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豆瓣有《Metropolis》 (大都會)評分高達9.1分的經典科幻電影。 這是一部1927年1月10日上映、不折不扣的老科幻電影,《年齡》可能比銀幕前的各位還要大。
按理說,這樣一部歷時近百年的科幻電影,應該早已蒙上歷史的灰塵,被遺忘在角落裡。 但與此相反,這部電影儘管過去近百年,卻是無數科幻粉的愛情,每隔三五分鐘就要翻一次。
原因很簡單,電影對今天城市的現狀預測得一點也不差。
《Metropolis》 (大都會) ) () ) ) ) ) ) ) )。
影片中,高聳入雲的高樓構成萬丈深谷,密密麻麻的車輛在公路上飛馳,一個個面無表情的工人像工蟻一樣排著隊。 俯瞰整個城市,是由幾何圖形塊多次重疊而成的鋼筋森林,人的尺度在這裡小得可以忽略不計……。
弗里茨朗( 《Metropolis》導演)真的穿越到了現代。 這不是我們經歷過的世界嗎? 不同的是,100年前的人們看了電影,100年後的我們成為了電影的主角。
在身邊,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大都會」的既視感越來越強的地方,不就是城市的「新城市」嗎?
什麼是「新城」? 百度百科的說明是:
由於政治、經濟、社會、生態、 化等多方面的需要,經過自主規劃和投資而建成的相對獨立的城市空間單元。
被賦予一定城市地位和功能的獨立空間、迷你城市,往往有清晰的標識,進入其中,很容易理解為能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氛圍。
它們是一座城市的「Metropolis」,繁華是真的,但冷漠、沒有人情味也不假。
例如,在高高的外表下,只有航拍很漂亮。
對很多人來說,當他們第一次進入新城市時,往往會對那座想衝破雲霄的高樓感到驚訝。 為什麼這麼多,形狀很奇怪呢?
「果然是大城市! 」他們想。
但是,不到一個月,同樣是當初感到震驚的人們,想法開始急劇改變。 每次看到那令人痛心的建築物,除了無數針孔般大小整齊的窗洞以外,什麼都沒有。 他們只覺得為什麼大樓會修得這麼高、這麼多、這麼密。
「太壓抑了! 」
這種感覺就像被人扼住了喉嚨在呼吸,讓人從開始進去就想快點逃離。也難怪「受害」的上班族經常開玩笑。 我冒著生命危險戰鬥著。
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 例如,城市中最罕見的配套——公路。 這即使在新街上也可以成為職場上「折磨人」的手段。
其他區域:「去馬路對面買咖啡吧」,是一次20米步行、往返5分鐘的工作休息,充滿了上司對部下的愛和同事間的關懷。
但是,在新城,這意味著同樣的事情。 先下樓,走出寫字樓所在的寬敞小區,然後等幾分鐘紅綠燈,穿過百米超市大道,最後走到街對面一百八十米外的咖啡店。
即使是什麼都不知道的白,也知道自己「支離破碎」的事實吧。
是的,現在外賣興起,真的沒必要去買咖啡。但新城——這一座冰冷的「巨人國」,始終讓無數人心生距離感,親近不起來。
媒體曾對中國新城的現狀進行了評價。 白天很熱,晚上留不住人。 至少有幾十座大樓,最多一百座大樓,到了晚上全黑了,是個名副其實的「鬼城」。
從去年開始,「逃離新城」的浪潮更大。
從北京的國貿到上海的陸家嘴,經常可以看到企業正從高樓里搬走。 不僅是有錢的中小企業,不差錢的外資機構、500家公司、獨角獸們也在移動。
這流露出,人們對傳統新城的失望。
而且,不僅是中國,紐約的谷歌、亞馬遜也開始離開華爾街,倫敦純正現代商務方式的金絲雀碼頭也逐漸失去吸引力。
這一切的背後,正是新城疏人的城市形態與內核下,「煙火氣」的缺失。
因為這些新城在規劃初期多是以產業為導向的,「人」不是第一位的,適合工作但不適合生活,功能極為單一。 如何抓住企業的心,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是屆時中國新城思考的關鍵。
02
雖然不想改變,但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新城在運營成熟後,很快就開闢了升級優化之路。
比如城市公共補助和基礎設施建設,讓新城為更多人服務。
2018年初,《福田區城市更新「十三五」規劃》正式對外發布。 根據規劃,福田區將提高城市更新公共補助和基礎設施建設標準,重點落實主題 化館、圖書館和博物館等大型 化設施,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小學等。
例如,城市核心深層轉型,擺脫新城純粹的商業畫風,賦予人情冷暖。
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中,上海明確提出「24年將CBD升級為CAZ」。 如果說CBD是過去城市新城的產物,那麼CAZ就是未來的上海新城之路。 CAZ英 全名Central Activity Zone,意為中央活力區。 CAZ旨在通過規劃政策促進金融、零售、旅遊和 化功能的復合發展,從單一業務服務過渡到多樣化的生活空間。
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一方面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新城市的困境,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對時間、人力、物力成本的巨大投資,在這個過程中變量極大。
讓我們看看成都。 那個是怎麼做的?
最近,成都向世界首次公布了《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深度城市方案》、百頁的精細規劃。 它看起來讓人熱血沸騰,受到了無數企業的詢問。
有學者高度評價,勾勒出新城未來的模式,給出了全球可借鑑的答案。
03
縱觀歷史軌跡上的城市巨著,有很多關於城市的精彩視角。
其中,凱 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寫道:「我們不能把城市僅僅看成自己的存在,而應該把城市理解為市民感受到的城市。」
這表明城市的主體應該是「人」。 這就是成都5G智慧城市先導區設計的初衷。
項目位於成都高新區、新川心北側、新川創新科技園核心區域。
去年初,通過 ,我們感受到成都5G的迅猛發展,走在全國第一線。 進入2020年,全球5G迎來決勝風口,5G賦能產業創新成為焦點。
成都5G智慧城市的先導區,無疑是成都在此次競爭中的「超級武器」。 但更重要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新城設計,圍繞「暖色新川 煙火未來」的設計主題,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新城的認知。
它不僅是5G和AI賦能的科技之城,也是真實存在、有聲有色的煙花生活之城。
摒棄傳統的「大」開發模式,成都5G智慧城市試點創新引入「小街區」設計,核心規劃5條活力廊道、8個場地節點、1個地標建築集群。
以往,寬100米的城市大道都是10米外的毛細血管; 單一的集中城市功能也被分割,增加了更加多樣豐富的城市集。 「地標造城」的壓迫也在這裡解除了。
一切如美國古典規劃學書籍《偉大的街道》所記載:
在這裡,城市既是快樂的,也是實際可以利用的。 它充滿興趣,對所有人開放。 它包容陌生人的相遇,也包容熟人之間的偶然相遇。 那將是表演的舞台、夢想的空間、共同的美好回憶。
從這一刻起,新城撕下了「壓抑」、「冷漠」的巨人標籤。
另外,在中國最俗氣的城市——成都,5G智慧城市先導區的煙花也帶有濃厚的成都味道。 講述了成都的故事,為新城營造傳統 化氣息樹立了典範。
過去,中國新城大多披著同樣的「外衣」。 放一大堆新城的高清晰照片,除了眾所周知的地標,很少有人知道哪裡是哪裡。
因此,腦洞大的成都人想到了如何將成都煙花的典型場景與科技相融合。
簡單來說,就是以「廣場」和「5G」為CP,以「市場」和「科技」為CP,以「劇場」和「科技」為CP……。
它宣告了,新城不再是專屬於科研技術人才的舞台,而是一場城市所有人都能參與的狂歡。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留住人和企業,成都5G智慧城市試點區在視覺設計上大幅改變了新城一度常用的藍灰色調,首次以暖色調為主。 白色的太陽屋頂,多彩的悠閒人行道,色彩繽紛的海岸街區,一眼就能看到它的溫度。
對於各種各樣的設計和考慮,某專業的城市規劃專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進一步揭示了項目職業生涯更深的內涵:
在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它無疑是成都交出的答卷,以「暖色新川煙花未來」的先進設計,完美解決了目前新城面臨的困境,展現出成都人自古以來超強的創新創造力。
同時,成都煙花與科技場景的CP組合不僅形成了展示成都的世界窗口,也開闢了一條全新的、只屬於成都的5G產業創新之路,在當今世界5G競爭白熱化的階段,讓人絞盡腦汁。
從進入新城市,到開始逃離,未來新城將迎來什麼樣的變化? 至少以成都5G智慧城市先導區為代表,走變革之路的新城,會讓我們看到希望和期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