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人形機器人視頻在網絡走紅。視頻中,這款人形機器人在廚房與主人流利對話,通過理解主人喜好,搭配食材,並烹飪菜肴;在工廠完成掃碼包裝、物流搬運、沾錫工序等任務,髒活、累活、危險活一舉拿下......讓人有一種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走進現實的恍惚感。
據悉,這款「上廚房,進工廠」的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來自樂聚機器人,在6月21日華為開發者大會(HDC2024)上盤古大模型5.0發布環節亮相,華為常務董事、華為雲CEO張平安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不僅介紹了樂聚夸父人形機器人搭載盤古具身智能大模型後,在工業、家庭場景中的展現出的泛化潛力,還與機器人進行了物體識別、問答、擊掌等互動,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
「盤古具身智能大模型」賦能,「夸父人形機器人」泛化性能顯著提升
此次亮相HDC的夸父人形機器人,系華為雲與樂聚機器人戰略合作以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通過盤古具身智能大模型使得人形機器人在智能化、泛化能力上得到了顯著提升。
目前已經實現人形機器人小樣本下的泛化操作,在工業、家庭場景中展開測試,是人形機器人泛化能力提升的標誌性成果。
據悉,自2024年3月華為雲與樂聚機器人簽署戰略合作以來,雙方就「盤古具身智能大模型+夸父人形機器人」技術路線展開了充分溝通。4月,通過擬定家庭、工業等場景中示範應用案例孵化為探索目標展開了集智攻關,目前研發進程中已經打通了人形機器人數據收集、雲端訓練、部署推理的工作流程,形成了系列工具鏈。
目前,雙方正基於華為雲的算力和AI能力,賦能人形機器人大腦;基於樂聚本體設計和運動控制能力,對機器人小腦和肢體的研發工作展開持續攻關,致力於打造系列pipeline和可複製推廣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及具身智能綜合解決方案,共同構建人形機器人標準數據集、系統和工具鏈。
進入新拐點,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邁向真實「工廠、家庭」
當前,儘管工業機器人技術已相當成熟,但在應對柔性生產需求和泛化性問題時仍顯局限。相比之下,人形機器人憑藉其在工業製造、商業服務和家庭養老等多個場景中的智能化應用,展現出其獨特的"通用+智能"核心價值,這正是其與傳統工業機器人的主要區別。
此次華為雲與樂聚的合作圍繞「盤古具身智能大模型+人形機器人」,在特種、製造業、家庭典型場景下機器人泛化能力的提升進行了市場調研、測試開發和場景驗證,為打造邁向通用場景的人形機器人展開了聯合創新。
在特種、製造場景下,華為雲與樂聚團隊深入一線場景調研,了解到亨通線纜車間中存在招工用工難、非標工序自動化難、部分危險場景安全隱患等業務痛點,例如:線束車間每年生產線纜種類達幾千款,產品需求、工序流程、生產數量複雜多樣無法標準化;電測工序有強壓強電風險,以及沾錫、灌錫等場景下存在有毒有害、高溫強噪等情況。亨通作為線纜行業領軍企業,希望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推進工廠現代化智能化車間建設,解決生產效率、安全性提升問題,完成產線智能製造升級改造。
針對以上需求,雙方進行了技術可行性分析,定義了整體產品形態、任務指標和行動計劃,以掃碼包裝、物流搬運、沾錫工序等做為典型場景進行驗證。
在家庭場景方面,雙方以炒菜、掃地等生活中常見的家務為典型案例,聯動智能家居設備進行配合完成任務。以自動炒菜任務為例,盤古具身智能大模型為人形機器人與自動炒菜機賦能,讓設備間能夠擁有共同的大腦。在盤古具身智能大模型具身Agent框架下,機器人可以自主完成從場景理解、自然語言指令識別、任務規劃的具身規劃,到雙臂協同、自主執行、可泛化操作的具身執行的全流程任務。
「通過『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的融合,機器人具備了自然語言和視覺/觸覺的多模態交互能力、適應多場景的泛化能力,這是之前所不能想也做不到的事。華為雲與樂聚此次基於工業、家庭典型真實場景的探索,對人形機器人推進到場景應用現實意義非常大,上半年樂聚一直在埋頭推進機器人進入到生產生活場景應用,協同生態鏈合作夥伴真正推動行業規模化產業化落地。在這其中除了樂聚自身產品技術不斷更新疊代之外,強強聯合的技術團隊,強需求強適配度的場景都是推動樂聚小步快跑的關鍵因素」樂聚機器人副總裁柯真東表示。
萬億市場人形機器人產業激發市場新活力
當前階段社會面臨傳統產業招工難、人才找工作難的雙重困境,而低人口出生率、人口老齡化將會是下階段不得不直面的社會問題。在國內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將會破局關鍵。
政策方面,2023年,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表示人形機器人將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慧型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同時強調需拓展場景應用,加快在特種領域、製造業典型場景、民生及重點行業推廣,鼓勵企業加強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
市場方面,比亞迪2022年年報顯示,生產工人占比員工總數的78%。假設比亞迪投入生產工人總數10%的人形機器人,按單台機器人20萬估算,僅一家企業就能貢獻88億元市場規模。6月14日,馬斯克在特斯拉2024股東大會上表示,未來的人形機器人和人類的比例可達1:1,總量將可達100-200億台,光擎天柱一項就能帶來20萬億美元的市值。
市場需求、政策支持、資本湧入,將人形機器人關注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時也為產業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但人形機器人能否真的爆發,下階段看的是能否真正進入場景產生可量化價值。
「當前,樂聚的產業化落地也正不斷加速。夸父人形機器人已在高校科研、交通勸導、展廳導覽、家庭服務等場景中陸續上崗實習,此次與華為雲聯創在工業、家庭場景的嘗試標誌著機器人未來有在多場景完成多任務的潛力。」樂聚機器人副總裁柯真東表示。
未來樂聚機器人將攜手「人形機器人+」生態合作夥伴,致力於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和產品創新,打造「像家電一樣便宜,像博士一樣聰明」的人形機器人產品。通過建立行業標準化解決方案,推動人形機器人邁向通用化,讓人形機器人真正服務於千行萬業,便利於人類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