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世界流感日】「預」你同行,「防」護健康

2024-10-31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世界流感日】

「預」你同行,「防」護健康

霜降已過,秋末冬起天漸寒,「流感」即將登場,嬰幼兒、中小學生、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朋友要格外小心。預防流感,需要你我同行,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什麼是流感?

流感全稱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主要在冬春季發病,臨床表現以高熱、乏力、頭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狀為主,而呼吸道症狀較輕。輕症流感常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流感的發熱和全身症狀更明顯。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且同一人群可以多次感染。

個人應該這樣做

勤洗手:你的錢包、遙控器、洗衣機、電梯按鈕、電腦鍵盤都是細菌和病毒的遊樂園。我們的雙手每天要跟成千上萬個種類的細菌親密接觸。所以,一定要勤洗手並注意正確洗手。平時不要用髒手觸摸眼、鼻或口。

掩口鼻: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臂肘完全遮擋口鼻,用過的紙巾及時丟到垃圾桶,及時洗手。

少聚集:在流感流行季節,高風險人群建議少去人群聚集、通風不良的場所,去時建議佩戴口罩。

常通風:室內勤通風,建議每天開窗通風至少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

強免疫:規律作息,均衡營養,適度鍛鍊,提高機體免疫力。

打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學校、托幼機構應該這樣做

開展晨午檢和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已確診流感病例不能帶病上課,應居家或在醫院治療,至體溫恢復正常、症狀消失48小時後方可回校。

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利用學生課間休息、體育課、放學後等時段加強教室通風,保持教室內空氣流通和清新。每天早、中、晚均應開窗通風,每次通風時間在15-30分鐘。

做好師生健康監測。在流感流行季時,需提前加強衛生措施,保持警惕,密切監測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健康狀況。學校一旦出現流感疫情,患者一律居家休息,學校減少或避免大型集會等集體活動,以降低學校內傳播風險。

配合疾控部門做好疫情處置。學校出現流感樣病例聚集性疫情的時候,要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協助配合疾控人員做好調查處置工作,全力減小疫情規模。

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學校可通過廣播、LED屏、黑板報、宣傳欄、宣傳折頁、講座等方式向廣大師生宣傳流感防病知識,提高師生的自我防病能力。

養老機構應該這樣做

1.養老機構每日對全體在院老年人和工作人員進行健康監測,嚴格落實疑似病例或臨床診斷病例的登記管理制度。出現發熱、呼吸道感染等症狀及時就醫,避免參加集體活動和進入公共場所。

2.建議探視、來訪等需進入養老機構的人員,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登記和消殺。工作人員及老人進入公共區域時也要佩戴好口罩,做好手衛生等清潔措施,對生活區、活動區、食堂、廁所等重點區域進行全面、徹底清掃,做好日常消殺和通風,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3.對老年人及工作人員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專題講座,重點對進入冬季後可能出現的流感、支原體肺炎、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進行講解,應注重多病共防,增強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員的衛生防病意識,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