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預警!
本文會有部分高能畫面
膽小者慎點
萬聖節檔期,是恐怖片集中發大招的時候。
在這場激烈得火拚中,一部名不見經傳的片子脫穎而出。
其實,早在9月份的TIFF多倫多電影節,它就已經口碑大爆。
爛番茄媒體新鮮度100%鮮開!
截止目前已有88家媒體評價。
其中87好評,1差評,仍保持高達99%的新鮮度!
許多知名媒體和影評人都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今年最生猛、生理最刺激、最難以預料的恐怖片之一」。
爛番茄99%,IMDb7.2。
要知道,這個評分放在整個恐怖片界都是相當罕見的。
然而影片上映後排片極少,截止目前票房僅54萬美元。
真的是「口碑大爆猛如虎,一看票房原地杵」。
IMDb
作為恐怖片重度愛好者,探長第一時間驗了貨。
只能說。
片子很下飯,有很多高能畫面(下文將會有高能圖片)。
但片子運氣不好。
「當邪惡潛伏時」
When Evil Lurks
2023.10.27.美國網絡
這部影片是阿根廷導演德米安·魯格納自編自導的第二部作品。
第一部是《詭怪疑雲》,它是2017年的恐怖片黑馬。
導演德米安·魯格納(左)吉爾莫·德爾·托羅(右)
《詭怪疑雲》雖然成本較低,但它構建了一個奇特的恐怖世界觀,還有很多優質的恐怖鏡頭。
甚至被後來的影片模仿(比如2022年年度恐怖片《危笑》)。
但同時也被網友批jump scare(一驚一乍)過多。
《詭怪疑雲》2017
《危笑》2022
導演虛心聽取了網友的經驗。
這部《當邪惡潛伏時》,幾乎沒有jump scare,但依舊邪氣逼人。
《當邪惡潛伏時》
影片生不逢時。
沒有什麼流量大腕,公映時還撞上了同期現象級的《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
被碾壓的幾乎沒有排片,就連北美的朋友都表示要跑幾公里才能找到一個有排片的影院。
可謂實慘。
影片在公映20天後,就上線了Shudder。
觀影攻略
《當邪惡潛伏時》作為一部恐怖片很「特立獨行」。
它是一部「公路恐怖片」。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講述的就是在一個偏遠小鎮,出現一名惡魔附身者的故事。
主角一路驅車逃亡,害死了一堆人……
《當邪惡潛伏時》也屬於驅魔類影片。
在這類影片中它別具一格,另類且新穎。
沒有俗套的驅魔三步驟「誦經、叫名再攆走」,也沒有造型奇特的惡魔,甚至惡魔連名字都沒有。
但恐懼如影隨形,且故事和鏡頭異常生猛,觸目驚心,給人極強的生理和心理刺激。
讓人眼前一亮。
但也有不少人給片子打低分。
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最先出現的資源是「機翻」,那翻譯簡直離離原上譜。
然而有不良博主卻標註「官方中字」。
而影片恰恰有很多信息都隱藏在台詞里。
結果網友看的一頭霧水,劇情稀爛,怒打一星。
實在是冤。
以下人工翻譯來自佬友字幕組
誰懂啊,家人們?
另一個原因則是影片構建的,是一個「反烏托邦世界」。
片中的人物,以及人物做出的決定和選擇都是錯誤的,不幸的。
導演曾解釋說主角設計的初衷就是塑造一個生活的失敗者,他試圖像英雄一樣拯救他人,最後還是在無能中毀滅。
整個故事都很讓人絕望。
如果你能接受這個設定,就會理解影片的邏輯。
但如果不能,你將會非常火大。
因為男主會把恐怖片里能犯的錯誤都犯一遍。
隔著螢幕,你都想給他一拳。
男主
除了這個槽點。
影片繼承了《詭怪疑雲》的優點,又構建了一個新穎有趣的世界觀。
但信息比較瑣碎。
在這裡,探長給大家梳理好了一份觀影攻略。
方便大家更好地欣賞電影。
世界觀·上帝已死
一切都要從12年前說起。
那時米爾塔還很年輕,她的丈夫是牧師,兩人有一座教堂。
但他們並非虔誠的教徒,而是毫無信仰的騙子。
一邊僱傭演員假裝有惡魔,一邊假裝驅魔斂財。
直到有一天,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現第一個真正的附身者,就出現在他們的教堂里。
這個附身者的出現,標誌著惡魔時代的來臨。
在這之前,由於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於上帝的信仰本來就已經很弱。
人們更加現實,更加依賴科技,不再需要代表道德和秩序規範人們行為的「神」。
而上帝存在的來源恰恰就是人們對真善美的信念和虔誠的信仰。
在教堂里出現的惡魔,徹底擊碎人們的信念,整個社會的信仰徹底崩塌。
上帝和教堂的時代結束,惡魔的時代正式開啟。
這也正印證了尼采的那句話——「上帝已死」。
這也是為什麼男主開頭突然憤憤地說出那句讓人摸不清頭腦的「教堂已死」。
因為上帝和教堂,早在12年前就已經死了。
>>>>腐種·惡靈·惡魔·清潔師
附身者出現後,人類和惡魔的對抗正式拉開帷幕。
人們也逐漸知道,惡魔也分類別,惡魔的誕生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被惡魔選中的那個被稱為腐種(rotten)。
腐種的身體會慢慢腐爛,最終從它體內會誕生惡魔實體。
腐種會釋放惡魔的「精神」,像病毒一樣感染周圍的東西。
被感染的生物就是惡靈(evil)。
惡靈可以是被附身的人(possessed),也可以是動物。
惡靈雖然不會變成惡魔,但大腦和思想會被惡魔操控。
謊話連篇,帶來欺騙和殺戮。
惡魔(demon)則是腐種孕育出的邪惡實體。
從腐種到惡魔也就是「惡魔降世」。
每次惡魔降世都會給世界帶來災難。
為了對抗惡魔。
人類中有個專門的職業——清潔師(cleaner)。
他們熟悉惡魔的套路,還有專業的設備來消滅惡魔,清除惡靈。
從清潔師的裝束和設備來看,這是個古老的職業。
清潔師和惡魔的鬥爭早已持續千年,普通人並不知曉。
直到12年前上帝死亡,第一次惡魔現世後,清潔師才被大眾知曉。
類似星盤一樣的設備
米爾塔經歷了12年前的惡魔降世。
那次經歷讓她付出慘痛的代價,也改變了她的一生。
她失去了丈夫,她也第一次見識到自己從未相信的東西竟然真實存在。
她有了信仰,但信仰另一頭的上帝,卻在她有信仰的那一刻死掉了。
於是,她決定成為一名惡魔清潔師。
獨自居住在遠離城市的房子裡,沒有電力,沒有親人。
清潔師像警察一樣屬於特殊的公職人員。
各地會上報疑似腐種或惡靈出現的案件,清潔師則會被派去清除這些「污漬」。
從小鎮警察局工作人員的答覆來看。
有人一年前報案,整整一年後警察局才叫了個清潔師。
說明人類世界被惡魔侵蝕的並不嚴重,尤其在這偏遠的地方,惡魔幾乎不會出現。
同時也說明,人們對道德對秩序仍然淡漠不上心。
社會的價值觀和信仰依舊是一盤散沙。
也暗諷了政府的死板和敷衍
七規則(Seven Rules)
在和惡魔長期的對抗中,人們總結出了7條規則:
不得使用電力照明(惡魔會潛伏在其陰影里)
不得接近動物(動物更容易被附身)
不得拿走它身邊的任何東西(被感染,像病毒一樣具有傳染性)
不得傷害它們
絕對不可以用它的本名去呼喚它們(會召喚惡魔)
不得用火器殺它們(會被立刻附身或死亡)
不要畏懼死亡
七條規則中的每一條,都是血的教訓。
但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惡魔或邪靈,以為它們和七規則都是遙遠的傳說。
只存在於民間流傳的歌謠中。
故事線梳理·逃亡72小時
>>>>潛伏·清潔師之死
!以下解析涉及劇透,建議觀影后再看!
11年後,在阿根廷一個偏遠的小鎮上。
瑪麗亞的大兒子烏利爾出現被附身的跡象,身體開始逐漸腐爛。
母親瑪麗亞上報當地警局,等待專門的清潔師來了結兒子的生命。
但負責的警察沒有信仰,並不相信在這窮鄉僻壤會發生惡魔案件。
拖拉了一整年才叫來一個清潔師。
一年之後。
現在。
也是故事發生的第一夜。
一名俄羅斯清潔師被派來「清潔」掉大兒子烏利爾。
當夜,清潔師卻在森林裡被狙殺,死狀慘烈。
夜晚的槍聲驚動了佩德羅和吉米兩兄弟。
佩德羅和吉米
直到最後,烏利爾的弟弟才承認。
自己曾被哥哥體內的腐種感染,是他殺死了被派來的清潔師,並把屍體剁成碎塊。
碎塊一些喂了豬,一些被他吃掉。
而他所謂失蹤的母親,也已成他胃中的殘渣。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腐種烏利爾床邊會有左輪手槍的子彈。
昨晚的3聲槍響,就是弟弟拿點38左輪手槍偷襲清潔師的聲音。
男主佩德羅和弟弟吉米將清潔師已死的消息告訴了鎮長,但得到的答覆是等待下一個清潔師就好,不要多嘴。
他們和鄰居農場主魯伊斯商量對策。
農場主魯伊斯沒有信仰,他不相信上帝或者惡魔,也不相信政府。
他懷疑這是政府的陰謀,政府想要逼他們離開,低價收購土地。
他決定和男主兄弟倆一起,保護自己的土地。
第二天。
農場主魯伊斯決定和佩德羅兄弟一起把腐種扔到遠方。
誰知半路腐種逃脫。
三人以為事件就此了結,返回家鄉。
傍晚。
惡魔很快就感染了農場上的一隻羊,前來尋仇。
沒有信仰的農場主魯伊斯在挑釁下用槍殺死了惡靈。
惡靈隨即附身了她的妻子。
妻子親手砍死了丈夫魯伊斯,然後又在惡靈操控下自殺而死。
>>>>逃亡·腐壞之地
夜晚。
烏列爾的弟弟前來求助。
他告訴佩德羅兄弟農場主死亡的消息,自己的母親也不知所蹤。
佩德羅兄弟這才知道,這片土地已被深深地腐壞,而惡靈還將繼續潛伏蔓延。
第三天。
男主佩德羅再次做了個錯誤的決定,他決定去城裡接走前妻和孩子,帶他們到一個沒有惡魔的乾淨之地。
沒人能理解為什麼佩德羅要去前妻的家裡找孩子。
就像前妻面對赤身裸體的佩德羅對編劇發出靈魂拷問:你為什麼闖入我家?
逃離惡魔之地兄弟兩人,如今成了惡靈的傳播者。
前妻家的大狗接觸了男主的衣服,被感染成為惡靈,一口咬下女兒。
導演稱阿根廷對於兒童參與電影拍攝有嚴格的規定。
比如不可以拍攝血腥暴力鏡頭,兒童每天工作不得超過4小時,每周不得超過3天。
影片沒有使用任何CGI,而是通過道具替身和剪輯讓孩子們完成拍攝。
拍攝孩子出血的鏡頭時,用的是藍色的液體,後期再調色成紅色的血液。
這一鏡頭使用的是假人道具
一切發生的太快。
前妻的現任老公里奧直接用槍殺死了惡靈狗,佩德羅知道這個男人違反了七規則,命不久矣。
轉頭被撕咬的女兒竟安然無恙地回到前妻身邊。
佩德羅知道,這個可愛的女孩絕非是她的女兒。
這些都是惡魔的詭計,里奧和女兒的靈魂已經被惡魔奪走。
幾分鐘後,被附身的里奧開車撞向前妻。
佩德羅帶著患有自閉症的大兒子賈伊和小兒子繼續逃亡。
佩德羅接上了母親,帶著兩個兒子,和弟弟吉米驅車逃亡。
路上母親給小兒子講述七規則,但他無意中違法了第五條:不要用惡魔的名字呼喚它們。
聽到Azrael的名字後,自閉症兒子開始喃喃地叫起這個名字。
但車上沒有人在意。
Azrael是伊斯蘭教中的「死亡天使」,也被稱為殘暴之王和頭骨之王。
它是死亡天使之首,掌管著所有死亡天使。
傳說它面目猙獰,長相兇殘,就連怪獸看到它的臉都會被嚇傻。
它給將死之人帶來慰藉,引導他們投胎轉世,同時對於那些不認罪的罪人,它會剝離和懲罰靈魂,並把靈魂帶入地獄。
*以上信息來自Fandom:The Demonic Paradise Wiki
弟弟吉米找到了借宿之地,好友米爾塔的家。
米爾塔是個鼎鼎有名的清潔師。
她也是唯一一個真正接觸過惡魔的人。
>>>>誕生·惡魔降世
夜晚。
自閉症大兒子不願下車,佩德羅便陪兒子在車上睡覺。
他無意中翻出大兒子的塗鴉,上面畫著一群人圍著個紅色的人,迎接曦陽。
我們知道,這就是「惡魔降世」的情形。
其實,大兒子早已被附身。
經驗豐富的清潔師米爾塔看出了端倪,說一個惡魔困在了他的身體里。
但佩德羅兄弟都不相信。
深夜。
被撞的血肉模糊的前妻找到了這裡,帶走了小兒子。
佩德羅兄弟和清潔師米爾塔都出去搜尋,只留下母親和自閉症兒子在家。
吉米找到了哥哥的前妻,此時她已將孩子殺死,正啃食他的腦漿。
絕望的吉米開車將她撞死。
臨死前,她還在愚弄吉米。
此時,在米爾塔家裡。
自閉症大兒子突然手腳靈活,行動自如。
說明困在他體內的惡魔已經解開束縛。
佩德羅和米爾塔則來到一所學校。
米爾塔確認,這裡將要發生惡魔的誕生。
教室玻璃上貼的剪紙,同樣也暗示了惡魔的降世。
再次說明,這一切都是惡魔早已計劃好的陰謀。
孩子和動物,以及意志力弱的人,最容易被惡魔附身。
學校里的孩子早已是惡魔的傀儡,他們塗上石灰粉,只為掩蓋死亡腐朽的氣息。
因為腐種,就被藏在這裡。
今晚,是阻止惡魔降世的唯一機會。
也只有清潔師米爾塔,才有機會殺死它。
孩子們滿口謊言,讓佩德羅和米爾塔難以確定腐種的位置。
還是清潔師米爾塔經驗豐富,識破了惡魔的謊言。
原來孩子們殺死了大人和老師,將屍體埋在了舞台下面,用來掩蓋腐種的氣味。
他們很快找到了腐種。
但佩德羅再次犯下愚蠢的錯誤,他一時被蠱惑,輕信了女孩的話去隔壁找斧頭。
在他離開之餘,孩子們將清潔師米爾塔殺死。
無奈的佩德羅只能用零件將腐種打死。
但此時腐種只是個軀殼,惡魔的實體已經從他體內誕生。
清晨,太陽升起,卻帶來無盡的寒意。
惡魔降世,惡靈孩子們簇擁著新王,迎接屬於惡魔的未來。
人類則將迎來又一場浩劫。
佩德羅的母親失蹤了。
惡魔已經降世,他們能做的,只有回到家鄉農場。
在喂大兒子的時候,佩德羅從兒子口中摳出了母親的頭髮和項鍊。
原來母親,已經被兒子生生吃掉。
而大兒子那一閃而過的眼神告訴他,他一直都被惡魔玩弄於股掌之中……
上帝已死
《當邪惡潛伏時》講述的,是一個讓人絕望的故事。
男主佩德羅以為自己是在拯救和逃亡,卻不知道每一步都是惡魔精心計劃的陰謀。
或者說,他走的每一步都是惡魔最想要的結果。
他所在的農場,是被人們遺忘的窮鄉僻壤。
世人將這裡遺忘,政府不作為,這裡是完美的惡魔誕生之地。
佩德羅毫無信仰,即使被告知不可以用槍用電器,他仍然開著燈,帶著槍。
他也沒有道德,生下自閉症的兒子之後便將妻兒遺棄。
他不是腐種,但卻也是被惡魔選中的人。
最後惡魔沒有將他殺死,因為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他是惡魔完美的僕人。
他頭上的三道血印,將伴隨他一生。
影片所呈現的,是一個反烏托邦的絕望世界。
一個沒有上帝的世界。
但其實沒必要把影片當成一個宗教片。
因為片子裡沒有指明是什麼神,也沒有說明魔鬼的名字。
「神」和「教堂」都是泛指,「神」的本質都是真善美的象徵,代表秩序和人類的道德規範。
尼采畫像,by Edvard Munch,1906
信仰即對美好品德的堅守,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上帝已死」「信仰崩塌」指的是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崩壞,人們變得自私猜忌和殘忍。
它所諷刺的,也正是是社會中價值觀、是非道德觀的破碎。
人們不再有信仰,不再關心「你」,只關心「我」。
大地上充斥著漠然、猜忌和謊言。
這樣的土地是惡魔的土地。
那麼,上帝為什麼會死呢?
尼采說:
Also sprach der Teufel einst zu mir: 「auch Gott hat seine Hölle: das ist seine Liebe zu den Menschen.」
Und jüngst hörte ich ihn diess Wort sagen: 「Gott ist tot; an seinem Mitleiden mit den Menschen ist Gott gestorben.」
魔鬼曾經對我如是說:「甚至上帝也有他的地獄:那就是他對人類的愛。」
最近我聽見他說了這些話:
「上帝死了;上帝死於他對人類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