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的河南酒

2022-05-31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委屈的河南酒

委屈的河南酒

供圖/視覺中國

要論喝酒歷史哪家長,河南排第一,誰能不服?

9000年前,古老的先民已在中原大地懂得了醉的滋味。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含酒精飲料殘留物,在河南賈湖遺址被發現。

中國第一支考古學文化,以澠池仰韶命名。仰韶文化廣泛流傳的小口尖底瓶中,留有穀物發酵的痕跡,讓人浮想先民們圍瓶咂酒的情景。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佳句,流傳了千年。《說文解字》在字裡行間,註解著杜康空桑造秫酒的傳奇。

孔子把酒問禮於老子的故事,至今為鹿邑渦河之畔的人們樂道。「古宋河」的酒香中,藏著人們對先賢的敬仰追思。

歷朝歷代,河南也都是重要的產酒中心,曾誕生過許多有史可查的名酒。宋代張名臣的《酒名記》中,記錄了北宋末年全國270多種名酒,其中汴京及周邊中原區域內的名酒不下60種。

然而如今提起河南酒,卻總有些 意難平

河南省政府於2017年發布的《河南省酒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提到,「省產白酒占我省消費市場不足30%,全國100多家白酒企業在我省設立辦事處」。

《2018年中國食品企業品牌力指數報告》顯示,全國白酒品牌力前20名中不見豫酒身影。目前19家主要的白酒上市企業中,河南省白酒企業不占一席。

生長在人口多、市場大、歷史悠久、交通便利的河南, 豫酒為啥不出名

究其原因,河南的酒也許有點兒委屈:

身處產糧大省,本不缺釀好酒的「家底兒」。

曾是制曲界的「華強北」,卻被近代災荒拖了後腿。

「實心眼兒」支持試點,蓄勢正待覆興。

全文5562個字,圖(表)25幅,閱讀約需8分鐘。

委屈一:

產糧大省

河南本不缺好酒「家底兒」

去年12月,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1年糧食產量數據。在突遇洪澇災害的情況下,河南省糧食總產量仍 穩居全國第二

這並非新鮮事兒。在 近十年的糧食產量排名中,河南 從未退出前三名

河南全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73%,全國排名第17。面積雖不大,但糧食產量保持霸榜,河南省的產糧「性價比」屬實是很高了。圖為豫東平原的大片田野。

供圖/視覺中國

在糧食產量排行榜,河南這個千年老二,總是比產糧「老大哥」黑龍江差一點。黑龍江省面積大約是河南省的三倍,但其實兩省農作物播種面積基本持平。在有些年頭,河南甚至還略多一些,播種面積達到全省總面積的 88%,簡直逆天。

這說明,河南省的 土地利用率極,實有耕地面積1億多畝,居 全國第三位

農田一望無際,正是收穫的農忙時節。

供圖/視覺中國

這個優勢,離不開山與河的塑造。

河南以「河」冠名,絕對名副其實。

人們通常以為,河南嘛,主要就是黃河。 其實, 在河南境內,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是淮河。並且,中國的七大水系,有 四個都流經河南,分別是 黃河水系、淮河水系、海河水系和長江水系

放眼全國,僅此一家。

河南地勢西高東低。 西部山地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東部平原多在100米以下。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河南位於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到第三階梯的 過渡地帶

太行山南麓與秦嶺東麓在豫西步步交匯,黃河從中奔涌而下,正巧在這裡「下了個台階」。

黃河在河南西部的山嶺間奔流。

供圖/視覺中國

淮河由河南境內的桐柏山發源,一路東去,干支流密布在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而發源於伏牛山的白河、唐河是長江支流,將南陽盆地沖積成平原。

地勢高差,河流沖刷沖積出深厚的平原,發育成潮土、砂姜黑土、黃棕壤、褐土等主要土壤類型。

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規定,土壤質量可以分為5個等級。河南省評分三級以上的土壤面積,占耕地土壤面積的 近六成。這部分土壤,土層深厚、平整,沙粘適中,養分相對豐富,十分適宜耕種。

由此,河南形成了 五個核心糧食生產區域,除了西部和北部的少部分山地,基本上覆蓋了整個河南。

易旱、缺水,是大部分人心中的「河南印象」。 其實河南有著豐富的地下水儲量。因為處于山地到平原的過渡地帶,也讓河南有機會生成 「地下海」

1959年,地質工作者經過勘察,認為存在「華東地下海」,地下水靜儲量達到7萬億噸,大約是7條長江的徑流量總和。

一半以上的河南都在華東「地下海」範圍內。

西南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為低山丘陵區,就像河南的補水器。這裡多分布著 石灰岩,岩性脆,有裂縫,雨水沿裂縫下滲,補給平原區的地下水,加上河水、雨水的補充,河南地下水儲量可觀。

據2015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的《中國自然資源圖集》顯示,河南省地下水可開採資源量為155.89億立方米,約等於地下藏著 15個蓄滿水的小浪底水庫,擠進全國 前十

小浪底水庫蓄水量約10億立方米。

供圖/視覺中國

不僅儲量豐富,且容易開採。在6米以內深度的地下水, 占平原面積的82.5%。打井灌溉,發展農田水利,十分方便。

過渡地帶的地質特徵,讓河南有了天生優異的糧倉基因。家有餘糧,釀酒不慌。以1915年為例,河南省酒類製造商戶有6627家。其時,河南設有100多個縣,平均 一個縣就有60多個酒類商戶

在如今河南的17個地級市和1個省轄縣級市中,分布著90多個當地知名的白酒品牌,構成河南的現代白酒版圖。

進入「國酒地理」公眾號回復「 河南」,即可獲取 高清加料版《河南省白酒江山圖》

委屈二:

曾是制曲界的「華強北」

卻被近代災荒拖了後腿

曲為酒之骨。酒麴是一杯好酒的起點。歷史上的河南,就曾是酒麴生產基地。

風吹麥浪有多美,也許只有河南人最能體會。

河南省鞏義市,北宋第七位皇帝哲宗趙熙的永泰陵坐落於此。陵前的石像生被麥田包圍。

供圖/視覺中國

自古,小麥就是河南地面上的主要糧食作物。近年來,河南小麥產量更是一騎絕塵。 播種面積第一,產量第一,連續10年在全國各省排名中穩坐冠軍,甩第二名一條街。

小麥是 製作酒麴的重要原料。

純用小麥製成的麥曲,如今主要用於釀造黃酒。

攝影/韓培傑

修煉成制曲業的「華強北」,河南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北宋時的東京汴梁(今開封一帶), 擁有當時全國最大的酒麴製作中心——「都曲院」,由官府專營。這可是 一本萬利,一年只售賣酒麴一項的課稅收入,就抵得上當時整個汴梁城全年的商稅總額。

明清時期,官府每年為防止黃河與運河泛濫,要花大力氣修築堤壩。耐腐性強、材料易得的 高粱秸杆成為北方河工主要的築堤材料。阿桂曾在一個月內要了將近6萬噸高粱秸稈,才能滿足河工使用。

高粱,籽粒可以用來食用和釀酒,秸稈可以換錢。明代中期之後,河南開封等地甚至形成了交易河工秸稈的物料集中供應地。 高度的商品化,刺激著黃淮海的農民,多種點高粱。(點擊高粱,了解更多高粱與中國白酒的故事。)

這就不難理解,河南為什麼能在清代, 成為燒酒最盛的「北方五省」之一

河南有通衢之名,清代時就驛路密布,水運發達,形成了以開封為中心,以洛陽為輔助的水陸交通網。糧食、酒麴等貨物通過這些路線在河南集散,並由此發展出許多繁華的水陸碼頭、商貿市鎮。

但這種「地利」,反而讓河南在近代遭受深重苦難。

「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自古兵家必爭,近代以來,更是戰亂頻仍。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為例,據不完全統計,1912年-1927年間,河南省共發生了62次兵變。

1938年11月9日,京漢線花園口附近,日軍從被國民黨軍隊破壞的鐵路橋通過。

供圖/fotoe

抗日戰爭時,河南是主戰場。1941年,日本占領了豫北、豫東、豫南30多個縣,並不斷襲擊國統區。一年365天,日軍對河南國統區空襲了292次。

除了硬炮火,還有軟刀子。抗戰時期,日本在河南屯兵不下十萬。日軍在淪陷區的每個縣大量強購小麥、雜糧、花生等食糧,並強制徵收田賦,「永城兩年來天旱歉收,每畝平均只收小麥五十斤,今被敵偽征去四十四斤」。

當時,還有一場更大的災難籠罩著河南。

1941-1944年, 河南大饑荒爆發。那幾年,河南連年遭受水災、旱災、蝗災、風災、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循環往復,此起彼伏,不給中原大地留一絲喘息的機會。根據國民政府1943年發布的《河南災情實錄》統計,全省3000萬民眾中,受災1500萬以上,因飢餓而死的百姓達300萬。電影《一九四二》中的畫面,恐怕不及歷史真實的萬一。

電影《一九四二》片段。逃荒的流民衣衫襤褸,你還認得出這是國立老師嗎?

戰亂和災害造成耕地減少,大量大車、騾馬等生產工具被摧毀,最終導致糧食大規模減產。在這一時期,河南的小麥、高粱的種植面積和產量 斷崖式下降,小麥產量平均只占戰前的37%。一直到1946年才逐漸恢復戰前水平。

對於傳統釀酒業來說,一向是就地取材。小麥、高粱等主要釀酒原料的減產,直接影響著釀酒業的發展。但在一份1933年各省酒類產量的統計表中,曾號稱「北方五省」的河南,白酒、黃酒、果酒加在一起,產量不超過5萬石。

1933年在民國諸年中還算豐產。在接下來的災荒年份,河南釀酒業的境況可想而知。

在近代一場接一場的災難中,給河南留下創痛最深的,要數 花園口事件

1938年,國民黨第一戰區決定在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以水代兵」,阻擋日軍西犯,造成黃河歷史上第一次人為改道。河南全省三分之一的耕地被淹。

在接下來的9年里,黃河年年泛濫,形成了長達400多公里的黃泛區,其中河南豫東黃泛區面積占整個黃泛區的60%。

供圖/fotoe

「緊水沙,慢水淤,清水鹼」。受河水流速的影響,離決堤口越近,沙質土面積越大。在整個黃泛區,豫東地區土壤沙化的情況最嚴重。主要產麥區如中牟、尉氏、開封、西華、扶溝等,良田沃土都變成了沙灘河汊,盛產小麥的黑土不少成為新沙地。

黃河水漫過,改變了大地的樣貌。圖為花園口河灘。

攝影/李英傑

黃泛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加劇了自然災害。1938年以後,泛區內水災、蝗災、風災等自然災害接踵而來, 一年數災 , 連年不斷, 拖了恢復生產的後腿

委屈三:

實心眼兒」支持試點

蓄勢正待覆興

新中國成立後許多年,河南還被困在黃泛的陰影里。 而這段時期,正是「中國名酒」標杆地位確立的關鍵階段。

1952年,第一次全國評酒會舉辦,評選出中國白酒的「四大名酒」。在此後1963年、1979年、1984年先後舉辦的第二、三、四屆全國評酒會上,「八大名酒」、「十三大名酒」相繼誕生。

河南統統缺席。

直到1989年最後一屆全國評酒會上,寶豐酒和宋河糧液, 終於躋身 「十七大名酒」榜單。只是此時,在「名酒」品牌建立的賽道上,河南已經遲了太久。

建國初期評出的「名酒」,大多在近代已經形成嚴格的工藝操作程序,從選料到加工,按照一定的規程辦事,釀製出的產品才會具有穩定的品質和獨特的風格。但近代以來的河南,經歷一次次的摧毀、重來,許多傳承,早就隱沒在歷史的塵土中。

河南某酒廠工人正在攤晾高溫蒸餾後的酒糟。

供圖/視覺中國

在新中國釀酒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河南 曾奮力追趕過,卻最終陷入「尷尬」。

業內有一句公論: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白酒是靠試點起家的」。1950年代以來,全國開展了大小十餘個白酒試點工程。 河南曾經廣泛參與其中。比如, 1957年,河南抽調從業人員參與四川永川試點的小曲酒操作研究; 1964年,參與汾酒試點工程; 1965年,河南科技人員加入煙台試點工作組……

這些技術人員,從全國各地帶回先進的生產經驗,幫助本地酒廠提質增效。但是,學的雜了,也就稀釋了本地技藝的特色。 品牌繁多的豫酒,像是草原上百花齊放,卻始終沒能生長出一棵參天大樹。在2020年中國酒類100強中,河南僅占6席。這河南6強的產值加在一起,沒超過300億。

河南許昌,一家超市工作人員正在理貨。來自全國各地的白酒產品琳琅滿目,擠滿貨架。

供圖/視覺中國

但,這是一片潛力無限的酒業熱土。根據2021年京東消費和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11.11酒類消費數據來看, 河南白酒消費者的占比是最高的,當地有超過60%的消費者喝酒會選白酒。2021年,河南省白酒市場容量已超過600億。 河南人好酒的名聲,真金白銀地體現了出來。

這樣極具包容力和市場潛力的地方,自然是「兵家必爭」。全國各地的品牌湧入,使得豫酒與它們短兵相接。

周圍強手林立,本土品 正成長。酒在河南,真的挺難。

不過,路還很長。 河南酒從未放棄成長,一直探索突圍。自2017年開始的轉型已初見成效,本地白酒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連續2年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2021年,河南發布《河南省白酒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21-2023)》,持續助力本地酒業發展。

大河潤養,賦予河南深厚的文化積澱。逝者如斯,中原大地經歷了太多滄海桑田。今天的河南已是日新月異,相信未來的豫酒一定更有滋味。 守正創新,保持特色,還會迎來下一個高光時刻。

到那時,請端一杯河南的酒,咂摸著說一聲 「da%uED勁」,忍不住夸一句 「真中」!

向下滑動查看

進入「國酒地理」公眾號回復「 河南」,即可收藏 河南白酒江山。來看看,有沒有你記憶中的河南酒?

對於河南酒的未來發展,您有怎樣的真知灼見?

歡迎來文末評論區留言討論!

... The End ...

審稿專家: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楊勤業

河南省酒業協會副會長、總工程師 趙書民

本文創作團隊

策 劃:阿沛

撰 稿:宋宋

圖片編輯:黃棠

制 圖:小小、雅瓊、kiki、袁夢、張晨、Phil

製圖指導:@我就是個畫地圖的

設 計:北極車厘子

實習編輯:劉芳冰

參考文獻:

陳琳. 中國古代飲酒器造型研究. 南京林業大學, 2009.

高書傑. 北宋東京酒業述析. 浙江工商大學, 2017.

郭旭. 中國近代酒業發展與社會文化變遷研究. 江南大學, 201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2013年發掘簡報. 考古, 2017(12).

李冰. 「中原大饑荒」與鄉村社會. 安徽師範大學, 2011.

李玉瑞. 豫酒品牌文化傳播研究. 鄭州大學, 2020.

馬相金. 民國時期我國酒業的發展及其分布特徵. 唐山師範學院學報, 2011, 33(3).

馬相金. 歷史地理視角下的中國酒業經濟及酒文化研究. 南京師範大學, 2011.

任彧等. 河南省糧食核心區耕地生產能力空間分布特徵研究. 安徽農業科學, 2018, 46(22).

任圓圓等. 河南省成土母質與土壤空間分布多樣性的特徵. 土壤學報, 2019, 56(6).

王小靜. 1942-1943年河南災荒研究. 山東師範大學, 2006.

魏克循. 河南土壤.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吳志遠. 清代河南商品經濟研究. 南開大學, 2012.

肖楠森. 華東「地下海」. 南京大學學報, 1959(2).

熊子書. 全國新工藝白酒試點與發展. 釀酒科技, 1997(1).

徐有禮等. 略論花園口決堤與泛區生態環境的惡化. 抗日戰爭研究, 2005(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8bb0bbd222ae425e158594c333169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