰?他就是胡適!

作為中國近代學界領袖,他曾立誓「二十年不入政界、不談政治」。他拒絕了北洋政府請他做官的要求,也回絕了汪精衛請他做教育總長。1938年,胡適在法國時,蔣介石發電報請他做駐美大使,胡適也想再度回絕,這距離他立誓已經過了整整二十年。電報還沒發出去,蔣介石的催電又來了,胡適認為大戰爭是不可避免,國家在危難之中,有所驅策,義何敢辭。胡適終於接受了蔣介石的邀請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

九一八事變後,胡適當時認為中國沒有現代化,中日國力相差太遠,主張積蓄力量,暫緩與日本決戰。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胡適認為「和」已經無望了,他預言在不遠的將來有一場太平洋戰爭,中國或許可以翻身。沒想到他這次有了親手實現這個預言的機會。

胡適即將出任駐美大使時,海外各大媒體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特別引起了日本的高度緊張,日本官方刊物《日本評論》曾發表評論說,日本必須同時派出三個人出任大使,才能抵抗住胡適。三個人分別是文學獎鶴見佑輔、經濟學家石井菊次郎和雄辯家松岡洋石。胡適出任駐美大使,正是國內戰局最為糟糕、危急的時期,日本已經占領了大半個中國。胡適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讓美國與日本交惡,爭取美國民眾的支持。

胡適在美國四處奔波,相當活躍。胡適當年在美國留學時候就與羅斯福是同班同學。他與美國學術界、政界、經濟界都有廣泛的接觸,他逐漸融入了美國主流社會,他在各種集會上發表演說。胡適的最拿手絕活就是宣傳,演講。胡適當年在美國留學期間,為了練習演講,甚至耽誤學業,被扣了獎學金。胡適使美期間,做了200餘場演說。選擇這種策略,是基於他對美國民主體制的了解,他知道如果沒有美國民眾的支持,羅斯福是不可能介入戰爭的。

胡適通過演講讓美國民眾知道,中國抗戰犧牲極大,但決不投降,援助中國符合美國利益。他曾多次拜會美國總統羅斯福、國務卿赫爾、財政部長等美國主要官員,成功地爭取到了國際援助。胡適的演講對美日關係構成了巨大威脅,特別是胡適在最後一分鐘的爭持,導致了美國和日本談判破裂並爆發了太平洋戰爭。胡適最後一分鐘爭持是怎麼回事?

根據美國最新解密透漏,在1941年,美國和日本兩國政府開始秘密談判中國與西太平洋的局勢,為了對付胡適,日本派來了野村與來棲兩大高手在華盛頓執行談判任務。胡適知道消息後,立即上陣應戰。在總統羅斯福和國務卿赫爾兩位決策者之間展開攻勢,防止美國在關鍵時刻損害中國利益。美國在與日本談判中為了美國自身的利益,已經簽訂了妥協草案。中國抗日戰爭已經堅持4年,「苦撐待變」幾乎達到了極限,如果再沒有外力介入,中國後果將不堪設想,日美達成的協議把中國推向了崩潰的邊緣。

1949年9月24日,由於胡適的堅決要求,國務卿赫爾接見了胡適、英國等四國大使。在胡適的強烈要求下,赫爾出示了臨時妥協的美方定稿。胡適看後,極為憤怒,真想當場暴打赫爾一頓。危急之中,胡適立即要求見羅斯福總統,同時請求英國首相邱吉爾,告知日美妥協草案。

邱吉爾具有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經過反覆權衡採納了胡適的建議,他致電美國總統,明確表示英國反對美國在緊要關頭與日本妥協。由於英國方面與胡適的強烈反對,美國高層經過慎重考慮,意識到了錯誤,於11月26日決定撤銷與日本妥協方案。這就是胡適「在最後一分鐘強烈爭持」的由來。

1941年12月7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發生的當日,胡適正在紐約慷慨激昂地演說,羅斯福打電話約胡適速到白宮來見面,羅斯福說:「胡適,那兩個傢伙方才離開這裡,我把不能妥協的話堅定地告訴他們了,你可即刻電告蔣委員長,太平洋隨時可能發生戰事,可能是在關島或者菲律賓」。此時,羅斯福只說對了一半,戰事是發生了,但不是菲律賓與關島,而是美國本土。胡適剛離開白宮回到大使館,就接到了羅斯福的電話。對方用激憤顫抖的聲音說到,胡適,方才接到報告,日本海空軍已經在猛力襲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的序幕就此拉開。

幾年後,美國著名史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畢爾在一書中把胡適視為日記偷襲珍珠港的罪魁禍首。畢爾所言未免太過誇張,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胡適當年接受大使職務,便是為此一「大事」而來的。胡適在大使任內,運用一切方式和力量推動美、日交惡,是眾所周知的,他一心一意要把美國帶進太平洋戰爭,使中國可以有翻身的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9f059c0bd77cc092da3c75de9456a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