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1年級時數學成績一直只能考80分,在班裡屬於「吊車尾」的聰聰,經歷了一個暑假,在2年級第一次數學隨堂測試里居然考了100分,而且比老師規定的1個小時還提前了20分鐘交卷。這下子,他可成為家長群里熱議的對象了。
「聰聰媽,怎麼才過了一個暑假,他的數學成績就有了這麼大的進步?」、「是不是去哪個厲害的輔導班了?也推薦給我唄,我家琴琴數學成績也需要好好提高了」等消息一直在家長群里出現。而聰聰媽也沒有藏私,直言多虧了給自家兒子報了口算培訓班。而這讓一些家長摸不著頭腦,畢竟數學也不止算數,還有應用題呢!
她又說起正在重點高中上高一的侄子,數學成績從來沒低於120分,發揮出色時還能接近140分。於是她便詢問侄子的學習方法,沒想到孩子直言:「我數學考得好,這多虧了我媽從小就督促我學好口算!」
看到姑姑一頭霧水,他又接著說:「我口算優秀,數感就好啊!比如看一眼就能分辨順序2與數字2的區別。」
又經過侄子的一番解釋,她才明白,其實就是口算讓侄子的抽象思維加強,對「數」的認識更到位,哪怕看不到實物也不影響理解與計算。於是,她多方了解,給兒子報了一個比較老牌的口算培訓班。沒想到,一個多月的暑期學習,兒子的數學果然有了肉眼可見的進步!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口算是數學的入門,但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助力。」而他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為學好口算,確實對數學的學習有著莫大的好處!
學好口算就能學好數學?這3點原因很重要
根據《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大綱》可知,若想孩子擁有優異的數感,良好的計算能力,學好數學,可以從口算、速算、估算等入手。而「新課標」也強調,義務教育階段應重視學生的口算教育,加強估算能力,以助於數學的發展性與基礎性。
原因一:利於提升抽象思維能力
抽象思維能力相當於大腦的圖形處理器,可以決定人是否能做到透過表象認識本質。而口算過程能不斷鍛鍊孩子的大腦思維、強化想像力,抽象思維能力也就得到提升。
如不少小學剛接觸應用題的孩子完全讀不懂題目的意思,無法通過抽象條件理出數量關係,進而數學成績難以提高。而對於抽象思維能力較強的孩子,遇到「6+6」的題目,不需要看實物,腦內就能對「數」有所認知,快速思考答案。
原因二:開發大腦潛力,提升專注力與計算能力
人的大腦里,左腦負責計算、邏輯、推理及判斷等,也被稱作「思維腦」。右腦則因負責想像、圖形、圖畫等被叫做「藝術腦」。而孩子進行口算時,既需要右腦的想像力、圖形認知等功能,又需要運用左腦的推理、計算、判斷等能力。
如此一來,每次做口算便是一次左右腦鍛鍊,促進大腦潛力開發。且要保證口算正確率,更需要孩子專注思考、腦內計算,進而提升了專注力與計算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原因三:提升孩子的「數感」
在數學界,「數感」是一種包含主動、自覺理解「數」與運用「數」的意識與態度的基本數學素養,關乎對「數」的有效理解與運算。因此,一般數學好的人,數感都不會差。
口算也被稱為心算,完成它需要對「數」有一定的理解與運算能力,面對數學問題可以更多樣化、高效尋找解決辦法。而在完成口算過程,不斷理解與運算也是對「數感」的鍛鍊與提升。
從上文不難看出,擁有良好的口算是提升數學素養、數學成績的重要條件之一,也能利於孩子的智力、專注力等方面的提高。這也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大綱》與「新課標」越來越著重強調家長、學校對孩子的口算能力培養。
但從現實情況看來,孩子學習口算過程遇到不少問題,效果也不算理想,甚至打擊了孩子學習口算的積極性。
口算學習也有攔路虎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對於4至7歲,思維由具象轉變為抽象,即從形象的實物變為抽象的符號和數字,往往很難激起孩子的注意與興趣。
若是教學方法單一,只會一直安排孩子不斷重複算題,過於機械化的枯燥過程不僅讓心智發育未成熟,專注力較差的孩子很難靜下心來完成大量算數任務,且沒有成就感更是令孩子感受不到口算帶來的愉悅,更難以堅持認真學習。
還有一點常見的問題是,因為口算需要擁有瞬時記憶來準確儲存信息,而一些孩子瞬時記憶力較差,那麼口算時很容易出現錯誤。如題目明明是69,在列式時卻寫成96,那麼得到的答案必然失之千里。
而除了以上幾點外,因沒有理解口算的算法與算理導致概念混亂不清、只掌握常規算法缺乏自己獨有的方式導致口算能力難以提升、馬虎審題導致出錯率高等也是許多學習口算的孩子會遇到的問題。
枕邊育兒寄語:
口算是學習數學、培養「數感」、提升智力與專注力的有效方法,這也是為何教育部一直提倡家長、老師從小學階段就要注重口算能力的培養。所以,家長在配合老師的教學之餘,不妨與孩子一起通過適合、正確的方法,認真學習,提高口算能力!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