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風情畫,拳拳少兒心。」
說到童年,有一本書不得不提,它就是曹文軒先生的經典著作《草房子》。
棲居水畔的鄉村,驚飛的野鴨群,古荒的丘陵......讓人時刻回憶起童年的酸澀和希冀。
這是一部殘酷也溫情的成人童話。
蘆盪的水,淵靜流深,將愛恨苦難融匯成全,而我們一葦可航。
其中蘊含的多少道理,只在經歷世事後方才得悟,唯余喟然一嘆。
重溫經典,閱歷會賦予我們更豐富的解讀角度。
偏見、冷漠、離別……我終於發現了其中隱藏的幾個人生真相。
油麻地里住著一群鬧騰的孩子,但要數其中最特別的,便是禿鶴。
禿鶴本名叫陸鶴,只因他是個禿子,所以身邊的人都給他起了這麼個外號。
原本禿鶴並不在意,甚至還以「禿」為榮,覺得自己在人群中格外受矚目。
可漸漸地,當他發現,外人對他的關注里,帶著幾分嘲笑後,他再也不願把禿頭展示於人前。
為了遮掩他光禿禿的頭皮,他在大夏天裡戴著厚厚的帽子,結果在人群中更加顯眼。
同學為了捉弄他,搶走他的帽子,掛在高高的旗杆上,讓他難堪。
看著旗杆上隨風飄舞的帽子,禿鶴決定破罐子破摔。
既然大家就想看他的光頭,那他便再不遮掩。
縱使是寒冬臘月,他也不肯戴帽,照樣頂著他那顆鋥亮的頭顱,在校園裡亂晃。
然而,禿鶴的與眾不同,卻也成為了大家心中的一根「刺」。
當你與大多數人出現差異時,他人看你的目光便產生了異樣。
一次,校園舉辦會操比賽,比賽前一天,禿鶴被班主任叫住,委婉地讓他不要參加比賽。
禿鶴聽出了老師的言外之意,他不動聲色應下,卻在比賽當天,出現在賽場上攪局。
他故意在賽場上露出他那光禿禿的頭顱,引得參賽的學生分心,攪亂了比賽。
禿鶴狠狠地為自己出了一口惡氣,卻也成為了學校里的眾矢之的。
從那以後,所有學生看到他都刻意避開,甚至在班級分組時,拒絕和禿鶴分在一組。
沒人願意搭理他,沒人同情他,甚至大家再也不關心他的禿頭。
偏見就像一把雙刃劍,傷人又傷己。
與其拚命想要在偏見中證明自己,不如專注提升,腳踏實地過好眼前的生活。
當禿鶴不再糾結於大家對他的看法時,反倒迎來了柳暗花明的時刻。
學校在排演文藝匯演的節目時,一個重要的角色正巧是禿頭形象,可沒有學生願意為了一個節目「犧牲」自己的頭髮。
就在大家忍痛要放棄這個節目時,禿鶴主動站了出來,表示願意接下這個角色。
最終,在禿鶴的出色演繹下,這個節目為學校掙回了優異的名次。
從他手上輸掉的榮譽,再次被贏了回來,禿鶴也重新得到了全校師生們的認可。
羅翔曾說:「人就是活在偏見中,人的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見的過程。」
生而為人,難免會被貼上各式各樣的標籤。
做好自己,才是對偏見最漂亮的反擊。
如果要論油麻地里最格格不入的人,那一定是秦大奶奶。
秦大奶奶住在油麻地小學的西北角,與整潔寬敞的校園相比,她的屋子矮小狹窄,在學校的邊緣,顯得十分違和。
村裡人多次跟她商討,幫她建房子,讓她換地方住,可秦大奶奶說什麼也不願意。
她堅定地反抗,表示這塊地是她的,她說什麼也不會搬。
其實秦大奶奶並沒有說錯,油麻地小學這塊地在多年前,確實是她的。
當時,她和丈夫省吃儉用幾十年,買下了這塊四面環水的寶地。
可當村裡規劃建小學時,卻看上了她的這塊地。
起初,大家跟她好言商談,用另一塊地跟她交換,但秦大奶奶堅決不同意換。
既然道理講不通,無奈之下,大家只好來硬的。
村裡找來幾個硬漢,強行把秦大奶奶和她的行李搬去新家。
沒了秦大奶奶這個「釘子戶」,學校總算順利建起來了。
可秦大奶奶再次返回來時,看到的卻是自己辛苦建起來的家園被推翻。
那一刻,她的心底對油麻地的所有人,生出了怨恨與冷漠。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冷漠是一把利刃,不僅割傷別人,也將自己與他人的距離狠狠割開。
從那以後,秦大奶奶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去反抗。
她縱容自己養的雞鴨鵝跑進學校搗亂,還時不時以「找雞找鴨」的名義在學校里亂晃。
一次,調研組來學校檢查工作,秦大奶奶的「戰士們」成功搗了亂。
雞鴨鵝們跑進教室里大小便,引得老師和學生頻頻側目分心,最終一堂好好的課付之一炬。
這件事讓秦大奶奶終於揚眉吐氣了一番,卻也徹底引發了大家對她的憎惡。
從此,在油麻地的大人和小孩之間,都流傳著一句話:「不要去搭理這個可惡的老東西。」
人心是衡量萬事萬物的尺度,禁不起冷漠,也禁不起疏離。
你若對他人冷漠,換來的也必是他人同樣的態度。
只有鑿開內心那扇冰冷的大門,才能讓那照進萬物裂縫的光射進來。
油麻地里的小主角桑桑病了,這是誰都意想不到的。
桑桑是油麻地小學校長桑喬的兒子,平時像個皮猴,上樹抓鳥,下海摸魚,沒有他不敢幹的。
在所有人眼裡,這樣一個精力旺盛的孩子,會永遠這麼熱氣騰騰地活下去。
然而,他的人生,卻在六年級那年,被摁上了暫停鍵。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桑桑總是覺得喉嚨不舒服。
等到他再也忍耐不下去時,脖子上已經拱起了一個碩大的腫塊。
桑喬急忙帶著兒子去城裡的醫院看病,得到的卻是兒子即將不久於人世的噩耗。
他們走遍了城裡的大小醫院,收到的都是一模一樣的診斷。
看著父親沉重的面龐,桑桑雖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但隱隱感覺他的生活從此要變天了。
之後的日子裡,他鮮少再和夥伴們一起去鬧騰。
圍繞著他的,是數不盡難喝的藥罐,以及時不時要外出接受可怕的偏方治療。
可一天一天下去,桑桑的病不僅沒好,還變得越來越瘦。
那張曾經充滿活力的面龐,凹陷得只剩皮包骨。
縱使再不經世事的桑桑,此時也終於明白,自己不久後將要去往另一個世界。
可在離開之前,他還想再做一件事。
趁著他的精力尚可,他帶著妹妹去了一趟縣城看城牆。
他爬上一百多級的台階,看著遠方的落日,一點一點往下落。
夕陽逐漸西沉,可桑桑的病卻開始有了轉機。
原來,他脖子上的腫塊並非是不治之症,只是個普通的鼠瘡。
這次事件雖然是個烏龍,卻也讓桑桑第一次學會如何去直面離別。
正如《嚮往的生活》里所說:「告別是成長的必修課。」
曾經說好要一輩子在一起的人,卻在轉身的那刻不再聯繫;
曾經熱氣騰騰的對話框,上一次的消息卻一直停留在幾年以前。
人生這條路,久別重逢是幸運,後會無期才是常態。
許多人註定只是你人生的過客,只能陪你短暫的一瞬。
再美的旋律,終有曲終之時。
來時,用力珍惜,去時,了無遺憾。
常說人生有三大憾事:
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記不清了,也許是我下意識認為,三恨童年太短,而餘生漫長。
「一個人其實永遠也走不出他的童年。」
曹先生在《草房子》的扉頁,早已開門見山,點出此篇題眼。
這本書不只是寫給孩子的成長讀物,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同樣適用於大人,畢竟我們都曾體會過獨一無二的年少滋味。
「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出走半生的我們,何妨再向童年舀一瓢解渴的水,以慰路長。
點個「在看」,做一個溫暖有力的成年人。
作者 | 伊薩卡、媛媛
主播 | 亞楠,電台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人生路長,只有身體無恙,
才能把生活過成想要的模樣。
十點特創【自愈養生營】,
邀請忠於自己,忠於健康的你加入~
營內每天養生知識放送,
專業養生顧問1對1解答,
每周定期養生課程分享,
與同頻養生人一起打卡共勉!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