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國電影票房僅3920萬元,是2020年8月7日(3077萬元)至今近19個月以來,票房最差的周五。從3月目前已定檔影片的情況來看,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出現真空,急需重磅影片來填補。
3920萬!周五票房創同期19個月新低
2022年的影市寒冬,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儘管每年春節檔票房高潮之後,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按慣例會進入淡季,但今年的調整期來得格外早,依然令人有些略感意外。
從本周一(2月28日)開始,全國單日票房就從上周日的9179萬元,急速跌至3827萬元。周一至周四的票房一天比一天低,周三和周四連續兩天跌破3000萬元,周四僅有區區2805萬元。
周五由於缺乏重磅新片上映,雖然回升到3920萬元,但是創下自2020年8月7日周五3077萬元票房至今近19個月以來,票房成績最差的周五。
相比之下,去年3月初的工作日,全國單日票房還保持在6000至8000多萬元。3月5日周五同樣缺乏重磅新片上映,但依然取得8685萬元的票房成績,直到3月底才逐漸跌至連續幾天僅2000多萬元票房的冰點,3月25日創下2282萬元的最低點。
由此來看,本周前五天的票房低迷狀態比去年早了20天,而且遠未到最低點。從目前已定檔的影片來看,今年3月影院經理的日子不好過。
周末僅3部新片上映,3月上旬出現片荒
本周五票房之所以如此差,最直接的原因是當天僅有兩部中小成本影片《大國糧倉》和《今年過年就結婚》上映,其中前者還是紀錄片。
紀錄片一向在電影市場遭受冷落,《大國糧倉》儘管有情懷、有意義,但依然無法受到影院和觀眾的青睞,上映首日排片占比僅1.3%,拿到35.5萬元票房。
愛情片《今年過年就結婚》市場表現更慘,首日排片占比0.9%,僅拿到7.8萬元票房。影片宣發聲勢太弱,其實看主演名單,居然有老戲骨牛犇。
除了新片太少太弱之外,今年春節檔影片的票房後勁也不如去年同期。周五僅單日冠軍《長津湖之水門橋》票房超過1000萬元,其餘影片票房都只有數百萬元,已進入收官階段。
從整個3月上旬已定檔影片來看,雖然3月11日會有6部影片扎堆上映,但除非誕生黑馬,否則片荒的情況會一直持續到3月18日《新蝙蝠俠》《迴廊亭》上映。
疫情對製片影響凸顯,重磅佳作儲備不足
3月份出現片荒,或許還有國內各大電影公司為了避開春節檔大片餘威的原因,但縱觀4月份目前已定檔的影片,一直到4月30日五一檔之前,依然沒看見一部票房有望破5億的,就不能不令人擔憂了。
分析其中原因,新冠疫情對全球電影生產的影響不容忽視。不管是引進片還是國產片,目前都存在重磅佳作儲備不足的情況。去年引進中國內地上映的幾部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9》《沙丘》《007:無暇赴死》等,口碑和票房都不及預期。
今年2月19日上映的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延續了去年好萊塢引進大片在中國內地的低迷市場表現,口碑和票房雙撲街。
好不容易出了一部爆款影片《蜘蛛俠:英雄無歸》,去年12月17日在北美上映,目前全球票房超過18億美元,但眼見3月22日上線流媒體的時間越來越近,也沒有傳出引進中國內地的消息。
從國內來看,2020年疫情期間,中國電影行業停工停產178天,帶來兩個直接影響:一是影片生產數量下降;二是片方回收項目資金的壓力增大。
因此,去年7月20日全國影院復工以來,國內各大電影公司對項目的選擇非常謹慎。
重磅佳作儲備和供應不足,頭部和腰部影片缺乏,成為中國電影行業目前面臨的困局,也導致今年影市的寒冬,比往年來得更早。
希望主管部門和業內有識之士,能儘快採取有效措施,改變目前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