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一家商業航天企業在某電商平台上架一款名為「亞軌道飛船體驗服務太空艙2027年首飛」的商品,並在電商直播間以100萬元的價格售賣,預售價5萬元,不到半個小時商品被拍走。據介紹,這是由國內一家商業航天公司推出的亞軌道旅行項目,面向大眾公開售賣同類商品在國內尚屬首次。
國內首張船票已賣出
將於2027年起飛
旅程由星雲-1火箭承運。此次僅出售前2名載人飛船船票,全款定價150萬元,直播間到手價100萬元。24日18點20分,兩張船票在直播間剛一開售,便顯示商品已經售罄。
2027年,購票的太空旅客將乘坐飛船完成亞軌道旅行,看到地球的壯麗曲線,還能體驗失重的感覺。整個旅程約12分鐘,乘客將坐一個高約4米、直徑3.5米的載人艙,艙內配置6扇全景舷窗,每次可搭載6名乘客。
飛船將穿越100公里高的卡門線(地球大氣層與外太空的分界線),乘客將在至少5分鐘內體驗失重狀態,看到地球的壯麗曲線,隨後飛船通過傘降方式返回地球。網友:發朋友圈定位在哪兒?
據悉,發射前相關企業會對消費者進行專業培訓,在確定發射前會正式支付尾款。合同生效後,旅客因個人原因,可以提前半年免費改簽一次。該商品於24日晚售出下架後,寶貝頁面顯示還可以加入購物車,於11月23日0時開售。
整個飛行過程大約十分鐘
享受失重的狀態
這是國內首張太空旅行船票,由深藍航天推出的亞軌道旅行項目。所謂亞軌道飛行,就是搭載一枚可回收火箭一子級加飛船載人艙的組合火箭,抵達100公里以外的外太空再返回,不會進入地球軌道。
「太空旅客屆時可乘坐飛船穿越大氣層,經過地球與宇宙的交界,看到地球的壯麗曲線,在到達對地軌道後,可以解開安全帶,在空中吃一個漂浮的蘋果,或喝一杯漂浮的水,享受失重的狀態。」該商業航天公司董事長霍亮介紹,乘客能體會到乘坐飛船和火箭上升進入太空,進入太空之後的失重,從飛船中返回地球的下落,以及最終回到地表的全過程。整個飛行過程大約十分鐘,大約有4分鐘至5分鐘的時間,乘客處在失重的環境中。
「軌道太空旅遊,不管你去不去空間站都要形成環繞地球『一圈一圈『飛行的軌道,就要把太空飛行器加速到每秒7.8公里以上的速度,目前只有大型的火箭能夠做到這一點,要消耗幾百噸的推進劑。即使未來我們實現了火箭的完全可重複使用,幾百噸推進劑的成本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承受的。而對於亞軌道太空旅遊,只需要加速到一公里每秒多一點。」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主席楊宇光表示。「在整個的飛行過程中,你會感受到火箭加速過程中的超重,以及火箭加速結束以後以自由落體上升和下降過程中,微重力漂浮的美妙感覺。以及即使是在白天也能夠看到漆黑的太空以及地平線是弧線的形狀這樣一些美景,這些景色和感受只有航天員才能夠體驗到。」
商業太空旅行和神舟飛船有哪些不同?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主席楊宇光介紹,無論是商業太空旅行還是正式天體往返運輸任務,從技術基礎上來說是基本上一致的,主要差別在於航天員的選拔訓練標準以及操作層面的一些適應工作等。對於商業太空飛行尤其是太空旅遊來說,只要你能出得起錢又能夠滿足最基本的安全方面的要求,你就可以進行這樣的飛行。數年前,載人飛船太空旅行在美國等國已經實現。2021年,英國維珍銀河第一次開啟商業旅客前往太空旅行,僅僅兩周後美國的藍色起源也開啟第一次商業太空旅遊。同年,馬斯克用他的「龍」飛船帶了四位乘客進行了三天的軌道「太空」旅遊。
而在正式的國家任務中,航天員的選拔是極其嚴格的,無論是身體條件、心理素質還是業務能力、操作能力等各方面都是極為嚴格、優中選優,核心目的是確保任務的成功。「和昂貴的軌道飛行相比,亞軌道飛行並不需要『繞著地球飛』,因此作為商業太空旅行而言成本相對低很多。」
「能回得來嗎?」
深藍航天:確保大家能夠安全返回
普通人進行太空旅行都需要哪些要求?深藍航天將如何確保亞軌道商業旅行的安全性?對此,深藍航天董事長霍亮在直播間回應稱:「整個太空艙就是一個巨大的逃逸艙,一旦發生危險可以迅速脫離,通過安全傘下降到地球。人的生命是最關鍵的,所以我們要確保大家能夠安全返回。中國在載人航天方面,一直保持了100%的成功率,這是我國航天技術和工程能力的體現。」
他進一步解釋稱:「在安全性方面,我們的飛船和火箭在設計上有著多重冗餘措施。火箭在每次飛行前會經過數百次測試,確保它能夠圓滿完成任務。同時,載人艙也具備多重安全保障措施,例如艙體邊緣配備發動機,上方配有降落傘艙,這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實現逃逸功能,確保乘客的安全。」據悉,18歲至60歲之間,且通過專業健康檢測標準的人群均可購買太空船票。此外,到時候飛船上將在乘客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布置攝像頭,將捕捉在太空旅行的精彩瞬間。
楊宇光表示,發展商業太空旅行項目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除了能讓普通人進入太空,讓大眾了解太空,也有利於探索科學技術、有利於探索發展不一樣的「太空旅行」商業模式,對於商業太空旅行市場的良性競爭也是一件好事。如今的太空旅行依舊是賣方市場,如果普通人想要以相對低廉的成本實現太空夢,就要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引入更多競爭。讓太空旅行最後真正成為我們普通老百姓能夠考慮的一件事兒。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胡玥姣 綜合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每日經濟新聞、介面新聞、深藍航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