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講風水

2023-03-19     餑餑聊星座

原標題:老師講風水

風水在中國是歷史悠久玄術之一,稱堪輿。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場的能量。

風是元氣和場能,水是流動和變化。風水相地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彌地相、古稱堪輿,它是研究環境與宇宙的規律,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風水的創始人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興起於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早期的風水主要有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

風水的釋義,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自然形勢,如地脈、山水的方向等的體系。

何謂的「風水」,從古至今給風水下定義者不計其數,可歷史上給風水最早下定義的為晉代的郭璞,《葬書》中有云:「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可見風水之術即是相地之術,核心即是人們對居住或者埋葬環境進行的選擇和宇宙變化規律的處理,以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風水又有陽宅和陰宅之分。

風水指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方向、水流、山脈等形勢。就生者之屋宅而言,謂之陽宅;就死者之墳地而言,謂之陰宅。「風水」的好壞能決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禍福。

舊題 晉郭璞《葬書》:「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可以追溯到悠久的遠古時代。

「形法」與「理法」:風水「形法」主要為擇址選形之用;「理法」則偏重於確定室內外的方位格局;此外,還有「日法」用於選擇吉日良辰以事興造;「符法」為補救各法選擇不利的措施。

中國風水學按照應用對象:又分陽宅風水,即陽宅相法,專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擇址布形;陰宅風水,即陰宅葬法,專司死者的陵墓墳冢的擇址布置。

風水對於住宅所處環境不同,又有所謂井邑之宅、曠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區分,如三元風水應用上,又各有所側重。對於曠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與周圍自然環境關係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則因其外部環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並舉為用。

風水的形勢派,注重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氣派,注重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等相生相剋理論,並且,建立了一套嚴密的現場操作工具羅盤,確定選址規劃方位。

風水無論形勢派,還是理氣派,儘管在歷史上形成了眾多的實際操作方法,但是,都必須遵循如下三大原則:天地人合一;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剋。

風水理論是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

古代風水書中說:「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是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這是把住宅人性化,說明格局搭配得當,對住宅與人都是很重要的。

天地人合一:風水貫穿在傳統建築活動的各個過程。從選址規劃、建築單體、園林小品、室內外裝修設計到施工營造,幾乎無所不在,從現代房地產品牌策劃角度來說,以現代居住區建築布局進行風水規劃,應首先樹立幾個風水觀點:太極泛存觀;場氣萬有觀;場氣導引觀。

太極泛存觀:城市,村鎮,庭院,建築、住宅,房間……都是一個太極,只是層次不同而已。

住宅建築布局,既看其自身的太極,也要看建築組群的太極,建築群布局,應以地形方整、太極完整為宜。不宜缺殘某部分建築的位置。建築地段布局應十分注意太極圖的場氣效應,慎重選擇空地,建築群組團內的小遊園綠地,應選在中心地段,並應有建築小品布置。

在住宅設計中,一幢住宅也不宜缺角。住宅樓層內部各戶不宜交錯分戶,造成各戶平面缺殘某角。

場氣萬有觀:風水的五大要素是龍、穴、砂、水、向,其本質是氣。尋龍,捉穴,察砂,覓水,定向,是在於察尋適於人體的吉氣,避開不利於人體的煞氣,趨吉避煞,在於對氣的趨避。物物之間存在場,氣來自場。現代科學已初步察證,人體有場氣,植物有場氣,建築物有場氣、萬物之間皆有場氣。恰如萬有引力一樣,場氣也是萬有的。一幢建築可以無足輕重,但如組成建築群,場氣可能劇變。

場氣導引觀:風水之氣,是宇宙場氣、地球場氣、地域場氣、建築組群場氣、植物場氣和人體場氣的統一場氣中的氣。宇宙、地球、地域的場氣,為大場氣。

大場氣,虛處來,實處止。陽宅多選在類似盆地、半盆地(山環、山灣)中,這種地域,土肥水上,宜於民生,利於接納大場氣。

場氣的性狀,是螺旋式運動的,任何局部某一層次的螺旋式運動的場氣,都是宇宙大環境的一部分。

理氣為地球不斷地轉動,整個地球、太陽系乃至宇宙的氣場每天、每年都不斷地變動,形成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風水方位,這種根據「時間」變換去選擇風水方位的學問,就是「理氣」。而對於時間的掌握,就要靠天文曆法。

在風水的運用中,要準確而又熟練地掌握干支曆法,可以說是一種基本功。

風水自古以來,干支歷一直為官方和民間所普通認識,應用於天文、風水、命理、選擇術和中醫等學科上,並為歷朝官方黃曆所記截。

三元九運是古代人民劃分大時間的方法。先人們發現太陽系各大行星的運轉會對地球上的自然和人事現象產生影響。

以180年作為一個正元,每一正元包括3個元,即上元、中元、下元;每元60年,分為3個運,每運為20年,即上元是一運、二運、三運,中元是四運、五運、六運,下元是七運、八運、九運,從而構成了完整的三元和九運體系。

上元一運1864年--188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二運1884年--190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三運1904年--192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中元四運1924年--194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五運1944年--196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六運1964年--198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下元七運1984年--200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八運2004年--202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九運2024年--204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8a7277858a401c31eba818d46f5cb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