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湖」了,沒想到有這麼多叫法!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西藏的湖大多都是「錯」
為什麼北方好多湖泊又叫「泡子」、
或是「海子」
有些湖泊乾脆「不裝了」直接取名叫「海」
當翻看中國地圖就會發現,
中國有超 24800多個的湖泊,
很多湖泊的名字後綴總是出奇的五花八門
不知閣下是否已經蒙圈呢?
據不完全統計,
在中國就能翻出超過 20種稱謂來。
論字知其形
根據水體的樣貌形態,用文字便可以這樣來表示:小水坑叫 窪、大水坑叫 池、小而深的叫 潭、大而深的叫 淵、廣而淺的叫 淀、廣而深的叫 湖、湖連湖叫 泊、泊連泊叫 澤。
但是吧,這並不一定都能和現今的規模對上。畢竟時代變遷,一些小水池也會變成大水池,以前的大湖也可以變成小型湖泊甚至乾涸,上述的文字僅有部分參考價值。
湖
我國地域遼闊,境內大大小小的的湖泊數量眾多。 湖是最常見的叫法,「湖」的本義即長滿了水生植物的大水體,全國各地都有存在,如中國五大淡水湖: 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江蘇南部太湖、江蘇洪澤湖和安徽巢湖,以及西北地區的 青海湖、賽里木湖,北部有 呼倫湖、鏡泊湖,西南還有 瀘沽湖等等。
賽里木湖,「賽里木」在古突厥語裡意為「祝福平安」
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 青海湖,是 國內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由祁連山脈的 大通山、 日月山與 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
青海湖
泊
廣而深的叫 湖,湖和湖相連叫 泊。當表示湖的時候, "泊"的讀音是"pō"。
羅布泊,一個位於新疆地區的湖泊,漢唐時期這裡水草豐沛,水網密布,十分壯美。但是不知何時,它卻慢慢地消失在人的眼前,連帶著璀璨的 樓蘭文明也神秘消失。
新疆哈密羅布泊大海道無人區
它從生命的搖籃變成生命的禁區,是人類難以踏足的「 死亡之海」。由於乾涸的羅布泊的衛星圖片看起來像人類耳朵的形狀,所以又稱 「地球之耳」。
乾涸的羅布泊
此圖是美國人造衛星1973年1月1日所攝MSS衛片
澤
水匯聚的地方叫 澤,湖泊 在古代大多不叫湖,而稱為 澤。據《書·禹貢》記載, 上古九澤指 大陸澤、雷夏澤、大野澤、孟渚澤、彭蠡澤、雲夢澤、菏澤、震澤、滎澤。其中位於魯西南大地的有 大野澤、菏澤、雷夏澤和孟渚澤,這些大澤是華夏民族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總稱。如今,雲夢澤古代湖泊群,已消褪為一些相互分離的湖泊,較為出名的有 洪湖、洞庭湖等。
洞庭湖
不過上述這些大澤,今天大多變為陸地,用澤稱呼湖的說法也不再沿用,僅存在 沼澤一說。
窪
小水坑叫 窪,也可是地勢低陷處, 天津的團泊窪、河北的文安窪便是被稱作窪的湖泊。
文安窪位於河北省文安縣東部,是我國旱作區著名封閉型窪地,是河北省八大窪淀之一。歷史上曾出現十年九澇,災害頻繁。過去還有種說法:
「淹了文安窪,十年不還家,收了文安窪,糧食沒地抓。」
大意是指文安窪澇了十年回不了家,文安窪豐收一年,糧食都沒地方存放了。 白洋淀過去稱作 西淀,而文安窪也稱作 東淀,只是後來逐漸水少了成了地勢低洼之處。
團泊窪
團泊窪是天津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湖面積有6666.7公頃,蓄水量可達1.8億立方米,相當於11個杭州西湖,被譽為 天津之肺。
池
我國有些湖泊還會 以「池」字命名,「池」意味水池、水塘,比如在我國黑龍江有 五大連池,北京有個 蓮花池,在雲南有一個 滇池等。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2002年02期
五大連池是中國第二大火山堰塞湖,鏡泊湖排第一。在黑龍江省北部伸向小興安嶺的松遼平原上,聳立著14座火山錐,蜿蜒的白河從中穿過。在這一群火山中,最年輕的是老黑山和火燒山,分別於1719年和1720年噴發。噴出的熔岩流把白河截成了首尾相連的5個碧色湖泊,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五大連池。
五大連池和遠處的火山
潭
潭通常指水域面積不大,但有一定深度的湖泊。知名的潭有 北京的玉淵潭, 中國台灣省的日月潭還有 江蘇的商秧潭。
北京的 玉淵潭名字中既占了淵又占了潭,有很多人就會問,玉淵潭到底是大還是小啊?其實相傳是元朝皇帝也常來遊樂,並因其水色碧、深且水面寬大,命名為 「玉淵潭」,從此名字也就留存在了史書之上。
北京玉淵潭
日月潭位於我國台灣省第一大天然湖泊,水域面積900多公頃,是由台灣島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由於景色優美,早以「 雙潭秋月」列為台灣八景之一。
台灣省日月潭
淵
以淵作為湖名後綴的,多出現在古代,現今叫 淵的湖並不多。歷史上最著名的淵是 澶淵,故址在今河南濮陽市西,北宋與遼國簽訂的澶淵之盟便發生在此。
圖為內蒙古博物館內的宋遼使者簽訂澶淵之盟蠟像
圖源:中華遺產 2017年02期
淀
河北常將湖泊稱作「 淀」,因為這邊的湖常為廣而淺的湖,其中最著名的要數 華北明珠——白洋淀了,大大小小的淀泊有143個之多,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最大水深僅6.0米,平均水深不到4米。
白洋淀
白洋淀的記載最早見於左思的《三都賦》裡面有一句「掘鯉之淀」就是指的 白洋淀。到宋代因為白洋淀水勢很大, 波濤滾滾好似奔跑的羊群,所以得名白羊,到了明代白洋淀的水勢更大,因此改為 汪洋的「洋」了。
湖名因地而異
天池
池和天池其實也有區別, 天池通常特指 高海拔湖泊,有「天上瑤池」之意,形容為天上仙境之地。
中國比較有名的天池,差不多有一二十個,遍及全國各地;
如新疆的 天山天池,安徽的 九華天池
吉林的 長白山天池,山西的 寧武天池
湖北的 木蘭天池,雲南的 雲龍天池
青海的 孟達天池,內蒙的 阿爾山天池
北京的 燕山天池,浙江的 天目山天池
長白山天池
世界最深的高山湖泊、我國最大的火山口湖
泉
泉,特指有從地下湧出的水。在中國叫「泉」的湖 大多在沙漠中出現,命名上也就更加貼合此地並無地上來水,而為地下湧泉之意。如庫木庫里沙漠裡的阿爾金百沙泉、沙子泉,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
鳴沙山月牙泉,環抱在鳴沙山中的一灣清泉,形如弦月,是在具備鬆散的地質結構, 低洼的地形條件和區域性地下水位較高的條件下形成的。
月牙泉
海
能將湖稱作 海的地方還真不少,像 北京、內蒙古、青海、西藏、雲南、新疆、四川、河北、山西、甘肅等地都有,但基本分布在中國中西部地區。
為何出現這樣情況呢?大致的原因主要是 在內地人對大海有著強烈的嚮往,和 對大海認知的欠缺。
歷史上有名的 元大都城,蒙古人占領中原大興土木,開鑿挖掘了一系列的人工湖,包括 什剎海(包括現在的前海、後海、西海)、北海、中南海等地。由於蒙古人長期身居內地,極其嚮往大海。同時長期缺水,對湖泊有著發自內心的珍惜,就往往把較大水域美其名曰「 海」,後來隨著時代變遷,名字也被保留延續至今。
北京什剎海地區前海
邛海,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是 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邛海之名,見於《漢書》:「邛都南山出銅,有邛池澤」;《後漢書》:「邛池南人以為邛河,縱廣二十里,深百餘丈,多大魚………」,老祖先渴望見到海而力所不能及,所以就叫 邛海。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邛海
氿
「 氿」是宜興特有的湖泊名通名,有 西氿、東氿、團氿三個相連的湖泊,宜興三氿便成為了宜興山水城市的點晴之筆。
宜興人為何將湖泊稱為「氿」?
當地有種種推斷,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認為:西氿、東氿原本叫做西溪、東溪,是九條河匯聚而成,而且東溪和西溪最遠一側距離宜興縣城是三九二十七里,民間俗稱為「西九」「東九」,久而久之,演變為「西氿」「東氿」。
江蘇省宜興市西氿湖外灘高樓大廈建築
盪
在我國的東部季風區,有些地區除了把水深較淺的湖泊稱為「 淀」之外,也會稱作「 盪」。如江蘇 長白盪、元盪、鵝真盪。
鵝真盪,又叫鵝湖,
位於無錫市東南部,與蘇州共有,
面積約5.2平方公里
圖源:百度地圖
鵝真盪水域面積175萬平方米,是望虞河錫山段主要組成部分,同時是鵝湖鎮乃至錫山區東部兼有航運、防洪及引江濟太等功能的重要水域。
無錫盪口古鎮的鵝湖
漾
有「盪」同樣也有「漾」,湖常在中國太湖流域地區稱作 「盪」或「漾」。漾指一些小型湖泊,如蘇州 北麻漾、金魚漾、湖州 蠡( lǐ)山漾等。
北麻漾
圖源:百度地圖
取自少數民族語言
錯
以「錯」為結尾的湖泊,大多位於西藏自治區,因為在 藏語中, 「錯」就是湖泊的意思。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的高原湖群區,像 色林錯、納木錯、班公錯等。其中, 色林錯是青藏高原形成過程中產生的一個構造湖,是西藏第一大湖泊,也是中國第二大鹹水湖。
青藏高原湖泊群
圖源: 中國國家地理 2015年11期
數據來源/朱立平
最著名的就屬 納木錯,它是拉薩市當雄縣與那曲地區班戈縣之間的界湖,猶如一塊巨大的翡翠鑲嵌在藏北高原,以其瑰麗迷人的湖光山色和美麗多情的神話傳說,讓眾多世人為之陶醉。
納木錯聖象天門
雍錯
在西藏的千錯萬錯中,能稱為「雍錯」的湖泊只有六個,分別是 羊卓雍錯、瑪旁雍錯、當惹雍錯、普莫雍錯、拿日雍錯和沖巴雍錯。藏語 「雍」意為「碧玉」,雍錯即「像碧玉一樣的湖泊」。
羊卓雍錯
羊卓雍錯,位於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距離拉薩市區不過三小時車程。它屬於高原堰塞湖,奇特之處在於形狀很不規則,分岔多,湖岸曲折蜿蜒,狀如珊瑚。並與納木錯、瑪旁雍錯並稱為「西藏三大聖湖」。
諾爾
在蒙古語中湖泊被稱為 諾爾,內蒙古的 達里諾爾、查哈諾爾、騰格爾諾爾等等,但現在,諾爾後邊也常會 再加上湖字。
達里諾爾,蒙古語的意思是「像大海一樣寬闊美麗的湖」。克什克騰草原河湖眾多,大小湖泊達20多個,達里諾爾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內蒙古的第二大內陸湖。這裡被稱為「百鳥樂園」,棲息著丹頂鶴、白天鵝、大雁等百餘種鳥類,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
達里諾爾
淖(nào)爾
在蒙古語當中通常也把湖泊譯為 「淖(nào)爾」,和「諾爾」一個意思。因而,在內蒙古自治區等地,也能看到以「淖爾」為尾綴對湖泊進行命名,例如內蒙古的 查干淖爾(也叫查干湖)、 察汗淖爾、河北的 九連城淖爾等等,羅布泊也又名 羅布淖爾。
額吉淖爾,位於錫林郭勒草原的北部腹地,從空中俯瞰,大片的湖面呈現出特殊的紅色。而鹽湖邊的曬鹽池裡,更是猶如調色盤一樣,深淺不一。
內蒙古額吉淖爾鹽湖
茶卡
除了稱湖泊為「錯」外,在藏語中茶卡意為鹽海之濱,鹽池之意。除了在青海省有茶卡鹽湖,在西藏還有 依布茶卡、瑪爾果茶卡、扎布耶茶卡。
扎布耶茶卡,位於西藏日喀則市仲巴縣,是世界三大鋰鹽湖之一,風景像極了馬爾地夫。
茶卡鹽湖,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州烏蘭縣茶卡鎮鹽湖路9號,「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蒙古語「達布遜淖爾」,也就是青鹽的海。
茶卡鹽湖,天空之境
庫勒
維吾爾語中常把湖泊稱為「 庫勒」,如新疆的阿克蘇庫勒、硝爾庫勒、喀拉庫勒、艾丁庫勒(艾丁湖),如今也是喜歡在其後面加上「湖」字,以此來提醒這是個湖。
喀拉庫勒,慕士塔格峰的山腳下,因湖水深邃幽黯,故名「喀拉庫勒」,柯爾克孜語意為黑湖。
新疆阿克陶縣慕士塔格峰下的喀拉庫勒湖自然風光
泡子
在我國的東北地區,一些規模較小的湖泊,當地人稱為「 泡子」,這類湖泊一般水面較為平靜,水體流動性較差,沒有出水口或者出水口十分隱蔽,有時也稱「泡」。如吉林省的月亮泡、查干泡等等。
查干湖,原名就叫查干泡,蒙古語為查干淖爾,查干湖資源多種多樣,得天獨厚。特別是漁業資源豐富。自遼金以來歷代帝王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漁獵」,舉行「頭魚宴」和「頭鵝宴」。
吉林省查干湖冬捕
海子
蒙語稱湖或高山湖泊為「 海子」。這些湖泊廣闊無邊,象極了大海,因為地處內陸,區別於真正的海洋,像 鹽海子、鹼海子等等。
最奇特的要數 紅海子,又名 達格圖湖,位於 巴丹吉林沙漠之中,這裡的鹽湖是紅色,站在高處凝視它仿佛在凝視一個血色湖泊一般,有一種別樣的詭異之美。
巴丹吉林沙漠紅海子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
湖泊遍布大江南北
湖泊的稱謂也因地而異,
從這些不同的稱呼中,
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豐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傳統。
【參考文獻】
[1]中國水事,湖泊還有這些叫法,你知道嗎?百家號,2022-07-10.
[2]中國湖泊館,湖泊叫什麼?中國科學院科普雲平台
[3]萬物君,湖泊至少有32種叫法,你聽過幾個?2023-01-13.
[4]思明居士,歷史上的魯西南大澤.個人圖書館,2021-05-17.
因微信近期推送規則改版
未加「星標」就無法展示完整封面
將會錯過我們精挑細選的大圖封面
後續精心編輯內容
也很容易被淹沒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為我們添加愛的「星標」
中國國家地理視頻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繡
本文創作團隊
編輯:廣平
設計:巍巍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
話題
你還知道其他有趣的湖泊命名方式嗎?
來評論區互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