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是沒逃過,黃渤的這滴淚

2023-12-08     視覺志

原標題:終究是沒逃過,黃渤的這滴淚

曹保平導演,黃渤和周迅主演的《涉過憤怒的海》終於上映了。

看之前,小視一直以為它是類似《烈日灼心》的犯罪片。

看之後才發現,犯罪片只是它包裹在外的皮,家庭倫理片才是它內里的血肉。

《涉過憤怒的海》劇照,下同

票房破5億,豆瓣評分7.6,不論票房還是口碑,大眾都已經給了不算太好的答案。

在小視眼裡,《涉過憤怒的海》不算是今年最好的國產片,但一定是最真實、最扎心的那一部。

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些什麼,藉以反哺生活。

今天這篇,小視不止聊電影,也聊親密關係中那些經常被人們所忽略的問題。

真心建議大家都去聽聽黃渤的這聲怒吼。

在某種程度上,它揭示了我們(和孩子)何以變成今天這樣。

也預示了,我們(和孩子)日後會變成怎樣。

PS: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爹不容易」

電影一開篇,是漁民老金(黃渤 飾)開船出海捕魚。

辛苦捕魚,不是為別的,是為了供女兒娜娜在日本留學。

「小娜有今天,得謝謝你啊。」

「咱這個爹,當得真不容易啊。」

一起捕魚的漁民很羨慕老金,覺得他有一個非常有出息的女兒,經常對他這麼說。

老金早年離婚,他跟前妻顧紅沒少因為娜娜的歸屬問題吵架,不過是爭搶著把孩子推給對方。

最終,娜娜跟著他一起長大,老金自認為對娜娜很好,給她過生日,給她看病,教她學游泳、跑步鍛鍊身體。

娜娜

如今娜娜學業優異,理所當然成為他的驕傲。

用老金自己的話說:「我這輩子不就活個閨女嘛。」

在中國社會裡,這是普遍存在的一種價值觀念,類似老金的父母更是數不勝數。

他們秉持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點,拼盡全力供養,希望子女能夠出人頭地。

一旦子女真的出人頭地,便成了對父母最大的鼓勵。

因為這昭示著他們經歷的所有苦難都是值得的,而子女的所有成就,都是他們的功勳章。

但曹保平狠狠戳破了這一點,或者說,他不否認這點,但不能只有這點。

就像余華說的那樣,苦難就是苦難本身,沒有任何一種苦難值得歌頌。

噩耗很快傳來:娜娜去世了。

經日本警方初步調查,她身中17刀,每刀都不致命,死亡原因是流血過多,且去世之前與多人有過性行為。

得知消息的次日,老金喝得酩酊大醉,一邊說著女兒死了,「自己得疼」,一邊蜷縮著身子,瘋狂用頭撞牆。

但他真心愛自己的女兒嗎?

最初,老金得知的消息是女兒已經失聯六天。

在前妻和女兒的朋友面前,他表現的很自責,因為女兒在六天前給他打過電話,可他掛了。

可一旦身邊沒有親友,無需掩飾自己後,他的反應是什麼?

拍自己在女兒大學門口的遊客照,而且不止一次。

第一次,是戴著墨鏡裝酷。

第二次,覺得情緒不夠到位,還擺了個咧著嘴大笑的pose。

你甚至可以腦補出,他將照片發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跟眾多漁民同行們炫耀。

在他看來,女兒的失聯根本不算什麼事,了不起就是叛逆期到了任性一把。

到了停屍房,老金更是原形畢露。

看到女兒娜娜的屍體後,他下意識的反應不是問殺人兇手是誰,也不是為女兒的遭遇痛哭。

而是抑制不住自己的生理反應,跑去屋外恨不得把苦膽都吐了出來。

吐完後,他還用外套擦拭地上的嘔吐物,生怕前妻等人發現。

一個不知捕殺了多少萬條魚、見慣了鮮血的漁民,一個敢因為違法捕魚跟外國海警干仗的漁霸,一個自以為愛女兒的父親,看到女兒的屍體後,吐了。

有比這更令人想吐的事嗎?有。

不再用頭撞牆後的老金冷靜了下來,開始向他人訴說。

訴說自己拉扯女兒長大有多不容易,訴說女兒小時候有多皮實,也訴說自己失去女兒的痛苦。

別人給他倒杯酒,他也不忘先灑在地上,以示對女兒的祭奠。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祭奠都是倒滿杯酒,但老金只倒了一點兒,剩下的酒,被聞到酒香味的他喝了。

老金懷疑娜娜的男友李苗苗是兇手,發誓必須要弄他,於是開始了一場千里追兇。

他持刀在李苗苗父親的豪宅里大鬧,在地下室里揮舞著衣物縱火,把女兒被強暴的視頻一再拿給別人看,暴打所有傷害過女兒的人……

但女兒對於他,只是一個功勳章,是自己爛俗生命的燦爛延伸,象徵意義高於實際意義。

他對於女兒的愛,基於倫理與血緣,而不是出自內心。

比起愛女兒,他更恨李苗苗們,毀了自己當爹的機會。

「他還是個孩子」

與老金、顧紅一方放養式的教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烈(祖峰 飾)和景嵐(周迅 飾)。

他們對兒子李苗苗的教育是溺愛式,不管李苗苗干出什麼出格的事,他們都可以原諒,並對他乾的所有事兜底。

7歲,李苗苗用鞭炮炸青蛙炸到滿身是血,原諒;9歲,李苗苗在醫院打鬧弄掉奶奶的呼吸機插管,原諒;再大些,李苗苗玩蹦床把同父異母的妹妹弄癱瘓,原諒;成年後,李苗苗在日本把娜娜「害死」,兜底……

李苗苗

他們也的確有兜底的資本。

李烈是知名地產老總,可以在警察面前大呼小叫,指導他們辦案;景嵐,可以拿槍給李苗苗防身,一個電話直通大使館,給李苗苗快速搞定出國簽證。

儘管電影沒有明言,但我們也能大致猜測出,這是個什麼層次的家庭。

細究兩人的教育方式,其實也有著一絲不同。

兩人早年離婚,李苗苗跟著李烈生活,但由於母親的死和小女兒的癱瘓等一系列事情,讓他對李苗苗有一種刻骨的恨。

他甚至盼望著李苗苗去坐牢,去死,但將李苗苗送往地獄的人不能是自己。

因為他還有年輕、美麗的二婚妻子,有大把資產可以揮霍,有大好人生值得享受。

電影中有一處閒筆,是警察到他們家抓縱火的老金,非常想上樓去拜訪一下景嵐已經退休的父母。

由此不難推測,李烈和景嵐的婚姻存續時,他處於劣勢地位。

他對於李苗苗的「溺愛」,本質上是一種妥協。

「不這麼干,還能怎麼辦呢?」的思維一旦占據大腦,它能發出的唯一聲音就是「算了」。

景嵐在李苗苗還很小的時候選擇離婚,自以為虧欠兒子,所以想盡其所能彌補。

不管是「不小心」害死了李烈的老母,還是「不小心」將李烈的小女兒害癱瘓,她都選擇為兒子兜底。

老金持刀行兇在前,惡意跟蹤在後,但她就是敢上老金的車,對老金說自己的兒子「還是個孩子」,這裡面可能有點誤會。

「還是孩子」這四個字堪稱箴言。

它既是一切惡童與巨嬰的護身符,又是一切非正常家長在溝通時的保護傘。

哪怕是片中戲份最少,看起來最正常的娜娜的母親顧紅(閆妮 飾),也不是個合格的家長。

她十多年前就對娜娜不屑一顧,在娜娜死後看起來比老金要負責,但也只是滿足了自己和社會,對一個母親對基本的期待。

在片中,娜娜和李苗苗的結識、相愛,包括最後的遭遇,很大程度上受到過cosplay的影響。

對於這一二次元文化,老金等父母都表現得很是陌生。

但其實,這些父母才是cosplay的專家。

他們在扮演「優秀父母」時無師自通,且出神入化。

重新養自己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里如此寫道:「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這句話,可看作是《涉過憤怒的海》中一切悲劇的開端,也是現在部分年輕人拒絕結婚生子的理由。

比如娜娜的死。

老金一直以為李苗苗是殺害自己女兒的兇手,但他並不知道,那17刀只是娜娜身上有形的傷口,她身上還有更多無形的傷口。

這所有無形傷口中最大的一道來自老金,它橫亘在心臟上,經年累月,歷久彌深。

比如李苗苗瘋批人格的養成。

母親景嵐常年不在身邊,父親李烈明顯偏袒二婚的小女兒。

他所能想到的得到更多愛意的方式,就是惹禍。

比如娜娜和李苗苗的戀愛。

李苗苗的出現,其實是對她親密關係的一種彌補:既然親情不靠譜,不如試試愛情?

很多人吐槽說,她因為一個小小的生日蛋糕就愛上李苗苗,過於簡單。

但抖音上有一則花絮顯示(未被剪進正片),她小時候過生日時,曾邀請一些同學來家中作客。

可等了好幾個小時,答應給她過生日的老金還是沒有出現,同學們失望離去,娜娜則沉入更深的深淵。

這一情節的刪除,雖然有礙於我們理解娜娜。

但在學游泳、跑步等方面,老金對於娜娜情感需求的忽視已相當明顯。

娜娜在女僕店等餐館兼職,在後廚瘋狂刷盤子。

「刷兩百個盤子會不會好一點」,本質上是想洗去老家的魚腥味,洗去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傷害。

但最終,她失敗了。

小時候,她在柜子里,一遍遍畫著太陽;長大後,她還在柜子里,一遍遍畫著太陽。

只不過這次,她用的是血。

在日語課堂上,老師教娜娜「喜歡」和「愛」的區別:喜歡是單方面的,而愛是雙向奔赴的,比如父母對我們的愛,並讓娜娜用「愛」造句。

大特寫鏡頭懟在娜娜臉上,她一連重複了三次「愛」,試圖造句。

但最終,只造出了一句「愛,沒有」。

在芳草地上,娜娜說出了日本「物哀」文化的代表:花開即死亡,凋零即重生。

之後某天,娜娜踐行了這句話,她捅了自己十七刀靜待流血過多死亡,期間沒有向任何人求助。

作為父親的老金知道了真相,在墓地,他把帶來的金元寶等祭奠物品倒在地上,淚如雨下。

即便如此,老金仍舊沒有一絲歉意,只是哭著說「再有下次,咱不這樣了」。

但我想,任何一個重生後的娜娜都不會選擇這樣的「下次」。

電影上映後,有多少人不以為然,就有多少人大呼真實、哭到破防。

一個不一定對的觀察是,前者往往在愛意中長大,而後者往往擁有過不健康的親密關係。

但我無法理解的一點是,人們為什麼對後者有這麼大的惡意。

覺得是他們活該,是他們沉浸在過往的傷痛中無法自拔,自怨自艾。

現如今,在年輕人中很流行的一句話叫「重新養自己」。

去買小時候玩不起的玩具、去玩小時候不能玩的遊戲、去遙遠的地方旅遊、去看偶像的演唱會,以期靠自己完成代償。

誠然,有許多人從各種苦難中走了出來。

但我至今仍然記得《海邊的曼徹斯特》中那句「我走不出來」。

朋友,如果你看到這裡,真心想對你說一句,「走不出來」不是你的錯。

「請你務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萬次毫不猶豫地救自己於人間水火。」

也想對所有人說一句,溝通與尊重沒有那麼難,讓我們給彼此一些空間。

別用自以為的愛,給自己愛的人帶去傷害。

8 / Dec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李尋歡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96a1aeab326cf699d0aa35a3ba744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