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洞裡的糧食被挖了,老鼠會用什麼方式自殺?

2022-09-19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老鼠洞裡的糧食被挖了,老鼠會用什麼方式自殺?

我小時候喜歡纏著奶奶講故事,奶奶經常說道,在他們那個年代,本就缺衣少糧,奈何自己辛苦墾種的糧食,還不是自己的,要想生活有所改善,在冬天去挖老鼠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奶奶說道,在大豐收的秋天,老鼠會大量囤積糧食,它的洞裡堪比「小金庫」,只要找准了挖,沒準能打個牙祭。同時,奶奶也叮囑道,萬物皆有靈,老鼠雖可惡,但人要有憐憫之心,最好不要將老鼠的存糧全部拿走,否則它會上吊自殺的。

小時候,天真無邪,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我們的足跡,想到討厭的老鼠,居然會為了糧食自殺,著實有趣,心中早已按捺不住,約上幾個老表,就準備去和老鼠來一場「美麗的邂逅」。

有一次讓我記憶猶新,頭天晚上大雪紛飛,第二天的積雪漫過膝蓋,我們在梯坎上各種挖,洞雖多,但沒見一隻老鼠,好巧不巧,正要放棄時,一個洞口有鮮土,年長的老表一看就是老手,他斷定這個洞,就是我們想要找的洞。

我們揮舞著鐮刀和鋤頭,三個人忙活了一小時,整整挖出了一個縱向深度達1.5米的大坑,我不由感嘆,我挖野山藥時,也沒這麼費勁。可當我們看見洞裡的全部景象,眼裡都透露著饑渴的目光時,才知一切都值得。

洞裡有兩隻大老鼠,它們張牙舞爪,目光兇狠,嘰嘰直叫,進退無門,誓死戰鬥,老表二話不說,鋤頭敲下去,一隻當場喪命,另一隻落荒而逃。解決了大老鼠,窩裡的幾隻小老鼠一鬨而散,瞬間不見蹤影。

鼠洞裡錯綜複雜,每一個洞都是隔開的,似乎有什麼規律,而老鼠的「糧倉」才令我們最驚訝,老鼠把帶回的食物全部進行了分類,紅薯和花生是單獨倉,稻穀和玉米粒一個倉,碼放的整整齊齊,讓不喜歡疊被子的我們,頓時汗顏無地。

都怪老鼠做得太好,讓我們心生妒忌,我早已把奶奶的話忘得一乾二淨,三下五除二,老鼠的「家當」,就被我們洗劫而空,裝了整整一籃子。我們可不敢吃沾過老鼠唾液的食物,紅薯喂了豬,其它喂了雞,心裡樂開花。

兩天過後,我突然想起奶奶叮囑的話,老鼠不會真的上吊自殺了吧?我不由自主地來到現場,定眼一看,瞳孔瞬間放大,洞口不遠處的樹枝上,真有兩隻上吊自殺的小老鼠,它們掛在那裡,只剩下皮毛和少許肉,我頓時在心中默念了幾個阿彌陀佛。

當時,我真的以為老鼠上吊自殺了,害我內疚了很久,可當我無意間發現一個現象時,我才破解了老鼠上吊自殺的真正秘密。

老鼠洞裡的糧食被挖了,老鼠真的會上吊自殺嗎?

老鼠喜歡有備無患的日子,在冬天來臨時,即便洞裡塞滿了食物,它們也喜歡出去溜達,以求提高生活品質。它看似偷走了人類的糧食,實際它也沒轍,都是為了生存,人類只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抨擊它,難道我們挖走它的糧食,就是對的?

動物也有生命,只是人類太殘忍,就好比我,小時候靠一把彈弓,每逢寒暑假,穿梭于山地之間,不知道有多少鳥類的亡魂,倒在了彈弓之下。我也是為了改善生活,打個牙祭。第二年冬天,我打鳥時,偶爾發現新大陸,才揮去了老鼠上吊自殺的內疚。

那是一隻伯勞鳥,我見它在枝頭上不停地啄,我準備好石子,瞄準後正準備彈出去時,我發現它吃的食物居然有尾巴,好奇心使然,我驚飛了它,走近後撇下樹枝一看,居然夾著一隻小老鼠,小老鼠的腿還有知覺,顯然,是伯勞鳥把它帶到樹枝上的。

我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就像破了千古懸案一般,原來老鼠並不是上吊自殺的,而是被鳥類動物掛上去的。為了印證我的結論,我從我家大黃貓口中搶下兩隻老鼠,放在一個伯勞鳥的活躍場地,第二天一看,一隻老鼠不見了,一隻老鼠被掛在了樹枝上只剩下皮毛。

伯勞鳥真的能做到,它性兇猛,食肉,嘴大喙尖,鳥爪強健有力,20~30g的體重和18~25cm的身長,就能擊殺大於自己數倍的鳥(比如鷓鴣、竹雞等),在鳥界中,「小猛禽」、「鳥中屠夫」,是它打拚出來的名聲。

不光是老鼠,伯勞鳥還喜歡把螞蚱,蝗蟲,蜥蜴,麻雀等小動物掛在樹杈上啄食,威風八面,我猜想,它在地上啄食抓獲的小動物,估計有失它「猛禽」的風範。看來,老鼠並不是上吊自殺,而是它人有意為之。

糧食被挖了,老鼠不會上吊自殺,它會用其它方式自殺嗎?

老鼠是恆溫動物,也可架不住沒住處,要想挖它的糧食,勢必要搗毀它的整個洞穴,失去領地和食物的老鼠,四處逃竄,它可不像人類一樣,去鄰居家能暫避風頭,逃竄的老鼠,不光人人喊打,連其它老鼠也一併喊打,其它老鼠可不想在冬天分一杯羹。

寒風凜冽,老鼠沒了家,也沒一件像樣的衣服,人類的家中又有貓,普天之下,居然沒它容身之所。老鼠想起昨日的輝煌,十分鬱悶,它頓感無力,失去方向,人生無望,只有怒火攻心,氣死算了。

科學研究發現,老鼠的氣性非常大,它無法接受一念地獄的現實,你想想,自己辛辛苦苦攢了一個秋天的糧食,就這樣被挖走了,就好比千萬富翁,一夜之間一貧如洗一樣,抑鬱是肯定的。

科學家認為,此種情況下的老鼠會得抑鬱症,導致行為出現異常,面對又冷又餓的處境,老鼠會放棄抵抗,很有可能會趴在某處一動不動,主動「絕食」,直至把自己餓死。

倉鼠就是代表,我曾經養過倉鼠,一次惹它生氣了,趴在窩裡一動不動,好幾天不吃不喝,我以為它死了,就給埋了,沒想到沒死,它居然破土爬了回來。由此可見,當老鼠的糧食被挖時,它極有可能會選擇絕食來自殺。

曾經發生過幾百萬隻老鼠集體自殺的奇觀

1994年,傳聞新疆有幾百萬隻老鼠不可思議地集體自殺了,這瞬間引起了國際動物界和生態學家的關注。經鑑定,自殺的老鼠叫歐黃鼠,據一位水閘管理員回憶,他在管轄範圍內就打撈出了30萬隻歐黃鼠屍體。

通過動物學家們深入研究,大家普遍認為,歐黃鼠集體自殺的目的性很明確,這是種族繁衍過剩的結果,出於保護物種的需要,年輕力壯的歐黃鼠會排斥年長和年幼的歐黃鼠,後者走投無路,只能自殺,而排斥卻是為了保證充足的食物供應,達到生態平衡。

如果老鼠全部消失,對人類會有影響嗎?

顯然影響非常大,眾所周知,小白鼠是科研實驗的絕佳對象,在醫學領域上,可以說有了小白鼠的無數次犧牲,才換來一味良藥。科學家看中了老鼠壽命短,繁殖周期快這一特點,這無疑加快了實驗結果出具,提高了科研速度,在分秒必爭的醫學界,搶得市場先機尤為重要。

另外,無論是代謝類型,還是生理病理,亦是遺傳基因,老鼠和人類都存在較高的純合度,眾所周知,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的血緣關係較近,且不知,老鼠能和靈長類動物相媲美。

而老鼠不挑食,少生病,飼養成本低,如果用靈長類動物做實驗,就好比前段時間的實驗猴,10萬一只,都供不應求,哪像老鼠,白送都可以。老鼠的經濟成本低,個體適中又便於存放和攜帶,還能在短時間內培育多個品種,是科研實驗的不二之選。

如果老鼠滅絕了,相信很多良藥的研究將變得遲滯,面對病毒橫飛的現實世界,早一秒研究出良藥,就像早救下成千上萬人。

延伸閱讀:其它動物的「特殊」自殺方式

鸚鵡的模仿

鸚鵡表演好了是喜,表演砸了就是悲,曾經一人飼養一對雌雄鸚鵡,一天,雌鸚鵡目睹了雄鸚鵡重傷而亡的整個過程,隨後,雌鸚鵡模仿雄鸚鵡掙扎的所有動作,固執地將自己器官啄傷,最後它成功「自殺」。

螳螂的交配

雄螳螂為了繁衍自己的後代,犧牲很大,體型上,雌螳螂是雄螳螂的兩倍有餘,它進食的頻次比較高,在交配時,找不到食物充飢的雌螳螂,就會把雄螳螂從頭部開始慢慢地吃掉,由於螳螂的動作神經在腹部,就算被吃了,也會完成繁衍的任務。

蜜蜂的自衛

蜜蜂是暑假支配我的三大夢魘之一,曾經去掏馬蜂窩,差點就把我送走了,殊不知,蜜蜂沒了刺就不能活了,它的刺針連接著毒腺和內臟器官,蜇人後,刺針的倒鉤掛住人體皮膚,同時也會拉出器官,最後白白送命。

長痛不如短痛

1845年,倫敦某河流有一隻黑狗試圖跳河自殺,路過的人將它救起,不料它一心向死,多次跳入河中,最終自殺成功。再比如白蟻,當它們遭受天敵攻擊受傷後,深知自己命不久矣,會選擇自爆的方式黏住敵人,以求同歸於盡。

總結

自然萬物,和諧共生,其樂融融,動物們心思單純,老鼠作為人間四害之一,人人喊打,其實它也是無辜的。

老鼠洞裡的糧食沒了,換做是人,也有可能想不開,但老鼠一般不會採取上吊自殺的方式,「絕食」餓死才是它的方式。

最後,作為一種上億年的古老物種,老鼠的存在,源於自然,也將歸於自然。其實,人類何嘗不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9b6a1e6a3269350fda74aa7eb0ce6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